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当追赶 沸腾兰溪
——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访谈

2017-08-10 06:54余建红
浙江共产党员 2017年8期
关键词:兰溪抗洪

◎本刊记者 余建红

担当追赶 沸腾兰溪
——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访谈

◎本刊记者 余建红

朱瑞俊(左)调研工业企业转型升级。

简历:

朱瑞俊,男,1972年2月出生,汉族,浙江海宁人。1995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91年8月参加工作,省委党校研究生学历。历任共青团海宁市委副书记、书记,海宁市郭店镇镇长、党委书记,平湖市委常委、宣传部长,平湖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兰溪市委副书记、市长,现任兰溪市委书记。

记者印象

7月6日,兰溪市举行“6·25”抗洪总结大会。由兰溪市委书记朱瑞俊提议,受表彰的抗洪英雄被安排在会场正中央就座,市四套班子领导分坐会场两侧。抗击特大洪水中,许多抗洪英雄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朱瑞俊。他讲述了一长串的抗洪故事,眼角明显湿润。

和朱瑞俊聊了一个上午,从抗洪谈起,谈兰溪经济,发展思路,他的过去,以及他生活中的兴趣爱好……

朱瑞俊说,小时候家里两面墙比赛贴奖状,开始时哥哥这边多,自己这边少。有一天,奶奶说:“兄弟俩将来留一个在家里种地,我看就瑞俊吧!”这句话警醒了他。从此,朱瑞俊格外刻苦用功,几年后,他这面墙的奖状比哥哥还要多。“爱拼就会赢,没有什么不能改变”,朱瑞俊说。

从平湖常务副市长到兰溪任市长,朱瑞俊深感责任重大。兰溪从国有企业的辉煌到“失落的20年”,这是市场经济发展的结果。但兰溪人开放包容、睿智大气、团结拼搏,从兰溪走出去终成大业的兰商不计其数。朱瑞俊说:“兰溪人民是非常有智慧的人民,是非常有情怀的人民,是非常有耐力的人民,一定能够后来居上。”

工作和生活中的朱瑞俊处处注重细节。说来也许没人相信,节假日回家,朱瑞俊“最喜欢干的家务”居然是熨烫衣服。他的重细节也体现在工作中。兰溪一中80周年校庆,他建议将主题改为“回忆、回家、回报”。校庆前,学校编发了许多诸如“睡在上铺的兄弟”之类的微信故事,呼唤国内外校友回家。为邀请兰溪老市委书记、浙商总会秘书长郑宇民回兰参加首届“兰商大会”,朱瑞俊特意找到当年《兰溪日报》原版报纸,发黄的版面上刊登的是郑宇民刚到兰溪工作时在全市干部大会上的讲话稿。在兰溪高速出口,路两旁种的是兰溪本地最多的茶树、乌桕,这些都是朱瑞俊建议的。他说,就是要让在外的兰溪人一回家就勾起“乡愁”……

朱瑞俊称自己对家人很愧疚,只能是“每天通话、半月回家”。他说“上班快节奏,生活慢节奏”。自己工作之余,也打打篮球锻练身体,去年,兰溪市四套班子还组了一支篮球队参加比赛。朱瑞俊在球队中的位置是组织后卫。

推动“八八战略”在兰溪的深入实施

记者:请您谈谈对“八八战略”的认识。

朱瑞俊:浙江的实践已经充分证明,“八八战略”蕴含着强大的理论价值和实践力量,不是管一时一域的,而是管方向、管全局、管长远的,是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和重大战略。省第十四次党代会明确,要坚定不移沿着“八八战略”指引的路子走下去。我们将坚决抓好贯彻落实,推动“八八战略”在兰溪的深入实施。

“八八战略”的精髓在于聚焦优势与短板,提出了一套系统化的工作方法,是我们认识分析解决问题的有力思想武器。在今后的工作中,无论是作决策还是抓落实,我们都要在发挥优势上做足文章,在补齐短板上狠下功夫,真正把贯穿“八八战略”的科学方法论作为干事创业、攻坚克难的“金钥匙”。我们兰溪是一座老工业城市,有良好的工业基因,有扎实的工业基础,这些是优势;但也存在困难,比如说体制的包袱、产业的包袱等等。我们一定要坚定信心、扬长避短,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通过体制机制改革、“机器换人”、“腾笼换鸟”等一系列举措,加快新旧动能转换,推动兰溪实体经济全面振兴。

在防汛抗洪中,锤炼兰溪铁军

记者:6月25日,兰江洪峰32.04米,是建国以来第二大水位。兰溪党员干部冲在一线,决战决胜,众志成城,实现了“无一人伤亡”的目标,表现出了良好的精气神,能跟我们一起回忆一下抗洪的经历吗?

