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晓磊
实验是化学学科的基础,是化学的灵魂。我国著名化学家戴安邦先生曾经说过:“化学实验教学是实施全面化学教育的一种最有效的形式。”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它所承载的育人功能是其他教学手段无法替代的。实验教学有利于启迪学生的科学思维,解释化学现象的本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使其感受化学变化的魅力。教师在教学中要不断更新理念,注重优化与改进实验设计,最大限度地提高实验教学的有效性,促使学生主动学习,提高教学实效。
一、细化演示实验
演示实验在初中化学实验教学中占有很大比例,教师通过精心准备,规范操作,正确引导学生观察与分析实验现象,可以使化学知识在实验过程中自然生成,并有利于教学重点的落实和教学难点的突破,同时可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与记忆。因此,教师在备课时要深入挖掘教材,将演示实验从目的、用品、步骤、现象等方面进行精心设计,力求教学中操作规范熟练、有条不紊;实验现象明显;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认真分析,最终形成有价值的结论。
如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九年级)》(以下简称《化学》)上册中的实验6 — 4:向盛有一高一低两支蜡烛的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此实验可以进行如下细化处理。
实验目的:探究二氧化碳的性质。
实验用品:大烧杯,铁片做成的阶梯,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玻璃片,蜡烛(两支),火柴。
实验步骤:将两支蜡烛点燃,放在铁片做成的阶梯上;沿烧杯壁向烧杯中倒入二氧化碳;观察实验现象。
实验现象:引导学生说出实验现象——下层的蜡烛火焰先熄灭,上层的蜡烛火焰后熄灭(总结:先后熄灭)。
实验结论:引导学生分析:熄灭——说明二氧化碳既不能燃烧,也不能支持燃烧;先后——说明二氧化碳的密度比空气大。
注意事项:收集二氧化碳的集气瓶应足够大,保证二氧化碳足量;向烧杯中倾倒二氧化碳时应用玻璃片挡住集气瓶口的三分之二,避免二氧化碳直接覆盖在上层的蜡烛上,导致上层的蜡烛先熄灭;烛芯修剪平整,火焰不易太高。
拓展应用: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应用二氧化碳的这些性质来灭火,所以灭火既应用了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又应用了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二、优化实验步骤
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实验,虽然能很好地验证结论、说明问题,但个别实验也存在耗材较多、操作步骤烦琐、完成实验所需时间较长的情况,对这些实验如果能够根据教学实际进行优化设计,会取得更好的实验效果。
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实验6—5:取四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第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第二朵纸花喷上水,第三朵纸花直接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第四朵纸花喷上水后,再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氣瓶中,观察四朵纸花的颜色变化。然后将第四朵纸花取出,小心地用吹风机烘干,观察现象,如下图所示。
对上述实验进行如下优化:取三朵用石蕊溶液染成紫色的干燥的纸花。一朵纸花喷上稀醋酸,观察颜色变化;将另两朵纸花用一根细线穿成纸花串,向其中一朵纸花喷上水,观察颜色变化,再将纸花串放入盛满二氧化碳的集气瓶中,观察纸花颜色变化。然后将纸花取出,将变成红色的纸花在酒精灯火焰上烤干,观察现象,如下图所示。
这个实验经过优化设计后,从步骤上看更简单了,操作起来也能够节约一定的时间;从器材、药品方面来看更节约了;最为重要的是,两朵纸花放在一个集气瓶内,更容易对比颜色的变化,通过现象观察、分析,很容易得出相应结论。而对于穿起来的纸花串,学生更感兴趣,更能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主动性。
三、改进实验操作
1. 使实验现象更明显
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实验,若完全按照教材上的操作步骤来完成,会出现实验现象不明显的情况,这就需要对相关实验进行适当的改进,使实验现象更明显,更能说明问题。
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下册中的实验10—2(2):分别打开盛有盐酸、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观察现象并闻气味。一般情况下,在打开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的一瞬间,近距离内可以看到少量的白雾,但很快就消失了。将实验做如下改进:分别打开盛有浓盐酸、浓硫酸的试剂瓶的瓶盖,在安全距离内向瓶口呼气,观察现象并闻气味。
这样改进后,就可以看到盛有浓盐酸的试剂瓶口在呼气时有大量的白雾冒出,现象非常明显,可以充分说明浓盐酸具有挥发性。
2. 增强实验效果
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可以在尊重教材原有实验的基础上,做适当增补,以充分发挥实验效能,最大限度地说明问题。同时使其更科学、合理,有效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如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中的实验3—2:向盛有水的小烧杯中加入少量品红,静置,观察发生的现象。可做如下改进:取两个相同的烧杯,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等量的热水和冷水,再分别向两个烧杯中加入少许等量的品红,静置,观察实验现象。
这样改进后,消耗的教学时间几乎和原来一样,但引领学生挖掘、说明的问题多了,不仅能说明分子在不断运动,还能够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率越快。通过对这个实验的观察和分析,学生很容易解释为什么夏天晾在外面的衣服更容易干等生活现象。
3. 提高实验成功率
初中化学教材中编排的一些实验,看似操作过程简单,但真正操作起来会发现存在一定的不成功因素,实验操作失败会导致学生无法看到正确的实验现象,因此就会让学生对相应的知识缺少直接感性的经验,最终获得的结论只能是教师“填鸭式”灌输的。
如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时所需氧气,教材中设计的是用排水法收集一瓶氧气(集气瓶底留少量水)。这样得到的氧气,如果瓶底留水太多,氧气量不够,会看不到明显的火星四射的现象;如果留水太少,又会导致生成的高温熔化物溅落炸裂瓶底,而留恰好合适的水量又不容易做到,尤其是学生做这个实验,成功率很低。但如果改成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氧气,瓶里事先放入适量的水,就能保证收集到合适量的氧气,能很大程度地提高实验的成功率,而且从操作层面来看更简单,相应地也更能节约教学时间。
实验教学的优劣,直接影响着化学课堂教学效率的高低。在化学教学中,教师若能重视实验教学,积极探索、不断研究,寻找实验技巧,优化与改进实验设计,就能够充分提高实验教学效果,同时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综合能力,提升教师教学水平都会有很大的促进作用,有利于做到教学相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