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善杰
【摘 要】本文论述在思想政治课的教学中如何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并提出讲究教学艺术、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情感教育、教育价值取向、创新“互联网+”等五项教学建议。
【关键词】新课改 思想政治教学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7)06B-0024-02
从 2012 年实施新课改以来,政治教学理念和教学形式越来越多样化,师生间的交流越来越受到重视,学生分组学习的机会也多了,上台表现机会也多了,政治教学课堂呈现出热热闹闹的氛围,但是学生在课堂上究竟能掌握多少知识?学会了哪些理论?能不能利用政治理论分析实际问题呢?面对这些问题教师应该如何应对呢?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究竟如何体现?这是政治教师应探讨的问题。那么如何提高新课改背景下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笔者结合日常教学实际谈谈个人的看法。
一、讲究教学艺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在政治课堂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师生交流互动,这样才能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学生学习的兴趣需要政治教师去引导、培养。同样的课程,教师的讲授若做到形象生动,深入浅出地用理论联系实际,分析国内外时事,关注时政热点,学生肯定会被该教师的课堂吸引。例如:笔者讲解有关《政治生活的参与》内容时,教师可以让学生以多种方式参与政治生活,如在“两会”召开期间,安排同学到社区了解人民群众的实际需求,并将了解的情况整理成文,并提出相应的建议,通过书面形式提交给市人大代表(某校校长),让他带到“两会”去参与讨论。通过这样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并参与政治生活,能极大地提高学生的政治学习兴趣。如果教师上课只讲理论而不注重实践,学生则渐渐失去学习政治的兴趣。
在日常教学中,教师若要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首先要有亲和力,要有和蔼的态度。和蔼可亲的态度可以拉近教师和学生的距离,消除学生对教师的敬畏感,学生在亲近教师的过程中会逐渐喜欢上教师的课堂,从而喜欢学习政治知识。正所谓:亲其师,信其言。其次,教师要多运用现代教学工具,课堂教学内容要精挑细选,选择学生感兴趣的内容,让学生在相互讨论中掌握理论知识,懂得分析现实生活中的问题。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选择一些成语典故、幽默笑话、歇后语、小故事等,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政治教学中。最后,教师要提高自己的教学技能,书写漂亮的粉笔字和说标准的普通话。
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
要想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教师的授课就要接地气、入人心,贴近学生的实际情况,突出个性化和针对性,围绕学生、服务学生,多做“得学生心、暖学生心”的事,在引导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关心学生。在日常的工作中,教师不但要与学生进行有温度的谈心,还应创造和谐、融洽、平等民主的交流氛围,善于把道理融入故事中,借助报刊、网络、微信、微博等媒介途径,把社会当下的热点案例告诉学生。例如:笔者在讲授《政治生活》一节内容时,可结合党支部开展的“两学一做”活动要求,帮助学生采访本校优秀党员,让学生了解优秀党员在工作生活中是如何发挥党员的先锋带头作用,如何维护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让学生在实践中感受中国共产党的执政方式、执政理念,从而培养学生爱国爱党的热情。政治教师在教学中需要转变观念,学会接近学生,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关心学生的全面发展状况,发挥学生自主学习、互相讨论的积极性。
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能满堂灌,而是要成为课堂教学的研究者、设计者、引领者,学生则是主动学习的合作者、指导者和组织者。从课堂教学构成要素看:课堂教学主要由教和学两类活动组成,在传统教学中,教师在课堂教学里起主导作用,教师的教是主动的,而学生的学是被动的,学生是围着教师转,教师是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在笔者参与的部分公开课上,教师总是按照固定的模式上课,课堂总是呈现出热热闹闹的场面,教师一问学生一答,学生貌似掌握了很多知识,教师也实现了教学目标。但这是表面现象,学生实际上可能并没有掌握知识。在新课程改革中,倡导平等的师生关系,学生应成为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中心和主体。教师可以采用分小组的形式组成学生学习小组。教师课前做好导学案,指导学生做好预习工作,明确学习任务,上课时可以让学生上台展示学习知识的过程,再由另一组学生点评之前同学的发言,最后由教师归纳各学生表现。这样的课堂教学方式,利于学生向学习的组织者、指导者、促进者、参与者、合作者的角色转变。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应以满足学生实际需要、提高学生实践能力为目标,提高学生对思想政治教育课的兴趣。教师要提高思想政治课堂的教育效果,首先要转变观念,从传统的管教学生转变为为学生服务、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从而树立“以学生为本”的教学理念。其次,教师要满足学生的需要,根据高中学生的成长特点和年龄需求,与时俱进的将时代元素加入进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实践中。再次,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关注在学习上、生活上、心理上有困难的学生,多与他们谈心,了解他们的需求,给予他们人文关怀和精神抚慰,帮助学生解决实际问题,增强思想政治教育的吸引力和感染力,从而提升教育的有效性、实效性。
