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小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及其启示

2017-08-11 23:37张玉梅刘鹏
教学与管理(小学版) 2017年7期
关键词:教育部门学业教学质量

张玉梅 刘鹏

摘 要 自从2010年保守党政府上台以来,英国教育部对课程、大纲、教师资格、学校责任体系等进行了大量改革。2014年在全英格兰范围内推出了新的、要求标准更高的课程教学大纲,以期提升教学质量。在小学学业结束时推出了强制性的以外部成绩评价为主的SAT考试评价制度,根据评价结果,为小学设定最低达标标准,加强问责体系,倒逼学校提高教学质量。尽管其实施存在很多争议,也有很多值得探讨的地方,但其小学教育质量评估体系仍会不断完善和发展,对我国具有一定的启示意义。

小学 SAT考试 学业评价 压力

2016年夏季,英国首次在全英格兰和威尔士范围内按照2014年颁布的全国教学大纲的要求,对小学生学业质量进行了SAT(Standard Attainment Task)学业评价测试,测评科目分为英语阅读、英语写作和数学,约60万小学毕业生参加了近年来组织的首次强制性评价考试。2016年12月15日,政府教育部门公布评价结果,在所有科目中,学生达到期望标准的比例是53%;在单个科目中,英语阅读达到期望标准的比例是66%,语法、标点和拼写的比例是73%,英语写作是74%,数学是70%[1]。根据这次考试评价结果,全国有近5%的小学将要被认定为“薄弱学校”(coasting school),也就是不合格学校,将成为被政府教育部门或巡视部门进行干预的潜在对象。作为政府推行力度较大的一场改革,其意义和作用不仅影响到小学的管理体制,也将对中学乃至整个国家的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产生重要且深远的影响。

一、英国小学学业评价体系改革

1.改革的动因

2010年,英国保守党上台后推出了一系列措施来对基础教育进行改革。2014年3月,教育部门颁布政策规定,自2016年起实施强制性的全国小学生学业评价考试(SAT)。

保守党政府认为此前执政的工党政府对于教育的管理过于薄弱,尽管国家督查巡视制度不断完善,但定性指标多,定量指标少,不能就不同学校之间的水平做定量判断,学校之间缺乏有效竞争。2011年,英国教育部委托Bew爵士就小学阶段的学业评价进行独立的调查研究,該研究发布的报告用大量证据表明,外在的学校层面的教学质量问责对提高学生成绩和进步有很大的作用[2]。该报告提出了一揽子建议并为教育部门在制定政策时所采纳,包括改变小学对学生成绩以校内评价为主,而代之以全国性的基于学校之间、学生之间互为参照的评价制度。该报告同时建议,在考试评价上除了要体现出学生学业实际达到的水平,同时也应该分离出所有学生与原来同样起点学生的进步情况,也就是学业的增加值,对所有学生的增加值进行测算,判断一所学校的整体教学质量的进步程度,然后以此来向质量差的学校提供支持、帮助,或者以此来问责。

在日益全球化的背景下,英国也以一种开放的心态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在基础教育上的一些有益经验和做法,比如英国近年来就多次有教育工作者和教师到我国上海的小学进行交流学习,研究探索中式教学方法在英国学校的应用。作为经合组织的成员,英国非常重视经合组织(OECD)关于教育的一项研究结论:外部评估责任体系是提升教学质量的有效手段,在35个成员国中有30个国家对小学的成绩进行全国性评价。有些国家也曾经放弃过对小学的学业成绩评价,但后来又重新采用。英国对29个工业化国家的跟踪发现,一些国家放弃学业评价考试后,学生的学业能力出现下降,学生所学的内容也变少,课程也不协调。反之,适度的评价制度引进,比如考试,确实能够促进教学质量。国家教育部门也承认,考试并不能反映学生学业的全貌,很难覆盖到所有课程知识面所掌握的宽度,并且课程、考试内容等也对不同学生产生不同的影响,但权衡利弊,为了构建世界级的教育体系,英国应该与世界上大多数国家一样,在小学重新开展学业评价。

