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岩
我最近特别倒霉,工作不顺,女友也离我而去,生活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于是,我每天向上帝祈祷,希望他能帮我摆脱悲惨的困境,给我一段明亮的日子。有一天,上帝真的出现了,他答应了我的请求。不过,他首先给了我一个任务—牵一只蜗牛去散步。
我尽量控制步伐,不能走太快,步子也不能迈得太大。虽然蜗牛已经尽力爬了,可是每次都只挪动那么一点点,还不到我步子的百分之一。我非常生气,于是我催促它、吓唬它、责备它,蜗牛用充满歉意的眼神看着我,仿佛在说:“我真的已经尽力了。”
我一边懊恼,一边拉扯它、踢它、踹它。蜗牛受了伤,它流着汗,喘着气,比原来爬得更慢了。“上帝为什么要让我牵一只蜗牛来散步呢?难道我犯了什么不可饶恕的错误吗?如果真是那样的话,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惩罚我呢?”我一边抱怨着,一边回头看着身后还在慢吞吞爬行的蜗牛。“上帝啊,你去了哪里?能告诉我这是为什么吗?”我大声地呼喊,可是天空一片安静。
任凭蜗牛在我身后徐徐地爬行,我站在前面独自生着闷气。突然之间,我闻到了花香,感受到轻风的吹拂。原来,就在前方不远处的草地上,开满了各色的野花。阳春三月,大地的轻风吹拂着万物,也吹拂着我疲惫的灵魂。“刚才我怎么没有见到这么美丽的景色,没有嗅到这么清新的空气呢?莫非我弄错了—上帝是叫蜗牛牵我去散步?”
每个人都在生活中前行,不同的是,有些人掌控着自己的生活,如鱼得水,创造着自己的规则;有些人则被生活掌控,在随波逐流中迷失了自己。不管什么样的人生都是属于自己的,怎么能让自己从生活的主人变成生活的仆役呢?
人生那么长,谁都难免会遇到难过的事情和一时艰难的坎儿,拥有乐观的心态能让人生掌控在自己的手中,从而更有劲头地生活。人生短暂,难道你真的打算难过十年,悲戚十年,再沉沦十年,让短暂的生命在无益的时光中匆匆过去吗?
寺院新来的小僧人常常心神不定,抱怨每日枯燥乏味的修行生活。师兄弟们曾多次开导他,可是始终没有效果。师傅得知此事后,决定亲自去开解他一下。
一个秋日的早晨,师傅派小僧人去厨房取了一些盐来。小僧人不明师傅的用意,却也按照师傅的吩咐取来了盐。师傅让小僧人将一捧盐倒进水杯里,然后喝下去。小僧人皱着眉头喝下去后,师傅问他:“味道如何?”小僧人无奈地说:“苦死了!”
师傅笑着看小僧人,让他再去取些盐,然后到山下的湖边找他。小僧人赶到湖边后,师傅命他将手里的盐全部撒到湖水里,然后对小僧人说:“现在你尝一尝这湖水的味道。”小僧人听话地喝了口湖水。师傅问道:“味道如何?”小僧人回答说:“很清凉。”师傅再问:“尝到苦味儿了吗?”小僧人说:“没有!”接着,师傅坐在总爱抱怨的小僧人身边,恳切地对他说:“其实,人生的痛苦就如这盐,它就是那么小小的一捧,不会多也不会少。痛苦的程度取决于我们盛痛苦用的容器,如果你将这痛苦放在一个湖里,而不是一个杯子里,那么你的痛苦就会被稀释,而变成微不足道的一种存在。”小僧人听后若有所得地点点头,从此开始虔诚地修行。
快乐的人之所以快乐,并不是因为他的生活一帆风顺、美满幸福,而是因为他以坦然乐观的心态看待自己的挫折和失意;悲伤的人之所以悲伤,并不是因为他是世界上最不幸的人,也不是因为只有他生活坎坷、遭遇逆境,而是因为他习惯当生活中的一个过客,习惯用消极、悲观的态度看待困难,用客观理由解释自己的失败。
前几日,遇到小学时的好友静里,多年不见,她已经成立了自己的公司,为了她的建筑梦想而辛勤地努力着。这么多年来,她经历了离职、离婚,经历了被竞争对手挖角、被同行出卖,然而这一路走过来,依然可以看到她嘴角上扬的灿烂微笑。我在称赞她心态乐观的同时,不禁想起小时候的一个故事。
有一次,学校组织夏令营。因为营地就在几公里外的山脚下,老师为了训练我们的体能,就组织同学步行前往。途中,我们遇到了一条一米多宽的河。个子高的同学都跳了过去,我和静里当时个子都很小,害怕会掉进水里。我鼓起勇气尝试了一次,竟然跳过去了。于是,我喊着静里快些跳:“像我这么胖都跳过来了,你一定可以的。”结果,“扑通”一声,静里掉进了河里。我赶紧伸手拉她,想要快些把她拽到岸上来。本以为浑身湿答答的静里会像小姑娘一样哭鼻子,没想到她一上岸就笑着说:“太好了,我现在浑身特别凉快。”说完,我俩一起哈哈大笑起来。
我们在追赶队伍的过程中,静里的鞋子因为进了水,每走一步就会发出“咕叽咕叽”的声音。我一直担心她会难过,她却神气地说:“鞋子演奏的音乐好听吗?像不像交响乐?”一路上,静里一点都没有觉得沮丧,反而因为这次意外而感到轻松愉快。
我跟静里分享了头脑里想到的画面,她竟然意外地说:“我从小就这么没心没肺吗?我都不记得这件事了。”我想,正是她这种大大咧咧、没心没肺的乐观性格,才能让她在经历过那么多人生的低谷之后,继续保持向上的态度和灿烂的笑容。
那些最有希望和潜力的人,不是非得要才华出众、天资超群,只要保持得意不忘形,失意不失志,在困境中看到希望,在出糗中看到欢乐,就会成为播种希望的人,成为自己生活的主人。
以上内容摘自中国法制出版社出版的《心理學与生活》,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