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斌阳
【摘要】德国古典哲学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来源,曾经在世界哲学发展上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恩格斯在《路德维希·费尔巴哈和德国古典哲学的终结》中辩证地、历史地看待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德国古典哲学的关系,不仅指出了黑格尔唯心主义和费尔巴哈机械唯物主义的缺陷、根源,而且在对黑格尔和费尔巴哈的批判中系统阐述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对我们今天深入学习、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黑格尔;费尔巴哈;马克思主义哲学
恩格斯在序言中明确阐述了他和马克思“共同阐释的见解”为唯物主义历史观,而恩格斯在这部著作中在前三部分主要都在分析和批判黑格尔和费尔巴哈,他肯定了黑格尔“永远结束了以为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①和费尔巴哈“物质不是精神的产物,而精神确实物质的最高产物”②的观点,并分析了二者的缺陷和根源。
一、对黑格尔的批判
首先,恩格斯列出了黑格尔的一个经典命题并对其加以批判,即“凡是現实的都是合乎理性的,凡是合乎理性的都是现实的”。恩格斯将唯物主义历史的观点引入,从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观引入,他认为:凡是现实的,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都会变成不合理的;凡是合理的,合乎历史发展规律的不管和现实多么矛盾也终将变会成现实的。这样黑尔格的命题就变成了凡是现存的:凡是现存的,都一定要灭亡。在这里,黑格尔所说的现实性是一种运动中的现实性,现存的现实性在新的必然的现实性面前就展现出了它的不必然性。那么,新的现实性就将取代现存的或者旧的现实性而存在。所以,这一命题就在批判中发展为“新的现实性总会以其必然性而取代旧的现实性而存在。”
那么,黑格尔哲学的真实意义和革命性质就显而易见了。黑格尔哲学的实质在于“它彻底否定了关于人的思维和行动的一切结果具有最终性质的看法”,也就是黑格尔认为不存在任何最终的东西,除了生成和灭亡的不断过程,无止境的由低级上升高级的不断过程什么也不存在。
但是,黑格尔辨证哲学也有其保守性,即它承认认识和社会的一定阶段对它那个时代和环境都有存在的理由。显然,保守性是相对的,革命性是绝对的。但是黑格尔并没有将这样的关系在其辨证哲学中贯彻到底,而是为了使自己的学说形成体系,为了使自己的哲学成为绝对真理,使革命性妥协于保守性。而黑格尔辨证哲学的意义在于:其辨证哲学的思想体系为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他在绝对观念面前的止步为后人提供了一条沿着实证科学运用辩证思维寻找相对真理的道路;辨证的思维为同时代的科学家们打开了科学研究的新视角;为同时代的实践党派活动提供了理论支持,将激进的青年黑格尔派引导向唯物主义阵营。
二、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1.恩格斯对费尔巴哈的机械唯物主义的自然观的批判
首先,此恩格斯提出近代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大阵营的标准;同时又指出思维和存在之间是否具有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黑格尔是可知论者,康德、休谟是不可知论者,而思维和存在是否具有同一性需要将理论转移到实践中去检验,恩格斯用了大量的实践成果去证明不可知论的荒谬,不可知论在实践和理论上都是站不住脚的。这样,他不仅帮助人们认清了自己的阵营,同时也在号召人们加入到唯物主义阵营中来。
恩格斯指出费尔巴哈唯物主义的缺陷是将唯物主义同特定历史阶段发展着的唯物主义相等同;将唯物主义本身将唯物主义的表现形式相等同。造成这种错误的原因在于:1.仅仅用力学的尺度来衡量化学性质和有机性质的过程。2.不能将世界理解为一种处在不断的历史发展中的物质。而造成这种原因的原因在于:外部原因:当时自然科学的发展在费尔巴哈唯物主义形成时期还处在酝酿之中;内部原因:费尔巴哈因其孤寡的生活而未能给予足以排除机械唯物主义片面性的科学发展以关注和思考。
2.恩格斯对费尔巴哈在宗教上对费尔巴哈的批判
如果说费尔巴哈在自然领域是唯物的话,那么在人类社会领域,他无可救药地陷入了唯心主义的深渊,而费尔巴哈的唯心主义观点主要表现在宗教方面。
