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科技快速发展的今天,以耐心、嚴谨、专业、精益求精为内涵的工匠精神依然有着非常重要的价值和意义。
我们寻找大国工匠,呼唤工匠精神,就是希望能让这种传统精神绽放光彩,得到一定的传承和发展。眼下,就有这么一批默默无闻的工匠们正坚守在自己的岗位上,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工匠精神”!
◆火箭“心脏”焊接人高凤林
今年53岁的高凤林,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一研究院211厂发动机车间班组长,35年来,他几乎都在做同一件事,即为火箭焊“心脏”——发动机喷管焊接。有的实验,需要在高温下持续操作,焊件表面温度高达几百摄氏度,高凤林却咬牙坚持,双手被烤得鼓起了一串串水泡。
“长征五号”火箭发动机的喷管上有数百根几毫米的空心管线,管壁的厚度只有0.33毫米,高凤林需要通过3万多次精密的焊接操作,才能把它们焊在一起,焊缝细到接近头发丝,而长度相当于绕一个标准足球场两周。高凤林说,在焊接时得紧盯着微小的焊缝,一眨眼就会有闪失。“如果这道工序需要十分钟不眨眼,那就十分钟不眨眼。”
因为技艺高超,曾有人开出“高薪加两套北京住房”的诱人条件聘请高凤林,他却说,“我们的成果打入太空,这样的民族认可的满足感用金钱买不到。”他用35年的坚守,诠释了一个航天匠人对理想信念的执着追求。
◆工艺美术师孟剑锋
孟剑锋是北京工美集团的一名錾刻工艺师。从业二十多年来,他追求极致,对作品负责,对口碑负责,对自己的良心负责,将诚实劳动内化于心,这是大国工匠的立身之本,中国制造的品质保障。
在2014年北京APEC会议上,送给各国元首的国礼中有一件看起来像是草藤编织的果盘,里面有一条柔软的银色丝巾,丝巾上的图案清晰自然、赏心悦目。实际上,这是孟剑锋精雕细琢的一件手工艺品。为了分别做出果盘的粗糙感和丝巾的光感,孟剑锋反复琢磨、试验,亲手制作了近30把錾子,最小的一把在放大镜下做了5天。
如今,已经是国家高级工艺美术技师的孟剑锋,对自己还有更高的要求,他觉得要干好工艺美术这行,还应该懂绘画。现在一有时间,他就和爱人一起出去写生、练素描。孟剑锋说,总有一天,他会拿出一个像样的绘画作品,就像做錾刻那样,他要超越自己,追求极致。
◆国产大飞机的首席钳工胡双钱
工作30多年来,钳工胡双钱创造了打磨过的零件百分之百合格的惊人纪录。在中国新一代大飞机C919的首架样机上,有很多老胡亲手打磨出来的“前无古人”的全新零部件。胡双钱回忆锻造过程:“一个零件要100多万,关键它是精锻锻出来的,所以成本相当高。因为有36个孔,大小不一样,孔的精度要求是0.24毫米。”0.24毫米,相当于人头发丝的直径,这个本来要靠细致编程的数控车床来完成的零部件,在当时却只能依靠老胡的一双手和一台传统的铣钻床,连图纸都没有。打完这36个孔,胡双钱用了一个多小时。当这场金属雕花结束后,零件一次性通过检验,送去安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