朱瑞俊:讲到抗洪,首先要感谢省委省政府的关心重视,车俊书记、袁家军省长多次就兰溪抗洪工作作出批示和指示,要求“全省保兰溪”,让我们非常感动。省防指精准调度,上下游大力支持,为兰溪减轻压力。金华市委赵光君书记靠前指挥,两天一夜驻守兰溪,最危险的地方都去过,并派出金华市委市政府领导蹲点指导抢险和转移人员。

上级领导的关心重视,更加激励和鼓舞了我们兰溪干部的斗志。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我们党员干部。有关键时刻扛起沙袋,带头冲向渗漏坝体的女埠街道党工委书记王峰;有在抗洪一线三天两夜未合眼,因疲劳过度造成暂时性失声的香溪镇镇长胡建平;有跳入污水中,用手疏通管道的云山街道白沙村主任舒小利;有从家里抱来棉被,堵住老城墙缺口的金钟岭社区党委书记赵利平;有刚做完手术,便投身抗洪抢险一线的横溪镇国庆村党员柳长庆。

据统计,全市基层党组织共组织786支“党员先锋队”和340余支“灾后志愿服务队”,奔赴前线巡察堤防、抢险救灾,处置险情172处,转移群众7.9万人,实现了“无一人伤亡”的目标,得到了省、金华市领导的充分肯定。

现在回头来看,这次抗洪从指挥系统来说,不慌不乱;具体到前方落实,不松不虚。比如说香溪镇梅溪流域出现局部坝体坍塌,必须迅速转移群众,但当地老百姓早已习惯了洪水,不愿意转移,怎么办?市人大常委会主任刘成芝是香溪人,就由他牵头,还抽调了10名香溪籍或是在香溪工作过的科局级干部,有了这支精干队伍靠前组织,村民得以迅速转移。市大大常委会副主任邵茂良,以前当过水利局长,负责坝体抢修工作,他拿出来的方案非常细致,工程也非常顺利,从出现坍塌到抢修合龙,只用了40个小时。还有,这次洪水过后,我们连续作战,仅用31个小时,就完成了城区的清淤工作,被很多媒体赞誉为“兰溪速度”。

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记者:兰溪将如何走好传统产业的突围之路?

朱瑞俊:传统产业占据了兰溪工业经济的大半壁江山,基础好,体量大,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后是优势产业,更是新的经济增长点。要继续做大做强,推动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

如何推动?我看一是要换企业家头脑,二是要换机器设备,三是要换经营模式。

以纺织行业为例,作为“中国织造名城”,面对纺织市场的“唱衰声”,我们始终坚信“只有夕阳企业,没有夕阳产业。”在“机器换人”方面,兰溪纺织企业的装备水平世界领先,国内纺织企业梭织机的占比是68%,而兰溪达到了100%。日本丰田公司在中国县一级设办事处的就只有兰溪。我们还创新移动电子商务、众筹营销、网上定制等销售模式,不断拓宽销售面,占领渠道制高点。兰溪纺织去年规上产值达到336亿元,连续12年保持两位数增长。

培育新动能,再造新优势

记者:我们谈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时候,通常就会想到新动能培育,这是拉动经济发展的又一个强力引擎,能否请您谈谈这方面的兰溪经验?