在宗教上,他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建立在宗教的基础之上而不是物质的生产关系的基础之上。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脱离了宗教也仍然可以存在发展的,这就说明了费尔巴哈在社会领域的认识和命题是唯心的。更荒唐的是,他企图建立以自然观为基础的新的宗教,而自然界里并没有宗教里的神,也没有宗教中的无中生有,这些显然是矛盾的,不成立的。其次,费尔巴哈还将宗教作为划分社会历史阶段的界点,他认为“人类的各个时期仅仅由于宗教的变迁而彼此区别开来”。在这儿,他将宗教的变迁作为历史行进的基础,而各个历史阶段的发展是由当前的生产关系已经不能满足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反映在社会政治经济人民的革命实践中,最终不断由新的社会制度取代旧的社会制度的过程,起基础作用的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而不是宗教的变迁。宗教只是一定社会阶段意识形态领域的产物,它不仅决定不了社会制度和阶段的更迭,反而被一定的社会阶段和历史时期所决定,对于当时的部落、民族宗教,对于其处于其中的社会阶段的依附程度更强,一旦部落民族本身所处的时期结束了,那么宗教要么随之灭亡,要么就被新的宗教所取代。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宗教的确对社会变革起到过重要作用,但是归根结底,宗教也不过是在人们不能鲜明、彻底地提出自己的政治要求和经济要求之前所能借助的一个进行维护自身利益的斗争工具罢了,一旦人们在政治和权利方面的要求足够明确,一旦发展着的阶级力量足够强大,宗教就会被扔到一边自生自灭,而建立新的宗教本身也失去了意义。
总之,他以抽象的人为核心的新的宗教,以及他不顾实际的泛爱的空谈充分说明费尔巴哈在社会历史领域是唯心的。
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发展
1.辩证唯物主义方面
恩格斯认为费尔巴哈的不纯粹的唯物主义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一样为后人留下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而在黑格尔学派解体之后产生的一个唯一真正取得理论成果的派别是跟马克思联系在一起的
黑格尔认为,辩证法是概念的自我发展,绝对观念先于世界的存在而存在,它在自己的预备阶段而向自身发展,是概念无所依靠的自己的运动发展,外化为自然界但是在自然界中沒有找到自己,最后在黑格尔的哲学里重新回归到自身。而马克思的唯物辩证法则将绝对概念的运动理解为现实世界辩证运动的自觉反映。黑格尔将世界的发展理解为世界一下子就将所有的事物呈现出来,而后就只有时间的推移。而马克思将世界看成了一个过程的集合体,将世界看成是事物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的过程,而不是一个既成事物的集合体。
2.历史唯物主义方面
恩格斯指出人们总是通过追求自己的、自觉预期的目的来创造他们自己的历史,而这许多按不同的方向活动的愿望及其对外部世界的各种各样的作用的合力,就是历史。在历史中应该从哪儿探寻必然性的在历史领域起支配作用的规律呢?恩格斯指出与其到无数单个的愿望中探寻,不如从使广大人民群众、使整个民族行动起来的动机中去探寻。在辩证唯物主义的指导下,从近代封建阶级和资产阶级的斗争中以及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斗争中发现阶级斗争和各阶级利益冲突是推动现代历史发展的动力。而资产阶级和无产阶级的产生是由于:经济的发展所引起的生产方式发生改变,由原来的行会手工业到工厂手工业的过渡,由工厂手工业向大工业的过渡,在这个过程中掌握社会资本的资产阶级和没有资本只能出卖劳动力的无产阶级得以产生。
国家是人们建立起来的为了维护自己的利益免遭内部或者外部破坏的机关。马克思主义哲学中的国家的观点认为,市民社会的一切要求主要是经济要求需要以国家的意志通过法的形式取得普遍效力,而公法和私法主要是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经济利益而存在的,是制裁损害统治阶级经济利益的行为的依据。国家的意志是应是由下而上的上升,而不是自上而下的压迫。
【参考文献】
[1]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81—85)人民出版社,1972年.
[2]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二卷(86—111)人民出版社,1972年
[3]马克思恩格斯选集[M].第四卷(210—237)人民出版社,1972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