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喜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舟山 316111)
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探究
——基于自我决定理论
张喜来
(浙江舟山群岛新区旅游与健康职业学院 公共教学部,浙江 舟山 316111)
自我决定理论系统地研究了个体动机行为的心理机制;它是包含不同动机变量的综合理论框架。[1]个体面对内在或外在的需要产生不同类型的动机;动机类型和动机水平会促使人采取相应的行为或从事某项活动。基于自我决定理论,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Vallerand等的学习动机量表并融合动机行为题项进行问卷调查[2],探究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受外部动机影响,而外部调节的动机会对学习行为产生不利影响。教师应采取有效教学方法满足学生心理需求,从而引导学生内化学习动机。
学习动机;学习行为;自我决定理论;高职学生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指出“职业教育与终身学习对接”。终身学习者将会面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并在学校教育之后继续学习;而终身学习能力源于学生学习动机的激发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3]要实现学生“终身学习”的目标就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4]学习动机是激发和维持个体学习活动,使其学习行为朝向一定学习目标的一种心理过程或状态。[5]自我决定理论在认知模式中将众多的动机理论进行了系统性地整合,为研究学生的学习动机提供了理论框架。[6]
自我决定理论研究了人的行为受动机驱使的心理过程。[7]Deci和Ryan根据不同的目的或原因导致不同的动机行为,把动机分成三种类型:无动机、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7-8]无动机是指个体对所从事的活动没有兴趣,是最缺少自主性的动机类型。当学生处于无动机状态时,他/她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也不能预测学习行为的结果。内部动机是指个体完成某项任务是源于个体内心的强烈愿望,这种愿望(或兴趣爱好)促使个体完成任务并实现自我满足感。外部动机是指个体由于外部原因或者目的(如奖励或惩罚)而完成某项任务的动机。
(一)内部动机
内部动机行为是认知和社会发展及个体身体发育的重要因素,因为个体按照自身的兴趣爱好付诸行动时增长了知识、提高了技能。Ryan 和 Deci提出了认知评价理论来研究加强或削弱内部动机的社会和环境因素。[7-8]该理论假设了人所需要满足的三种心理需求:能力感需求,自主感需求和关系感需求。能力感需求反映着自我认可,自主感需求反映着人对自我决定的需要,关系感需求反映着人的归属感和与他人的关联。能够引发能力感或自我效能感的人际活动会激发个体的内部动机,因为它能满足个体的能力感需求。但要维持或加强内部动机,人们还要满足自主感和关系感需求。Vallerand等在Deci和Ryan研究基础上把内部动机进一步分为求知欲,成就感和兴奋感。[2]
(二)外部动机
虽然内部动机是高度自主的动机类型,代表了自我决定的原型,但人的大部分行为不是出于内部动机,尤其是在成年以后,社会环境要求个体承担责任而从事非兴趣爱好性的活动。[8]在这种情况下,个体的行为是出于外部动机,是为了获得某种可分离的结果如奖励、成绩等,而非出于对活动本身的兴趣;个体动机行为的感知归因点在外部,人的行为是受外部干预控制的,其自主感需求并未得到满足。
自我决定理论的另一分支——有机整合理论根据动机行为的自主性水平将外部动机的调节方式分为外部调节、内投调节、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7]从外部调节到整合调节,个体的自主性水平逐渐提高,感知归因点也逐渐内化。个体越是将行为原因内化并与自身认知结构相整合,个体的外部动机行为就越具有自主性。[8]能满足关系感和能力感需求的社会环境因素会促进外部调节内化为内投调节。从内投调节过渡到认同调节和整合调节还需要自主感需求的满足。但个体的动机发展不一定是按照从外部调节到整合调节依次进行的;个体会根据先前经历及社会环境因素而采取任何一种调节形式。[9]因此,要内化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既要认可他/她的能力,使其感觉到自尊和归属感,还要创造条件发挥其自主性。
(三)动机行为模型
综上所述,自我决定理论是对个体动机行为的心理过程的研究。个体面对内在或外在的需要产生不同类型的动机;动机类型和动机水平会促使人采取相应的行为或从事某项活动;行为活动会对个体的心理需求(能力、自主和关系)产生影响(满足或不满足),从而加强或削弱个体的动机。个体的动机行为模型可以表示为:
图1 个体的动机行为模型
(四)学习动机量表
自我决定理论是整合各动机因素,对人的动机心理机制系统性的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Vallerand等将各动机因素包含在无动机、外部调节、内投调节、认同调节、求知欲、成就感和兴奋感7个动机维度(整合调节未被包含,因为它是成人后出现的动机类型[10])里,形成了英语版的学习动机量表(AMS)。[2]但AMS量表只包含7维度动机变量,未涉及学习行为变量。Vallerand和Stover等人未研究学习动机结构中的各动机因素与学习行为之间的相互关系。
(一)受试者
本研究调查了浙江省高职院校5所高职院校的大一学生。受试者从旅游管理、护理、航海、商务英语等专业随机抽取,共发放调查问卷250份,回收有效调查问卷235份。
(二)研究问题
在我国,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有其特殊性,而且相关研究较少。[11]Ryan和Deci发现,学习者从事学习活动既有内部动机原因也有外部动机原因。[8]因此,本研究具体研究以下问题:
1.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行为主要受什么动机类型影响?
