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李 津
优等生的秘诀
——嘉兴打造最优人才生态
◎本刊记者 李 津
走进位于嘉兴市南湖区的嘉兴科技城管委会,里面内设的“人才局”让人眼前一亮。
人才局,顾名思义,就是为人才而特设的机构。与其说,人才局的设置,是当地的特色,倒不如说,这反映了嘉兴市对于人才的渴求。
“今年,嘉兴科技城根据我市《关于打造最优人才生态、促进人才优先发展的若干意见》精神,推出‘人才新政十条’,从创新创业扶持、创投基金引导、创业场地保障、科技信贷支持等方面进一步优化企业发展环境,积极打造全省‘创新新引擎、创业新乐土、人才新高地、产业新平台’。”科技城人才局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正是因为服务精细,嘉兴科技城被认定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浙江省海外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基地、浙江省留学人员创业园、嘉兴市人才改革试验区,也是全省唯一的首批国家级专家服务基地。
这只是嘉兴引才工作的一张名片。记者了解到,近年来,嘉兴市的人才工作硕果累累,引进、培育了182名“国千”专家、148名“省千”专家等高层次人才和18万名高技能人才,还有一大批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两站一基地”(工作站、流动站和创新实践基地)、外国专家工作站、人才驿站及创新研究院等人才创新载体。
嘉兴的人才工作,坚持国际化与本土化并重、坚持连人才与连事业并重、坚持硬环境与软环境并重,改革创新、蹄疾步稳。作为优等生,嘉兴不仅走在全省前列,也走出了一条特色发展路径。
“好几位高级人才,在国外都是资深专家,在很多人眼里,他们已经是人生赢家了,没有必要回国创业。但是,潘总总会想办法去说服他们回国加入天通。”走进位于海宁的天通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展厅,一部分有突出贡献的科研人员宣传板一一陈列。公司党委副书记高学工向记者介绍他们与天通的缘分。
自2003年起,天通依据自身发展战略,尝试海外领军人才。为了吸引优秀人才加入到天通,董事长潘建清亲自挂帅,组织专门投资团队,以推动电子材料产业多元化发展为目标,通过行业专家推荐、业内朋友介绍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寻找有归国创业意愿的海外创业团队,并以自身产业优势吸引其回国创业。
2003年天通引进首个海外创业团队成立的博创公司,潘建清主动提出让创业团队增持股份成为第一股东。
2011年天通引进合作的李志勇博士根据其在美国多年工作经历,为天通引荐了许仁博士“新一代触摸屏产线研发和产业化”创业团队,为天通向高端专用装备产业进军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
在尝试海外领军人才引进时,公司还抽出兼职专业人员通过创造平台、资金支持、科技支持等方面参与前期的筹备协调,为管理团队自主经营做好参谋和服务工作。
有了人才的加盟,天通的发展节节攀升。有几家与天通起点差不多的民营企业,因为从事简单的生产,不去研究核心技术,很快就在竞争中表现出了颓势并且逐渐退出市场角逐,而天通因为人才的引进培育,搭建平台,创新机制,用心服务,实现了集团产业领域扩展与培育高新企业共同发展的双赢局面,形成了民营企业引育高层次人才的“天通”模式。
天通的成功并非个例,相反,在嘉兴得到了“复制”。嘉兴民营经济发达,为帮助民营企业吸引人才,嘉兴人才新政提出实施“海外工程师”“域外专家”“双休人才”三项计划。比如,“海外工程师”计划,鼓励企业聘请外籍顶尖、高端人才,按企业所付薪酬给予为期三年10万-50万元的年薪资助;“域外专家”计划,对用人单位聘请高级以上人才,年薪30万元以上的,即给予为期三年超出部分20%最高10万元的年薪资助;
为激励企业用才,政府鼓励企业通过国际猎头、人力资源中介发挥引才作用,对通过猎头公司招聘高端人才的企业,给予前期费用50%的补贴,并成功探索出一条“民资+海归”的引才模式,有效推动海外高层次人才来嘉兴创业创新。
天通成功的背后,有着当地党委政府的强大后盾支撑。
6月2日,第五届“潮起东方·赢在海宁”创业大赛决赛在浙江海宁举行。45位高层次人才带着优秀的技术和项目,通过路演答辩、专家评审提问、大众评审提问等层层考验,冲击最高500万元的创业启动奖励资金。
“除创业大赛启动资金支持外,我们还将提供创业基金(最高300万元)、投资基金(最高500万元)、科技银行(最高300万元的基准利率贷款)、贷款贴息(最高500万元额度的贷款基准利率)等集资金+投资+融资于一体的政策组合,确保项目落地生根。”海宁市委组织部负责人说。
