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

2017-08-12 14:47安典华
成长·读写月刊 2017年8期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培养研究

安典华

【摘 要】传统高中历史教学基本采用讲授法的教学模式,在这种模式下学生学习被动、学习兴趣低、自主学习能力弱等问题,因此如何加强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是高中历史教学重要目标。本文介绍了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培养的几种方式,并对历史教学进行了展望,为中学历史教育教学的改革提供建议;为中学历史教学的发展提供方案,从而推动历史教育教学理论的深化发展。

【关键词】高中历史教学;学生综合能力;研究;培养

一、高中历史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我们的历史教学较多采用讲授法,在课堂上缺少必要的学科活动的开展,学生感到学习历史枯燥、单调,学习方法也较死板。多数教师只是较多地把焦点集中在高考试题分析、考试方向的把握以及考试应对措施的研究上,对知識层面上的广度和深度比较关注,这样就难免会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有所疏忽。通过调查发现:历史教师组织课堂教学的方式,有75.7%的学生反映“以讲授为主,有课堂提问,但没有讨论课”,75%的学生认为除了应付考试,学不学历史对以后没有多大用处。61.4%的家长要求学生“考一个好的分数就行”。虽然近年来研究性学习得到大力提倡,但多数老师只是把它当成一项平常的任务来完成,没有把研究性学习作为一种提高学生学习效率和培养能力的重点来抓。

二、高中历史教学的意义

上述现象产生的根源在于教师的观念没有得到根本改变,所以转变教师观念,推动教师在历史教学中多加考虑如何指导学生促成知识的综合学习和多种能力的培养,把培养能力的重心放在学生主体作用的发挥上。上课之前,布置学生搜集整理与历史内容有关的知识,课堂上,老师多引导学生讨论问题,指导学生从历史事件发生的多方面因素考虑,并加强历史内容与现实问题的联系。这样做一方面使学生学习积极性明显提高,另一方面也使学生能主动了解相关学科的知识,形成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思维。在活动中让学生利用上网搜集了很多材料,阅读课外书籍收集了有关事例。课堂上多与学生进行交流,活跃了学习气氛,也加深了对所学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养成自己搜集处理材料的良好习惯,引导学生通过研究历史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并且总结成文,让学生把所掌握的知识和能力更好地用于解决实践问题。

三、高中历史教学与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研究分析

(一)提高学生思考与质疑的能力

提问可以充分发挥出学生学习主体的地位,激发学生思维的活跃度,进而扩展学生的思维。通过教学实践说明,老师在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地提出一些问题,可以有效调动了学生思维的活跃性,使课堂教学环境更加和谐、活跃。比如,在讲解“鸦片战争”内容的时候,针对发生战争的原因进行分析,就可以向学生提问:“如果不存在虎门销烟,是不是就可以避免发生鸦片战争?”,组织学生进行相关讨论,进而让学生明白鸦片战争的发生其根源是工业革命之后,由于资本主义急需市场与原料导致的。通过问题的提出,让学生对其进行深入的讨论,最后总结相关观点,让学生可以了解相关的知识内容,并且牢固掌握相关的知识点,当学生真正掌握了相关知识内容的时候,也会获得一定的成就感,进而也就激发学生继续学习的热情,同时对学生思辨能力的培养也有着一定的促进作用。

同时学生也只有敢于质疑才可以不断从疑问中获取新的知识,才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比如,在讲解解放战争胜利,国民党统治覆灭的相关内容时,就可以鼓励学生跳出教材的框架,探讨对中国发展而言,蒋介石是否做出过贡献?让学生了解到的有关蒋介石的内容讲出来,之后进行相关的总结。通过对历史人物的评价,让学生可以明辨大是大非,进而在尊重历史事实的基础上,提出自己的观点,对培养思辨能力有着非常积极的作用。