2.高职学生各动机维度与动机行为之间及各动机维度之间的相关性如何?
3.研究结果对高职教师教学有什么启示?
(三)研究工具与数据处理
本研究采用Vallerand等编制的AMS量表,并加入了秦晓晴和文秋芳的学习行为题项。[12]问卷包含28个关于上大学的原因题项和5个学习行为题项,包括动机维度变量(无动机、外部调节、内投调节、认同调节、求知欲、成就感和兴奋感)和学习行为变量(包括注意力、持续性、主动性、用功程度和课外学习时间),其中“课外学习时间”是指学生在课后花在高职课程学习上的时间。问卷采用李克特7级态度量表形式:7—极同意,6—同意,5—有些同意,4—中立,3—有些反对,2—反对,1—极反对。问卷的各部分Cronbach’s alpha值如表1所示,所有的值均在0.7以上,表明问卷信度良好。
表1 信度系数表
调查问卷的数据收集整理后,采用spss18.0进行描述统计、信度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
(一)描述统计
对不同学习动机维度及学习行为进行描述统计,如表2所示。结果表明,各研究变量的偏度和峰度的标准误均小于1.96,表明数据正态分布;不同维度的学习动机得分高低依次为外部调节、认同调节、求知欲、成就感、兴奋感、内投调节、无动机。
本研究得到的动机维度排序说明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受外部动机影响。同时,本次研究变量的标准差较大,说明数据的离散程度较高,反映出受试者在问卷题项上的观点差别比较大。上述差异也说明了特定学习者的学习动机有其特殊性。
(二)相关分析
对各学习动机维度及各学习行为变量进行相关分析,如表3所示。结果表明,外部调节和各学习行为变量的相关性均未达到显著(p〉0.05),学习用功程度和无动机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p〉0.05),其余变量的均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p〈0.05)。
表3 各动机维度及各学习行为变量的相关分析
将注意力、持续性、主动性、用功程度和课外学习时间整合为学习行为,与各动机维度进行相关分析,结果如表4所示。结果表明,仅外部调节和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未达到显著(p〉0.05),其余变量均存在显著的两两相关(p〈0.05)。
表4 学习行为及各动机维度的相关分析
为进一步分析不同维度的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预测效果,以学习行为为因变量,不同维度的学习动机为自变量进行回归分析,结果如表5所示。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回归模型显著(F=10.988,P〈0.001),R方值为0.253,成就感和外部调节对学习行为的回归系数达到显著(=0.261,t=2.335,p〈0.05;=-0.161,t=-2.143,p〈0.05),回归方程为:学习行为=8.486 + 0.303 * 成就感 - 0.198 * 外部调节。成就感和外部调节对学习行为有显著的影响,即成就感与学习行为呈显著正相关,而外部调节与学习行为呈负相关。
表5 回归分析表
Vallerand等验证了AMS量表的信度和效度;[2]Stover等分析了AMS量表中各学习动机维度之间的相关性。[9]但他们都没有分析动机类型与动机行为的相关性。本研究发现高职学生学习行为与各动机维度(除外部调节、无动机,如表4所示)有显著相关性;其中,成就感、求知欲与学习动机行为的相关性最为显著(如表3所示)。回归分析(如表5所示)也发现成就感和外部调节对学习动机行为有显著的影响。表1显示高职学生学习行为主要受外部动机调节影响,而表3显示外部调节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不显著。以上分析说明高职学生的动机行为受外部调节影响比较大,而外部调节与学习行为共同变化程度不显著。因此,受外部调节影响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行为越差。相反,受内部动机影响的学生学习动机水平越高,学习行为越好。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学习行为与内部动机调节呈正向关系,与外部动机调节呈反向关系。
本研究基于自我决定理论,采用Vallerand的AMS量表并加入学习行为变量,以高职学生为研究对象探求学习动机对学习行为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学习行为与学习动机有密切关系,高职学生的学习行为主要受外部调节影响;虽然外部动机和无动机也会促发学习行为,但它们会对学习动机行为产生不利影响,降低内部动机;内部调节的动机类型会促发学生良好的学习行为,提高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持久性和主动性,并使学生花费大量课外时间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内部动机的途径是满足他们成就感、自主感和关系感心理需求。
高职院校的教师应该变灌输式教学为项目化教学,变知识的传授者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为学生学习提供支架和引导。在项目化教学中,学生组建学习小组自主安排学习任务目标、工作计划和任务分配。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认识到自己现有知识和能力水平与任务完成所需的知识和能力之间的差距,而主动学习专业知识、提高专业技能。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学生也会反思自己的学习行为、学习方法和学习目标,并与他人合作找到解决问题的最佳方法。在作品展示或职业场景的演练中,学生反思学习过程中的优势与不足,增强职业认知,提高自信。通过项目化教学,学生变成了自主学习者,他们的自主感、能力感和关系感需求在完成任务过程中得到了满足,从而提高了学习动机,并逐渐地培养了独立学习能力、批判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以及合作学习能力;教师变成了项目的设计者、监督者和评估者,也是学生学习的引导者、促进者和合作者。
本文的研究内容是高职学生的学习动机,国内学者较少涉及。而且,采用7维度AMS量表并加入了学习行为变量来研究学习动机与学习行为的相关性,是高职学生动机研究的新的尝试。然而,本研究并没有从人口统计学的角度出发来研究高职学生学习动机的性别差异,也没有将高职生样本与本科生样本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未来研究将弥补此方面的不足。
[1]Liu L.Why Do Chinese College Students Learn ESP:An Analysis of Language Learning Motivations within SDT Framework[J]. English Language Teaching, 2016, 9(4): 92-105.
