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玲
【摘 要】作为一名合格的教育工作者,不仅要有丰富的专业基础知识和良好的教学技能,还必须要掌握一些与心理学有关的教育教学理论,才能更有效甚至高效开展教育教学工作。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就是教育对象的复杂的心理变化,它的目的是为了理解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的心理变化,根据这些理解创造出适合、有效的教学情境。如果教师在高校的教学工作中,能够了解并掌握大多数大学生的心理状况,设计一些课堂教学程序,让学生紧跟教师的思路,那么则能使课堂效率有效提高,同时还能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成效。
【关键词】教育心理学;教育教学;大学生;学生发展
一、引言
(一)问题提出
当代的大学生由于经历了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高考后,大多数大学生就放弃了对学习的那种认真和热情,没有了一种拼搏的精神,在“60分万岁”的情况下得过且过。在课堂上完全不听老师讲课的同学比比皆是,这已成为高校目前存在一个普遍性问题,不容忽视。所以,在此背景下,迫切希望教师能结合当前大学生的心理状况,恰当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来高效地进行教育教学工作,避免在与教师利益冲突的情况下,教师放任大学生在课堂中的种种不当表现。
(二)概念界定:教育心理学的概念
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学习与教育的问题的基本规律的科学,主要是为了研究教育和心理变化过程中的种种心理现象及其规律。“学校心理学”和“教育心理学”这是两个进场被人们所提及的概念,我们常常把从事教育工作的人称作教育心理学家,把在学校或学校相关场所从事相关工作的就称为学校心理学家。相比于学校心理学家,教育心理学更加重视如何与学生进行有效的沟通,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与发展的过程。但是学校心理学家更加重视实务工作上需要特别关注的一些需要特殊教育的学生,包括一些有心理问题的,有不良情绪的学生。把教育心理学与去他学科联系起来,对我们理解教育心理学的本质内涵有一定的帮助,教育心理学是以心理学为基础,在心理学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两门学科之间联系紧密,又在彼此的基础上延伸扩展,相辅相成。接着,我们从教育心理学的角度又可以延伸出很多新的领域,包括特殊教育、课堂管理、教学设计、课程发展、组织学习和教育技术学。多种学科相互渗透使得教育心理学从其他学科中吸取了很多知识,包括认知科学及学习科学,同样教育心理学的发展也反馈到这些学科的发展之中。教育心理学的具体研究范畴是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一系列范畴,其中学和教的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这三种主要活动。
二、教育心理学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
(一)正确发挥“罗森塔尔效应”作用
“罗森塔尔效应”:1968年,心理学学家罗森塔尔和雅各布森在一所小学中完成了他们的经典实验。他们在一个班级里给所有的学生进行了智力测验,之后告诉该班级的老师:部分学生智商得分很高,他们在未来肯定会很有成就。而事实上这个所谓高智商名单上的学生都是随机选取的,在给教师制造了某些学生特别优秀的期望后,研究者定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动态,并在学年结束后再对所有学生坐一次真正的智力测验。预言会实现吗?结果是惊人的:班级中那些被标定为未来会有所成就的学生的智商分数就显著高于其他学生。期望变成了现实。在半年到一年以后,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认知能力都有极为显著的提高,有30%的人的IQ分数平均上升了22分,几乎所有学生的智商至少上升了10分,显著高于控制组。这就是著名的罗森塔尔的教师期望效应,也被我们教育界称为皮格马利翁效应。
难道那些老师故意给予了资优学生更多的注意和鼓励吗?不是这样的,实际上绝大多数老师都很有奉献精神,如果意识到自己偏心一定会心情不安的,因此这并不是一种考虑周全的行为,而是自动化的。有趣的是,其实这一实验中的老师在那些标记为资优生的学生身上花的时间较少。那到底是哪里不同呢?原来,老师们普遍在四个方面以不同的方式对待资优学生:一是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更加温暖的情感环境,给他们更多的个人注意孤立和支持;二是给他们更丰富难度更大的学习资料;三是对他们的学习给予更多更好的反馈;四是给予他们更多的课堂参与的机会和时间。解释这一心理学中著名的效应就是希望启迪更多在职的一线教师能够真正地把这一效应运用于教育教学中。按照马斯洛的观点,人都希望受到来自他人、来自社会的尊重、赏识和承认。和所有普通人一样,就算是最不听话的大学生也希望能够得到老师和同学的欣賞和赞扬,并且喜欢并享受别人的鼓励赞扬,并从中汲取一些生活的信心与勇气,这些都是人的本能,这也是来自外部的情绪环境给他们谋取下一个行为的动力。”心理学研究表明,这种来自外部的评价如果能和学生内心预期的评价重合,就可以让学生拥有意想不到的更强烈的学习动机,并且对自己充满自信。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平常表现不好的学生受到批评越多,却越是喜欢惹是生非引起别人的注意,实际上是以歪曲的形式来引起教师和他人的注意,从而获得对自己的关注。学会欣赏,不仅将帮助学生树立自信心,还可以激励他们向着自己的学习目标奋进,所以作为教育者,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最主要的就是应该对学生抱有积极的期待,要热爱所有学生,热爱自己所从事的事业。