朱瑞俊:在新动能培育上,兰溪取得了新的成效,也有了新的思路,就是要盯紧“一张膜(光学膜)、一块布(白坯布和牛仔布)、一颗药(医药制造)、一辆车(自行车)。以光学膜新材料项目为例。以前,华东铝业这个老大难国企,一个厂的用电量相当于武义和磐安2个县的总和。我们与杭州锦江集团战略重组,投资22亿元转型光学膜新材料,一期项目仅用一年时间,于今年3月建成投产。年底,锦浩、锦宏两个项目也将建成投运。“无中生有”来之不易,项目现在也还处在初创期,我们会像保护胎儿一样保护好它。同时,我们也在拓宽渠道,抓紧做好产业对接,让更多的上下游企业入驻兰溪。力争通过两三年的努力,打造一个产值超百亿的“光膜小镇”。

兰溪“曾经富”,靠实体经济;兰溪“正在富”,靠实体经济;兰溪将来“会更富”,还要靠实体经济。现在阵痛不可怕,可怕的是我们在阵痛最需要坚持的时候选择放弃。所以,我们一定会咬定青山不放松,狠抓实体经济,积极打造“产业振兴示范区”。

做好“古、山、水”文章,打造旅游目的地

记者:我们都知道兰溪是一座千年古城,历史人文积淀深厚,自然风光优美,近年来更是把旅游作为战略性支柱产业来抓,可否请朱书记谈谈未来这块工作的计划?

朱瑞俊:正如你所说,兰溪搞旅游底子很好,但“起了个大早,赶了个晚集”。再形象点讲,就是“远去的背影”“沉睡的古城”和“消失的味道”。我们有山水、有人文、有历史、有非遗、有美食,但还没有串联起来,发挥应有效益。我们狠下决心,以“古、山、水”为切入点,谋划全域旅游大开发,致力于将兰溪打造成旅游目的地。

“古”就是要激活古城镇。以唤醒沉睡的古城、古街区为突破口,将诸葛、游埠等千年古镇和长乐、芝堰等特色古村串点成线,突出古韵风情特色,擦亮“省历史文化名城”金字招牌。

“山”就是要共建金华山。金华山,山南是金华,山北是兰溪,从旅游开发的角度看,手心手背都是好风景,都有好风水,关系密不可分。我们将整合六洞山、石门槛、越龙山等资源,积极对接金华山旅游开发,做靓兰溪板块。

“水”就是要开发兰江水。以三江六岸、十里长湖为主线,恢复和利用部分古码头、古渡口,再与沿江的海绵公园、彩色林带、生态绿道相互串联,贯通成线,开发“兰江水上游”项目,重现“千年商埠”的繁华盛景。

以“最多跑一次”为契机,再造兰溪发展环境优势

记者:目前我省在推进全面深化改革上可谓是如火如荼,“最多跑一次”已经成为浙江的一张新名片,请问兰溪是如何落实这项工作的?

朱瑞俊:我们正在实施的“最多跑一次”改革,虽然时间短,但是初见成效,深得民心。许多地方提出“保姆式”的服务,兰溪提出要推行“妈妈式”服务,现正在打造我们的服务品牌“兰妈妈”。不久前,我到办事窗口去体验后,提出办事窗口周六要上班。对于办事程序简化,兰溪现在已经公布的占了96%。

我想三个方面还要探索:“该放的放”,兰溪自己可批可不批的,坚决不批;“该并的并”,最难的商事窗口,涉及的部门还是太多;“该通的通”,让数据多跑路,才能让群众少跑腿。

一线“赛马”抓落实,实战中检验成效

记者:请问您是如何抓干部队伍建设的?

朱瑞俊:我着重讲一下兰溪如何打造铁军。我认为铁军是“带”出来的,以上率下;铁军是“炼”出来的,急难险重一线去磨炼;铁军是“比”出来的,营造比学赶超氛围;铁军是“管”出来的,平时要加强教育和督查。

从今年开始,兰溪有一个“四比”竞赛活动。“四比”竞赛就是两资攻坚比贡献、拔钉清障比进度、综合整治比环境、雷厉风行比作风。活动贯穿全年,现场会每两个月召开一次。兰溪摒弃以往坐会议室听汇报的惯例,将现场当赛场,通过现场“看、听、学、点、思”,采取“汇报+互动+点评”方式进行,以现场“赛马”的成效抓落实。

猜你喜欢
兰溪抗洪
畅游“水乡古镇”
本期主题:郑州抗洪
兰溪模式 从“云里雾里”到“胸有成竹”
《告别爱人》
————献给抗洪烈士
抗洪大堤上的“最美镜头”
新时代的治水实践——福建莆田木兰溪建造“生命共同体”
最美母亲河
如梦令
另类抗洪大军——细数国产抗洪新“神器”
山中岁月已无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