英国推行小学学业评价制度体现了如下的意图:(1)确保学生为中学的继续学习和以后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评估每一位学生的成就和进步,为学生和家长提供全国可以对比的信息,在强调家长知情权和参与权的情况下,这种全国性的考试无疑消除了不同学校评价不一致的状况,信息更为可靠;(3)提供学校之间可以对比的信息,学校要对学生的学业成绩负责,成绩不佳或下降,学校将会被采取干预措施,对学校提升教学质量形成倒逼机制;(4)通过学业评价,真正把国家课程教学大纲贯彻执行下来,2014年颁布实施的大纲起点高、要求高,对学生的期望也高,没有相应的支持体系,期望就会落空;(5)突出英语、数学的核心科目地位,因为在中学学业考试中仍有部分学生在英语、数学方面不能达标,政府仍需要采取措施让这部分学生达到要求;(6)通过学业评价制度,探索并完善教师教学评价制度;(7)作为教育标准局巡视与学校讨论学校改进的出发点;(8)评价结果不仅关系到学校的声誉,也关系到学校未来的生存和管理方式,增加社会知情权。

2.小学学业评价的内容和特点

以往,英国对小学采取了较为粗放式的管理,在2014年国家课程大纲颁布实施前,除了最为核心的英语、数学和科学三门课程,国家在课程安排上并没有统一的指南,各个学校均可自行安排。学生学业以校内进行的课堂评价和结课评价为主,评价结果也带有学校自身的特点,对三门课程的评价采用等级制。课堂评价不管是以观察、交流、任务分配完成,还是采用谈话的方式,主要考察学生的知识掌握和消化的程度,具有针对性强的特点,但也存在较大的主观性和随意性。结课评价也称为总结性评价,主要考察阶段性学习一门课程的情况,具体执行情况由学校自行掌握,并在一定程度上与家长沟通。但这种评价制度的缺点也比较明显,一是国家教育部门难以把握各个学校的实际情况,二是学校所采取的水平制评价机制并不能完全反映学生的进步情况。英国所要推行的评价制度是一种外部性且带有强制性的制度,在全国课程大纲基础上对学校的教学质量作出评价。评价学生是检验每一个学生在小学结业时是否已经达标,也就是政府所规定的“期望要求”;评价学校是检验学校是否发挥了最大潜力让所有学生取得实质性进步。

根据2014年3月政府发布的评价制度改革安排,过去的水平标准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分数,然后对学生所得的原始分数进行处理,核算出标准分。标准分范围为80到120分。100分为达到期望标准,110分为超过期望标准。按照这一方法,核算出每一个学生在三门评价中是否达到了期望标准,这会成为国家教育部门向学校问责的依据。按照教育部门的规定,根据考试评价结果,一所学校至少65%的学生在语文阅读、写作和数学上能够达到期望标准,就认为是达标,或者在三门科目中,所有学生各门学科的成绩核算结果都比同起点的小学一、二年级基准成绩有所提高,也算达标。根据2016年的初步评价结果,在16000所小学中,有665所小学被列为不达标行列,占全部公立小学数量比例的5%。按照2016年通过的《教育和接管法》,这些学校将被列为“薄弱学校”,需要采取整改措施,甚至被强制由社会力量介入,改变学校的管理性质,转化为学院(Academy)。

2016年开始再次推行的全国评价考试是一场脱胎换骨的改革。其一是改革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尽管在改革推行中存在这样和那样的问题,政府也做出很大的努力来把这场改革执行下去。其二是完全按照全新的教学大纲,而对于2016年参加考试评价的学生而言,2014年才开始真正推行国家课程大纲,也就是说以前阶段的课程和执行情况在各个学校之间是不一致的。其三是课程大纲的起点高要求高,因此对学生的期望标准也高,尽管与以前年份没有可比性,但可以看出達到期望标准的学生比例比以前年份降低了许多,这也会让很多学校、教师和学生产生较大的压力。

3.围绕小学学业评价的争论

2014年颁布并实施的国家课程大纲涉及到多门课程,英语、数学和科学被列为核心课程,还有多门基础课程,比如艺术与设计、计算机、设计与技术、语言、地理、历史、音乐、体育等,此外有些学校还可以在这些课程之外增加一些兴趣课程及培养创新性的课程来满足学生的成长需要。国家教育部门也要求各所学校提供宽广且平衡的课程。由于针对学业质量高相关性的科目只有英语和数学,这两门科目的成绩直接关系到学校的声誉和命运。一些学校把过多的精力放在了参加质量评价的核心课程上,挤占了对其他学科投入的时间和精力。为了留出充足的时间学习、准备,然后达到期望的标准,其他科目被边缘化。一些学校自从2015年圣诞节后就一直只开设语文和数学,其他科目基本就不再进行教学了。进行教学质量评价的目的是为了提升整体教学质量,过分重视评价科目而忽视其他科目的情况,实际上也难以对整体教学质量带来积极的影响。

