储红梅
一位教师在教学“蒜”字时编了一个字谜:“二小二小,头上长草。”赞同者认为如此教学生动有趣,通俗易懂,便于学生记忆。反对者认为编这样的字谜违背了“蒜”字的本义:一种半年生草本植物,淡化了汉字的文化教育功能。笔者以为,双方观点都没有错。赞同者从学生出发,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让识字教学具有儿童味,即充满童趣。反对者从字理出发,尊重汉字的本源,让识字教学具有文化味,即富有理趣。那么,是否可以让识字教学既富有理趣又充满童趣呢?笔者在教学中做了一些有益的尝试。
一、遵循字理,趣味创编
汉字是世界上唯一一种音形义相结合的文字,很多时候,我们看到一个汉字的字形,就能大致猜出这个字的义和音。因此,根据汉字这一特点进行趣味创编,可以化解难点,让识字教学充满理趣和童趣。
1.趣编顺口溜
顺口溜原是民间的一种口头韵文,句子长短不等,朗朗上口,生动活泼,便于记忆。教学中,巧编顺口溜,能化解识字教学难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的参与热情。
笔者在教学“美”字时,首先引导学生观察字形,告诉学生,古人认为羊儿肥大就是美,当时的人们为了狩猎,还在头上戴上兽角或羽毛做成装饰,这也被认为是一种美。再巧编顺口溜帮助理解记忆:“上面羊,下面大,羊儿肥大就是美”,“王大妈,头上插了两朵花,美得心里乐开了花”。
可见,依据字的音形义趣编朗朗上口的顺口溜,既尊重汉字的本源,让识字教学富有理趣,又尊重儿童的认知规律,让识字教学充满童趣。
2.趣创字谜
字谜是以一个或几个汉字为谜底的谜语,它一般是根据汉字的造字规律或汉字音形义某一方面的特点编写而成。教学中巧编字谜,可以让识字教学富有理趣,充满童趣。
比如“闪”本义为:快速地在门缝中窥探又快速隐藏,引申义:为快速转身、快速出现又快速消失等。教学中,笔者先让学生自由创编字谜。“门内有人”“人在门中”,学生一下子就编出了两个字谜,当然這是最基本、最简单的根据字形而编的字谜。如何引导学生将“动作快”这一意思也编进字谜中呢?笔者接着出示几个词语“闪电、闪开、一闪一闪”让学生体会到“闪”字的意思,再引导学生将闪的意思“速度快”也编进字谜中。同学们眉头紧皱,陷入沉思,不一会儿,有小手陆续举了起来:“人快进了门。”“人儿奔进门。”再如“默”,学生创作了“黑狗黑狗,不闹不吼”“一只黑狗,不叫不吼”;“闷”,学生创作了“存心不准出大门,你说烦人不烦人”,“心儿被门关,真是烦死人”……
学生在自创的字谜中享受到了成功的喜悦,享受到了创造的乐趣,更感受到了中国汉字的无穷魅力。
3.趣用故事
汉字中的形近字、同音字辨析一直是识字教学的难点。单纯机械的抄写既加重了学生的学习负担,也容易使学生产生厌学情绪。学生都爱听故事,如果能够根据字的音形义创编出一个个或生动有趣或耐人寻味的故事,就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识字教学充满童趣和理趣。
“拔”和“拨”的辨析一直是一线老师们感到头疼的问题。“拔”从手犮声,“拨”从手发声,可“犮”和“发”字形相近,字音也相近,学生作业中“拔”“拨”常张冠李戴。“拔”本义为猛然抽手将物体从平面中抽出来,根据字义和字形编一个故事也许就能突破难点。《拔萝卜》的故事学生都非常熟悉,讲一个老公公收获了一个很大的萝卜,怎么拔也拔不动,于是他喊来老奶奶一起拔,还是拔不动。结果,小耗子、小花猫、小花狗一起来帮忙,终于将大萝卜拔出来了。教学时,笔者先请一位学生讲讲这个故事,接着引导:“读了这个故事,你们明白了什么?”“人多力量大。”“朋友多真好!”笔者再引导:“你们能在这个故事中发现‘拔这个字吗?”学生面面相觑,不知所以。“朋友多一点,大家伸手一起拔萝卜。”笔者一边说,一边板书“拔”,并在右上角一点的位置画上一个萝卜,同学们恍然大悟。以后写到“拔”字时,笔者都提醒《拔萝卜》的故事,学生再也没有将这个字写错了。当然,“拔”掌握了,“拨”的难题也就迎刃而解了。