在现场,记者看到了高学工与人才们交流的身影。“创业大赛就好比一个窗口,我们都能看到新鲜的血液。”高学工告诉记者。
政府搭桥,企业过河。正是因为多次参与“潮起东方·赢在海宁”创业大赛现场,天通强化了与海外智力接触,实现“民资”+“海智”的火花碰撞。
“星耀南湖”精英峰会暨浦江创新论坛嘉兴论坛开幕式现场。
事实上,招才引才活动在嘉兴遍地开花。4月28日,第四届嘉兴国际人才交流与合作大会隆重举行,来自16个国家和地区的近150名海外人才齐亮相,海外引才掀起新高潮。5月5日,接轨上海的桥头堡嘉善县,以“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的胸怀,在上海浦东国际人才城启动了第二届“梦想中国·智汇嘉善”创业创新大赛。6月30日,举行“智汇禾城·星耀南湖”百名“青千”嘉兴行活动……
除了搭建引才平台,让企业与人才进行“联姻”,嘉兴更是细化人才工作,为留住人才厚植沃土,把服务精准送到点上,打造出了诸多留才样板。
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是浙江省实施“引进大院名校,共建创新载体”战略的先行者、引领者,直接带动了总规模超过100亿元的基金落户。该研究院关注员工住房问题,人才宿舍三年免房租、专家公寓大量设置,更主动提供住房补贴。
“研究院有95名党员,其中博士35名,硕士31名。”浙江中科院应用技术研究院是中国科学院在全国各地设立的66个平台中,规模最大、成效第一、发展最好的院地合作成果转化平台。研究院党政办主任尤建宏告诉记者,研究院以做好党建工作为突破口来留人用人,让党员凝聚在一起,把党建工作与业务结合起来,把成果转化作为使命。
嘉善县归谷智造特色小镇积极推进“智慧党建”工程,实现党建工作与人才工作的融合共生,更好地发挥党建服务人才、服务发展、服务转型升级作用,为智造小镇创建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撑。
……
这些样板地,把“好风景”连成“好生态”。
人才强则创新强、创新强则产业强、产业强则经济强。嘉兴运用“政产学研金介用”七星模式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助推经济发展。简言之“政”就是政府、“产”就是产业、“学”就是学校、“研”就是科研、“金”就是金融、“介”就是人才中介、“用”就是用人单位。同时,立足嘉兴八大千亿产业的产业链,去研究创新链、完善人才链、补齐资金链、优化服务链,最终提升价值链,实现“六链融合”,推进产业布局和人才工作协调发展。
如今,嘉兴的招才引才工作有了2.0版本,那就是“585”人才工程。这套体系比较完整,实现了系统推进、高端引领、重点突破、以用为本。
“‘585’中的第一个‘5’,意指五大体系,即协同推进体系、规划政策体系、引进培养体系、平台支撑体系、服务保障体系。”五大体系环环相接、环环相扣,构筑了嘉兴人才工作运行的完整链条。比如,规划政策体系中的重要一环,“人才新政”的出台被誉为嘉兴史上力度最大的人才政策供给,30条政策,100多项配套细则和操作办法,大部分都是改革创新的举措。
“585”中的“8”意指八大行动。其中,“人才接轨上海行动”将首位实施,火热开展共建一批产业园、互派一批挂职干部、联建一批孵化器+加速器等“十个一批”活动;围绕“两区一城一走廊”建设,将开展助力校(院)地合作示范区建设行动;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创建行动,将以“差异化定位、标准化打造、星级化服务”为导向,沿沪嘉杭G60科技创新走廊布局打造30个高层次人才创业创新基地;“双招双引”融合互推行动,将着力解决招商引资、招才引智“两张皮”问题;人才改革试验区建设行动,将拓展试验区布局,力争试验区在产学研合作、投融资、土地利用、税收服务等试点上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经验。此外,还将大力实施人才强企效益倍增、公共服务平台联盟建设、创业创新环境优化等行动,全面吹响人才工作重点领域的“集结号”。
“585”中的第三个“5”指的是五大工程,即高端领军人才工程、产业紧缺人才工程、重点领域人才工程、柔性引才工程、四海揽才工程。
“可以说,‘585’人才工程为我市‘十三五’人才发展绘出了‘施工图’。下一步,我们将严格‘按图施工’,推进人才生态最优市建设目标的实施。”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表示。记者了解到,今年,嘉兴围绕“585”人才工程体系建设,将重点推进30多项人才计划落地。有了好的引才留才育才生态,嘉兴的人才将灿若繁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