[2]Vallerand R J,Pelletier L G,Blais M R, et al.The 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A Measure of Intrinsic, Extrinsic, and Amotivation in Education[J]. Educational and Psychological Measurement, 1992, 52(4): 1003-1017.
[3] Ramos R C. Considerations on the role of teacher autonomy [J]. Colombian Applied Linguistics Journal, 2006(8): 183-202.
[4] Deci E L, Ryan R M. Promoting Self-determined Education[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ducational Research, 1994, 38(1):3-14.
[5]张敏,雷开春,王振勇. 4~6年级小学生学习动机的结构分析[J].心理科学,2005(1):183-185.
[6]岑延远.基于自我决定理论的学习动机分析[J].教育评论,2012(4):42-44.
[7] Deci E L, Ryan R M. Intrinsic Motivation and Self-Determination in Human Behavior[J]. Encyclopedia of Applied Psychology, 2004,3(2):437-448.
[8]Ryan R M,Deci E L.Intrinsic and Extrinsic Motivations: Classic Definitions and New Directions[J]. Contemporary Educational Psychology, 2000, 25(1): 54-67.
[9]Ryan R M. Psychological needs and the facilitation of integrative processes [J]. Journal of personality, 1995, 63(3): 397.
[10]Beatriz S J, Guadalupe D L I, Rial B A, et al. 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 adaptation and psychometric analyses for high school and college students[J]. Psychology Research & Behavior Management, 2012, 5(default):71-83.
[11]李炯英,刘鹏辉.我国外语学习动机研究:回顾与思考(2004-2013)[J].外语界, 2015 ( 2):34-43.
[12]秦晓晴,文秋芳.非英语专业大学生学习动机的内在结构[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2 (1):51-58.
An Exploration of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 on Learning Behaviors——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Perspective
ZHANG Xilai
(Department of Foundational Education, Zhoushan Tourism and Health College, Zhoushan 316111, China)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SDT) makes a systematical study of the psychological mechanism of individual motivational behaviors. It is a comprehensive theoretical framework including various motivational variables[1]. Influenced by external and internal needs, individuals generate different types and various levels of motivation, which motivates individuals to take corresponding actions or engage in certain events. The present research, supported by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carried out a survey study by adopting Academic Motivation Scale developed by Vallerand et al[2]combining learning behavior items, to explore the effect of motivation on students’ learning behaviors in higher vocational colleges(HVC).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learning behaviors of HVC students are influenced by extrinsic motivation. However, the motives regulated by external goals tend to be detrimental for students learning.Teachers are supposed to take effective measures to meet the students’ psychological needs, thusguiding students to internalize their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motivation; learning behaviors; Self-Determination Theory; HVC students
G442
A
1008-8318(2017)03-0062-06
2017-04-20
舟山市社科联2017年度立项课题“舟山涉外酒店从业人员英语学习动机研究”。
张喜来(1978-),男,吉林东丰人,讲师,博士研究生,研究领域:高职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