根据2002年英国的《教育法案》,小学除了课程教学外,还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方面的教育,促进学生在精神方面、道德方面、智力和体力方面的发展,让学生为以后的生活机会、责任和经历做好准备[3]。根据1997年的《教育法案》,学校开展职业生涯教育,意味着学生未来的发展路径是多元化的。针对小学的学业评价也产生了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学校压力增大,教师压力加大,自然传导到学生。学生是在一种宽松、受到鼓励的环境中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重要,还是让学生按照一定的模式达到一定的期望标准重要,对此英国也有一些争论。曾经有40000名学生家长签名要求对评价考试进行抵制,学校教育标准局总监迈克尔·威尔肖表示,站在政府的立场,考虑英格兰在国际的学术排名,采取严格的小学测试是有必要的,他提出“那些反对采取考试方式的人应该考虑一下英格兰在OECD组织的测试中的平庸”[4]。但也有教育人士认为,课堂不是准备考试的工厂,学生也不是简单的鹦鹉学舌的工具,通过考试来评价会影响学生兴趣和创造力的培养,其带来的无形压力无助于学生的自然发展,他们具有的潜在创造性不应该为这种机械式的模式所抹杀。

一些教育专业人士认为,处于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的是全面的发展,需要音乐、舞蹈等来陶冶情操,需要体育课来强健体魄,需要人文精神塑造来健全人格。

2016年是第一次在全国范围内测评,超过半数学生达到并超过了期望标准,但还有一定比例的学生没有达到预期标准。实施测试评价的目的是要确保所有的学生都能为下一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按照教育部门的构想,在评价中没有达到期望标准的学生要在初中阶段的七年级有一个补救措施,让这些学生的成绩都能赶上来。显然这也存在一些未解决的问题,尽管小学学业考试的结果只是通知到学校,作为评价学校的依据,但没有达到期望的学生还是要作为一个类别来被特殊处理或获得必要的帮助。不过是否会使这部分学生被“标签化”以及心理上是否会产生影响还有待于观察。根据安排,教育部门会准备出补考试卷,但只是作为学校和教师的选择,不要求强制性执行。

二、英国小学学业评价对我国的启示

我国教育部2013年发布了《关于推进中小学教育质量综合评价改革的意见》,提出的目标是要“基本建立体现素质教育要求、以学生发展为核心、科学多元的中小学教育质量评价制度,切实扭转以学业考试成绩和学校升学率评价中小学教育的倾向,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因此,通过对中英两国的对比可以发现,我国的不足在于主要以考试和升学率为导向在其他方面重视程度不够。因此,只有充分考虑文化因素差异,取长补短、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共同促进学生的全面成长,才能取得实质性进展。

启示之一,教育政策的颁布和实施不仅要有良好的实施基础,也要有周密完善的实施计划和沟通策略。在实施这项政策中,英国政府要充分发挥其向社会的宣传沟通功能,化解阻力。

启示之二,改革的目的与手段切忌混淆。推出学业评价的目的在于让每一个学生都取得进步,当把每一个学生的学业成绩汇总成分数表格时,由此产生的结果可以成为向学校问责的依据。

启示之三,学生的全面发展是永恒的主题,由于学业考试,部分学生精神紧张、压力陡增,由此导致的其他问题也不容忽视。学业水平的提高很有必要,但健康的体魄、人格的塑造、终身学习能力及探究能力的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的培养等等也不可缺少。

参考文献

[1] Department for Educaiton. Pri-

mary School Performance Tables: 2016[EB/OL] available at : https://www.gov.uk/government/statisti

cs/primary-school-performance-ta

bles-2016.

[2] Paul Bew. Independent Review of Key Stage 2 testing, Assessment and Accountarbility[R], June 2011, available at: Http://www.education

aengland.org.uk.

[3] 周超. 英国PSHE课程的特点及启示[J]. 教学与管理,2016(28).

[4] Parents Keep Children off School in Test Protest [EB/OL] available at Http://www.bbc.co.uk/news/educa

tion-36188634 .

[责任编辑:白文军]

猜你喜欢
教育部门学业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基于高中地理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业质量评价与水平划分
浅谈内部控制在教育部门财物管理中的重要性
大学生就业创业机制创新策略分析
大学生学业生涯规划的调研报告
业精于勤
3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