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静宜
摘 要:现代生物教学提倡传授知识的同时,也注重学生思维的发展。在教学过程中使用思维导图,可以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尤其是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通过对思维导图的源起、制作方式以及实际应用的研究,希望为广大一线教师提供参考。
关键词:初中生物;思维导图;实例分析
一、问题的源起
生物作为自然科学的基础学科之一,不仅包括丰富的知识体系,也蕴含了科学的思维方式与探究世界的方法。生物学课程期待学生在亲历提出问题、获取信息、寻找证据、检验假设、发现规律等过程中习得生物学知识,养成理性思维的习惯,形成积极的科学态度,发展终身学习的能力。所以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是现代教学中重要的一环。
在常态的课堂中,我们很少把思维方法教给学生。复习课上,我们一般采用上课默写“知识点”,考前背诵“知识点”,黑板上“做实验”,课后“背实验”等。这种强调标准化答案的教学过程,常常是连思考的方式都帮助学生设计好了,何谈思维的发展,能力的培养呢?
思维导图由托尼·巴赞先生在1971年提出,其尝试将大脑本身的思考方式以形象的图画、文字展示出来,辅以连接线、箭头等指示物说明其间关系,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可以帮助学生优化思维方式,尤其是思维的逻辑性和发散性。
二、思维导图的制作
利用思维导图进行教学,可以在一张图纸中清晰点明多个知识点,并将散落的知识点联系起来,形成“点—线—网”。它既可以用于一节课中的知识梳理,也可以用于章节、专题复习。当其包含的知识越零碎,运用思维导图的优势也越明显。
想让学生制作一个属于自己的思维导图,要从以下方面入手:
1.确定关键词
关键词是思维导图的中心,就像一棵树木的主干,思维导图的所有分支将围绕其展开。不同学习背景的学生对关键词的理解可能不同。例如,选取植物作为关键词,七年级学生容易联想到植物的器官,而八年级学生更容易想到植物分类;选取植物细胞作为关键词,既可以联想到细胞结构,也可以联想到光合作用等细胞内的生命活动。所以在确立关键词之后,我们还需要确立基本分类概念。
2.确定基本分类概念
如果将关键词比拟成一棵树的主干,基本分类概念则像最靠近主干的分枝。学生沿着基本分类概念将有关内容进行展开,就可以形成属于自己的知识网。例如选择“耳”作为关键词,基本分类概念可以是“外耳”“中耳”与“内耳”。值得注意的是,基本分类概念并不需要涵盖关键词下的所有分支。例如选取“染色体”为关键词,既可以选取“DNA”和“蛋白质”,也可以选择“性染色体”和“常染色体”作为基本分类概念。这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相关联的,教师需要在适当的时候给予引导。
3.发挥联想,梳理关系
确定了树木的主干和决定性分枝之后,剩下的就要让学生发挥联想,用知识和思维“浇灌”这棵树木,让其枝繁叶茂,开花结果。
三、思维导图制作的实例分析
下面笔者以“植物”为关键词,以七年级上册课本为范围,阐述思维导图的创设过程。
1.确立关键词:首先确立“植物”为关鍵词。在七上的课本中,与植物有关的知识点多且零散,复习该内容时适宜使用思维导图。
2.确立基本分类概念:基于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基本分类概念应涵盖七年级上册课本中关于植物的所有内容。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发现,给予学生关键词“植物”,学生大多想到植物的器官或者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较少考虑其在生态系统以及人类生活中的作用。通过综合考量,笔者提出以植物体的结构层次作为基本分类概念,既能考虑细胞等微观层面,也能涉及植物整体的作用。
3.一级联想:细胞——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组织——植物的组织;器官——根、茎、叶、花、果实、种子及其结构;个体——食物之源、参与物质循环。
4.二级联想:植物细胞的结构和功能——光合作用等生命活动;根——根尖的结构;茎——木本植物茎的结构;叶——叶片的结构;花和果实——从子房到果实的发育过程;种子——种子的结构和种子萌发的条件。
三级联想……
四、总结与思考
学习制作思维导图起初,学生制作的思维导图可能会是线性的、单调的,甚至是不准确的。除了及时修正科学性错误外,我们也要认识到,对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发散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漫长的。但是一旦养成良好的思维方法,其对学生的影响则更深远。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必追求学生完美的表达,思维导图没有模板,只要学生能制作符合自己认知水平的思维导图即可。
杜威在《我们怎样思维》一书中指出:“一切教学的首要任务在于培养灵敏、缜密而透彻的思维习惯。”学生知识的生长离不开思维的浇灌。教师将思维导图渗入初中生物课堂中,让学生通过对知识的梳理整合,构建知识的全景图,同时提升了学生的思维品质,真正做到把课堂还给学生,使教学促进发展。
参考文献:
宋洁莲.农村初中生物实验考核初探[J].中学生物教学,1995(5):7.
编辑 孙玲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