(二)注意关注学生的情绪状况
1.心理学基础:人的情绪是由于外部环境的变化而产生的变化的感觉和应对外界环境的行为而产生的生理与心里的状态。学生们行动的动机就是由多种复杂的情绪变化引起的,这就尤其需要教育工作者们更多的关注学生的情绪动态。
2.情绪是人类的一种内生的情感体验,所以当人们的情绪发生时,伴随着身体的各种外部表现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比如面部表情、心理状态和身体姿态等等。所以教师便可以在课堂中通过学生的表情神态来推测学生此刻的情绪心理和学习状态。比如十分常见的课堂玩手机现象,教师就可以通过这一方式来提醒学生集中注意力在学习上而不是在手机上,选择不批评学生而是利用情绪加以正确的引导,时刻注意学生的情绪状况,多在课堂中与学生交流互动,以此来提高整节课的课堂效果。情绪调节能让个体在应对外界不断变化时,依然能够保持一种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和情绪状况。当情绪调节使认知、情绪和行动达到协调的状态时,这种可以称之为一种良好调节。这一理论可以运用于日常教师与学生的沟通与交流中,在师生的谈话中,注意运用良好的情绪调节,不仅可以激励学生的学习,还能形成良性的师生关系。
(三)运用学生的有意和无意注意来提升课堂的质量效果
1.理论基础:按照目的性和集中性以及指向性等这几个特征将注意分为有意后注意、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在本文中,我们主要研究学生有意注意与无意注意两种状态。有意注意是指有预先确定的目的,并且需要对这种目的付出一定努力的注意,与此相反,无意注意是指没有预先确定的盲目的,也不需要付出多少努力去注意,笔者认为这两种注意的差别就是是否有预先知道的目的和是否需要付出努力的注意。
2.根据心理学知识可以知道,随着学生的年龄增长,有意注意的时间会变得越来越长。那么从理论上来讲,对于大学生来说,大学阶段应该是每个学生时期有意注意最长的一个阶段。理论上如此,但是现实情况却并非如人意。因为无意注意不需要学生付出意志力就能实现,在课堂中外界的诸多影响因素会使学生的无意注意占据上风,针对这种现象就需要老师能够采取适当且有效的策略来吸引学生注意力,,充分利用容易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的因素,使学生能够专注于课堂内容,在课堂上能够轻轻松松地集中全部的注意听讲。这些调整策略需要避免教学方法单调呆板、要做到教学样式丰富多样、教学组织要一定的吸引力、教学内容充实且逻辑性强等,使学生从无意注意转变为有意注意。在讲授新的教学内容时,教师可以通过直接的言语提醒使学生对这一部分教学内容产生无意注意,也可以结合教学内容讲授一些有趣的故事或者播放一段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小视频,让学生对课堂的讲解内容的兴趣超过对手机的兴趣,也就是使学生的有意注意占据上风;然而课堂结束之后,若老师想让学生继续保持有意注意,就要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在课结束时,教师要想让学生保持有意,就要及时的提出具体的教学任务,布置与课题相关的作业。
三、教育心理学对教育教学工作的积极意义
(一)有助于提高大学教师的师资水平
由于教师队伍建设的重点在于教师,要想提高老师的教育水平要从专业素质与育人素质两方面着手,教育心理学在提高教师专业素质与育人素质方面都有重要意义,合理的运用教育心理学的知识不仅可以增强教师的理论素养与专业素养,而且有可以提高教师在处理教育实际问题情况下的能力,更加灵活的处理自己的工作。
(二)促进学生的心理健康
教育心理学能够帮助教师更加深入地了解学生的内心,准确的把握学生的心理动态,提高教育教学的指向性和针对性,并且可以丰富自己的教学艺术,同时也有利于更好地与学生交流沟通,帮助学生解决一些学习和生活上的问题,对遇到问题的学生进行一些必要的心理疏导,特别是在就业压力如此严峻的社会背景下,适当排除大学生心中的疑惑,建立师生间的信任,特别有利于促进大学生的心理健康发展。
(三)有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在教育教学中科学适当地运用教育心理学,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可以使师生关系更加融洽和谐,促进师生间的互动交流,提升课堂的质量。同时也可以把教育心理学的知识应用在日常的教学管理中,尽最大的可能促进学生管理工作的顺利开展,以实现最大化地提高高校的教育教学质量。
(四)有助于指导和進行当代的教育教学改革
我们的时代正处在伟大的变革时期,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人类认识客观世界日益深化。研究人的智能及其发展,研究思维规律、学习机制、智力开发等教育问题,深人开展教育改革,已成为一项富有挑战性的世界性课题。从心理科学的角度,探索开发智力、改革教育、培养人才的有效途径,是每位教育工作者必须要承担的重任,目前全国范围内的教育教学改革还任重而道远。
参考文献:
[1]彭聃龄.普通心理学[M]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第四版
[2]王燕.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J]2011.
[3]王娜.教育心理学在学生教育教学工作中的应用与实践[J]2016.
[4]曹嘉芮.浅析教育心理学在教学中的应用[J]201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