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玲
摘 要:基于素质教育的理念,在小学美术教学中借助多媒体技术展开教学活动,调动学生对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开放性和肯定性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有助于学生形成个性化的学习意识,促进学生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完善。
关键词:小学美术;创新能力;教学策略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需要引导和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美术创作思维,意识到美术的魅力,激发学生美术学习的兴趣与热情,使其自主参与到美术学习和实践操作中,對学生审美能力和个性化感知能力的培养具有启蒙性作用和影响。小学生的学习意识与学习能力需要不断塑造,而美术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塑造发挥着直接的作用和影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需要在教学过程中通过开放式的教学策略,扩散学生的思维能力和想象空间,独立完成美术作品的创作,培养学生的美术素质和审美情趣。本文就小学美术教学中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教学策略进行简单的探讨。
一、利用小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求知欲
小学生的年龄较小,心理发育不成熟,在这一年龄阶段中学生最大的特点是好奇心较为强烈,因此在小学美术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把握这一特点,利用学生对于新鲜事物比较好奇的心理,对未知的美术作品进行不断探索。在美术实践教学中,学生基于自身的好奇心,可以根据自我意识进行创作,实现对原有作品的创新,通过自我意识表达出对客观事物的表述和想法,从而带动学生的创新思维,达到激发学生创新能力的目标和效果。
二、运用学生想象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和激发,主要是基于学生的想象力。在小学美术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多样化的教学形式来扩散学生的想象力,给予学生一定的想象空间,例如让学生对一些优秀作品进行赏析,并让学生敢于表达出自己的内心想法,或锻炼学生的想象力,让学生对作品展开联想,激发起学生对梦想的渴望和追求,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1]。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多媒体技术向学生展示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并让学生进行独立创作,通过开展小组讨论和优秀活动的方式,让学生表达出自己的理想与愿望,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调动创作情绪,从而形成创新思维。
三、通过开放性教学模式,形成创新性思维
对学生创新能力的激发,积极调动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和主动性是实施教学策略的依据,也是教学的目的。引导学生形成良好的创新思维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础。在传统教学方式下,通常教师会让学生对一些优秀的美术作品进行模仿,或是界定了学生的创作方式及创作方向,虽然可以强化学生的美术功底,但也会导致学生对美术创作失去兴趣,并使学生的思维产生僵化,不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和创新思维的培养。小学是学生创新思维形成的重要阶段,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通过开放式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养成善于观察的习惯,并鼓励充分展示自身的个性,形成个性化学习意识,在美术创作中充分发挥想象力和创新意识[2]。如《太空中的植物》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技术展示生活中一些常见的植物,并展示与主题相关的美术作品,让学生观察生活中和太空中植物的不同点,并让学生充分想象植物在太空中的生长方式,在创作中可以绘制太空中植物的生长情况,还可以添加宇航员、星星等诸多元素,调动学生的发散性思维,有助于让学生养成良好的思维习惯。
四、给予学生肯定性评价,树立学生学习信心
小学是学生创新意识形成和个性化发展的基础性阶段,但由于小学生的年龄较小,普遍缺乏一定的认知能力和理解能力,因此对于世界中多数事物会产生一种模糊性概念,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给予学生肯定性的评价,帮助学生树立起学习的信心,从而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创作能力。在教学评价中教师还可以适当采用鼓励性评价和竞争性评价,促使学生之间形成良性竞争关系,从而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我,超越自我,也有利于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例如在《我设计的一本书》中,教师可以让学生根据自己喜欢的图画、故事等作为主题来制作书籍,并通过竞争的方式评选优秀作品,在制作中教师可以适当对学生给予指导与评价,如书籍制作的内容、封面及插画等,让学生不仅可以自由发挥,还能对作品进行不断完善。教师根据学生创作的作品总结学生的创新思维,并对创新部分进行积极的指导,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能力。
总之,小学美术教学需要通过一些积极的教学策略,如开放式教学策略和肯定性评价的教学策略,使学生形成创新意识,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还可以促进学生形成个性化的思维能力和审美能力,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有助于学生形成良好的美术素养,这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标准与目的。
参考文献:
[1]张羽.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J]. 中国校外教育,2016(19):83.
[2]郁冬娟.小学美术探究法教学在发展学生创新能力中的作用[J].黄河之声,2014(4):124.
编辑 赵飞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