笔者以为,这样充满童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了汉字的构字规律,感受到了中华传统文化的魅力,也让识字教学深深地吸引着学生。
二、追本溯源,趣味联想
汉字本是一种表义文字,一字多义是中国汉字的一大特点。教学中追本溯源,从汉字的本义出发,通过趣味关联,可以化解识字教学难点,让识字教学充满理趣和童趣。
1.借助图片,趣味联想
中国的汉字最初是从图画演变而来的,始终保持了既有形又有声和音形义统一的方块字特点。一个汉字就是一幅画,借助图片,趣味联想,可以让字义理解充满童趣和理趣。
如象形字“亭”的教学,笔者先播放各种“亭子”的图片并解说:亭本是一种中国传统建筑,多建在路旁、公园,供行人休息、乘凉或观赏景物用。接着出示简易的亭子图和亭的古文字,引导学生说说自己的发现。再出示电话亭、治安岗亭等图片,告诉学生“亭”也指像亭子的小房子。最后出示亭亭玉立的荷花和少女图片,告诉学生:亭子高高的,非常秀气,所以人们常用亭亭玉立来形容池里的荷花、身材修长的女子等。
由亭子图到古文字,学生发现了两者的相像之处,从而知道亭子的本义;再联想到像亭子的小房子,因而电话亭、报刊亭也就不难理解了;最后由亭子的高而秀美联想到亭亭玉立的荷花、身材修长的女子,亭亭玉立这个词也就容易被学生掌握了。如此借助图片,趣味联想,字词教学的难点得到了有效突破。
2.巧用实物,趣味联想
实物形象直观,易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识字教学中,凡是可以利用实物、图片、直观教具进行演示的,笔者都会选用实物。
“光芒”意思为向四周发射的强烈光线。在教学时,有学生质疑:“‘芒字为什么是草字头呢?”显然,该生已掌握了一定的识字方法,关注到了字形和字义的联系。笔者首先告诉学生“芒”是一种植物。接着出示实物——麦穗,麦穗上这些细细、尖尖、长长的东西就是“芒”,并让学生近距离地看一看、摸一摸、说一说。至此,“芒”为什么是草字头就不难理解了。最后让学生说一说“光芒”的“芒”为什么是草字头?“太阳的光芒就像麦芒”,“太阳的光芒很刺眼,麦芒很刺人。”显然同学们已经心领神会了。
此处教学,笔者借助实物让学生感受到了“芒”的细长与有些刺人,学生由此联想到一束束太阳光芒的刺眼,建立起实物“麦芒”与太阳“光芒”的联系。如此,既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又让识字教学富有理趣,充满童趣。
3.辨析字形,趣味联想
新课标对理解字义的要求为:能初步结合词语理解字义,能在口头表达时运用。在低年级识字教学中,教师常让学生给生字扩词,以此达成新课标的这一要求。由于汉字中同音字多,学生组词时常常出错,比如“闻”,学生通常想到词语:闻一闻、闻到、文化(同音)、文明、语文,说明学生对闻的意思还未真正理解。教师通常只是纠正一下,至于学生为什么出错?怎样避免出错?则思之甚少。
笔者在教学“闻”字时,先让学生根据字形猜字义,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关注字形与字义的关系,学生从“门”里的“耳”猜出“闻”可能是听的意思。接着让学生联系自己所学诗句证实这一意思,“处处闻啼鸟”,学生想了一会儿就给出了答案。再引导学生理解,听到的事情就是——新闻,很多人听过某个名字就表示——闻名。最后通过句子“走在校园里,老师闻到了阵阵花香。”引导学生明白这里的闻是用鼻子嗅,这是“闻”的字义在演变过程中发生了变化。
教学中,教师引导学生辨析字形,通过猜一猜的方式发现汉字的本义,再由本义进行趣味联想,掌握汉字的引申义。如此,既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又教给了学生识字方法,从而让识字教学富有理趣,充满童趣。
当然,识字教学的方法很多。笔者以为,无论教师采用何种方法,都必须遵循汉字的构字规律,遵循儿童的思维特点,让识字教学充满理趣和童趣。
[责任编辑:陈国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