(二)充分利用各种史料

在每一节史料教学课中教师提供的史料很多,这样做的好处是保证足够的信息和大容量的教学内容,给学生以充足的史料信息,引导学生分析研究史料,进一步深化历史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史料教学经常采用讨论式教学。基本模式是提供史料、提问、分组讨论、每组派代表发言交流、拓展思考、写文章等。在这过程中,教师多可根据问题让学生自愿组合,分成若干小组,就问题选择相应的史料,这样一来分配到每一组每个人的史料并不多,阅读量并不大。而且为了保证小组中的每一位同学都能参与史料的研习活动中来,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可以要求小组的同学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分工组合,共同完成研习任务并且还设计分发了相应的合作情况完成表格,全程监督学生的合作与互相交流学习进程与情况。这样就能照顾到每一个同学,保证他们始终是充满兴趣、积极参与和积极思维的。

(三)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

提高学生联系实际的能力即运用所学理论知识分析解决社会生活中的实际问题的能力。现实生活中的许多问题大到国家方针政策、国际关系,小到百姓生活、日常见闻都需要学生学会从历史角度观察分析,把所学的历史知识应用于现实生活,让学生运用历史的思维方式和方法观察现实生活现象,透过现象看本质,增长自己的见识,提高思想认识,这也是历史教学的重要任务。所以,历史教学要把历史内容与现实生活联系,引导学生对时事热点或现实世界问题进行历史思考,如从历史上战争对人类的危害,认识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从科技革命的发展认识当今社会生活的变化;从近代工业的发展认识当今人类面临的自然环境失衡问题等等。由此让学生把历史问题延伸到现实来认识,促使学生通过对历史和现实问题的思考,总结经验教训,进一步提升自己的思想境界。

(四)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

一般来说,教师往往不重视对学生动手操作能力的培养,学生“动脑”有余,“动手”不足。特别是历史学科,学生容易采取死记硬背的方法来对付。教师应多多培养学生动手操作的能力,多引导学生动手进行一些制作活动,要求学生设计制作方案,领会历史事物的特点,体验创作的乐趣,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兴趣,深化对历史事物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和审美能力。

(五)培养学生参与实践活动的能力

实践活动是当前提倡的研究性学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能够提高操作能力、组织能力、交往能力、决断能力、自理能力、独立工作能力等,并且能够加强历史与现实的联系,使学生能综合应用知识解决现实问题。高中历史学科的实践活动有多种形式,在校内可以组织学生开展历史故事会、演讲会、历史剧表演等;在校外,可以让学生利用假期参观考察当地古迹,提出文物保护建议,调查本地区工业发展史,访问老人了解历史上的社会状况……。开展学科实践活动,教师要做好发动工作,让学生自己组成活动小组,提出活动主题,有计划地进行。在活动中教师有必要对活动加以监控和指导,随时了解活动情况和出现的问题,提出使活动深入开展的建议,以保证活动能顺利进行和取得实质性的成果。

四、展望

高中历史教学对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需要适应我国素质教育和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要求,使能力培养的研究和实践有助于改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和教师的教学方式,有利于学生把历史问题和现实世界、生活世界相联系,综合应用历史学科和其他学科的知识和技能,灵活分析和解决各种问题,促进学生创新能力和综合能力的发展。

五、结语

总而言之,在高中历史课堂教学过程中,一定要加强学生各项能力的培养。作为历史老师,一定要帮助学生获取相应的知识,并且积极引导学生学习历史知识,在分析、理解知识内容的时候,掌握一定解决问题的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求知欲与兴趣,提高学生的思辨能力,进而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人才保障。

参考文献:

[1]王亚军.高中史料教学理论和实践的研究[D].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7.

[2]张静轩.关于高中历史史料教学现状的调查与分析[J].历史教学(中学版).2007.

[3]庞晓晴.以问题为中心的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模式探究[J].广西教育学院学报.2008.

[4]梁珊.高中生历史思辨能力的培养[J].中学生导报·教学研究.2013.

[5]解玉荣.对高中历史课堂教学有效性问题的思考[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9.

猜你喜欢
高中历史教学培养研究
FMS与YBT相关性的实证研究
辽代千人邑研究述论
视错觉在平面设计中的应用与研究
EMA伺服控制系统研究
活用思维导图,突破历史教学重难点
高中历史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实验探索
高中历史教学中对历史图片的开发及实际应用
教材史料在高中历史教学中的运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