三、情感教育始终贯穿政治课堂教学
列宁说:“没有人类的情感,就从来没有,也不可能有人对真理的追求”。一定的情景才能激发和调动人的情感。在课堂上创设恰当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推动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在教学中,教师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情境,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参与课堂学习的积极性。
教师在政治教学中要从自己做起,把情感教育贯穿进整个教学过程。思想政治的教学过程就是教师和学生思想情感交流的过程,平等的、和谐的、友好的、融洽的新型师生关系,能够减轻学生的学习压力。例如:笔者在教授《文化生活》内容时,教师应充分利用广西本地的历史资源,如历史人物刘永福、冯子材。教师可组织学生到刘永福、冯子材故居进行参观,了解刘永福、冯子材的英雄事迹,把刘永福精神、冯子材精神和民族精神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在参观实践中感悟民族精神,培养学生热爱国家、热爱钦州的情感。在参观学习中,教师和学生可以培养良好的情感,缩短师生距离感。情感教育有利于促进学生的认知发展,理由如下:第一,学生在教师的启发下学会了学习的方法,因此能在其他学习中举一反三地学习新的知识,学习上事半功倍的效果,让学生保持强烈的求知欲,积极努力地进行学习;第二,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潜能。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可采用的教学手段多种多样,可采用小组学习的方式进行合作学习。小组学习的方式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才能,学生不但可学到政治理论知识,还可在教学活动中提升书面、口头表达能力,增强学生的学习自信心;第三,有利于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课堂教学中平等的、民主的氛围,让学生在学习中养成尊重老师、尊重他人、平等待人的良好行为习惯,又让学生学会友爱同学,培养合作竞争的意识;第四,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情感教育不同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为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合作能力、组织能力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所以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必须把情感教育贯穿政治课堂的教学始终。
四、端正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科学评价标准
新课改改变了传统教学的评价功能,克服了传统教学根据分数的高低来评价学生好坏的不足,新课改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生活、自主管理的能力,要求教师在日常教学中全面评价学生的表现。教师在评价学生时,可运用质地性、诊断性和激励性的评价方法,少用定量性、甄别性和终结性评价方法;针对不同学生、不同需求要采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教师在课堂教学中,须端正教育价值取向,形成科学评价标准。教师可在课堂上播放《感动中国的十大人物》视频,并且与同学谈心得体会,以此启发学生制订今后人生的短期目标、中期目标、远期目标,以此塑造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创新“互联网+”思想政治教育教学模式
要想实现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必须要使政治教学有新的平台,那就是“互联网+”。“互联网+”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它改变了生活、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了整个社会的生态结构。政治教师要充分利用好“互联网+”,利用好计算机网络收集教学资料。需要注意的是,教学资料要体现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教师尤其要注重加强心理监测,对问题学生及时进行心理干预。例如:教师在上《文化生活》一课时,课前对学困生李某进行了调查,了解他学习、生活和家庭情况,根据互联网上一些成功案例的经验,有针对性地对他进行心理疏导,让他知道提高思想道德修养与科学文化修养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让他上讲台展示学习过程,从而培养李某的学习自信心,实现政治教学的实效性。其次,教学资料要体现本节课的重难点,学生会用政治理论分析社会现实中的问题,从而让学生理解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观点,培养同学们的爱国主义精神。例如,教师在上《政治生活》一课,讲解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相关内容时,可利用“互聯网+”手段收集教学资料,如播放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成立6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视频。这样的课堂,能让学生理解我党的执政理念和执政观点,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
总之,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实效,是一项神圣而艰巨的任务,需要不断探索实践,需要学校及有关各方密切配合,共同努力,增强思想认识,不断改革,大胆创新,将教学目标贯穿于课堂教学始终,提高思想政治课堂教学的实效性。
(责编 周伟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