桑晓斌
摘 要:在初中物理教学中,教师应努力通过多种手段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能够主动配合教师完成各项学习任务,从而提高教学效率。结合初中物理教学实践,对此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初中物理;课堂教学;学习兴趣;教学效率
教学是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与学生默契配合,只有这样,才能改变传统的“灌输式”教育模式,提高教学效率。但在实践中往往出现这样的状况,即:教师积极配合学生学习,而学生却不配合教师的引导,导致这种状况的根源在于学生缺乏学习兴趣。对此,本文立足初中物理教学实践,以提高教学有效性为研究对象,探讨如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一、利用多媒体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初中物理教师应反思当前的课堂教学模式,立足对初中生心理特点的把握,以多媒体技术为他们创设一个良好的学习环境,通过视频、图像、音乐等媒介加深他们的学习体验,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例如,在“宇宙探秘”教学中,该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了解宇宙,学习人类认识宇宙结构演化历程。对此,笔者在课堂刚开始就用多媒体播放了宇宙中行星运动的视频片段,当学生的视线被视频中的画面吸引时,暂停视频并导入课题,如此,则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此外,初中生的心智正处于快速成长的阶段,极易被周围的事物所影响,动感画面对其更是有很强的吸引力,可促使其主动积极地展开探究与学习。因此,教师可将与物理相关的故事、现象及其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制作成多媒体视频,在呈现知识的过程中展示出来,如此,则也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降低知识难度,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初中学生公认的高难度学科,而之所以让学生产生这样的认识,其最大的原因在于物理知识的高度抽象性,尤其是一些物理定律。在学习中学生可能会将这些定律倒背如流,而在遇到问题时却不懂得如何应用。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状况,是因为学生在学习时接触了过多的文字信息,而缺乏对物理知识原理的深入了解。对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一方面可充分利用多媒体信息容量大、使用方便及其可视化的特性,将抽象的物理知识以多媒体转化为直观的视频或图片;另一方面也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开展学习,利用团队力量消除学习障碍,提高学习效率。
如,在教学“摩擦力”一课时,笔者首先利用多媒体播放了生活中关于摩擦力的视频,如滚动的车轮、篮球比赛时球员接传球、跑步时鞋底与地面的接触等。同时,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关于摩擦力的实验。
实验材料:书本、玻璃、水杯、蜡烛、水。
实验过程,第一个环节,让学生将书摞成两摞,第一摞高约10cm,第二摞高约13cm,将玻璃置于书面,使玻璃形成约160°钝角,将水杯倒扣着放在玻璃上,观察水杯是否在玻璃斜面上移动;第二个环节,在玻璃表面洒上一些水,再次将水杯倒扣于玻璃表面,观察水杯是否移动;第三个环节,将蜡烛点燃置于玻璃下方,用烛火烘烤倒扣着的水杯口,再次观察水杯是否移动。
如此,通过多媒体技术和小组合作学习的运用,一方面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也有效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率。
三、以课外活动激发学习兴趣
物理是一门实验性很强的学科,而课堂教学受到空间限制,很多实验或实践活动无法开展,因此教师必须组织学生开展课外活动,以此来配合课堂教学,从而通过课堂与课外的结合,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质量。
在实践中,教师可在课堂教学的基础上组织课外活动,以便让学生能通过课外活动巩固课堂所学,提高他们的知识应用能
力。如,在教学完“透镜及其应用”一章的内容后,笔者利用中午时间组织学生在操场上开展“水透镜取火”活动。首先,让学生准备细铁丝、保鲜膜、水、干燥的木棍和纸片;其次,让学生将铁丝弯成圆圈,截取四段短铁丝做支架,使圆圈距地面约20cm;最后,用小刀在木棍上削下几片碎木屑,将保鲜膜覆盖在铁丝圆圈上,倒入一杯水,使保鲜膜在重力作用下形成一个可以聚焦的水透镜。同时将水透镜置于阳光下,阳光透过透镜聚成光斑,再将干燥的碎木屑和纸片放在光斑上,直至点燃。
对于很多中學生来说,课堂学习是枯燥乏味的,而通过这种课外活动,一方面让学生看到了物理知识的趣味性;另一方面也通过这种带有“野外探险”性质的活动激发了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改变他们对物理课程的认识。
总之,激发中学生学习兴趣需要多元手段的整合。在实践中,教师需要把握初中生的心理特点,同时充分了解他们的认知水
平,创设符合他们认知的教学模式,让教学过程能够满足初中生的兴趣爱好,以此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教学效率。
参考文献:
[1]胡进.初中物理培养学习兴趣的策略[J].读写算(教师版),2012(3):50-51.
[2]张永荣.刍议如何激发初中物理课堂学习兴趣[J].关爱明天,2016(5).
编辑 赵 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