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伟
【摘要】如今,在深化素质教育理念的背景下,美术教学并没有受到高校的重视,很多学校都忽视了对学生鉴赏能力的培养。本文主要针对高中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教学的现状进行分析,通过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提升教师艺术素养和提高学生艺术审美能力的方式来推进高中美术教学的发展。
【关键词】高中阶段;美术鉴赏;当代艺术;美术教学
前言
当代艺术是现代精神的展示,学会艺术鉴赏有助于更好地领会时代精神的内涵。如今的艺术作品在展示时代精神的同时也展现了其作者的艺术思维,学会去艺术鉴赏有助于掌握更多的艺术思想。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不同国家的文化开始碰撞融合,学会如何去欣赏当代艺术有助于学生领会这些日新月异的文化,不但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还能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时代精神,这符合时代的要求。
一、高中美术鉴赏中对当代艺术教学的现状
在传统观念下,高中那三年是学生尤为重要的三年,而高考成绩更是可能会决定学生一生的命运。虽然我国现在主张的是素质教育,但是传统的应试教育思想却延续至今。因此许多学校主要抓的依然是学生的文化课成绩,而给予美术课的重视却少之又少。许多美术老师也深受这种传统教育思想影响,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将对绘画技巧方面的教学视为重点,忽视了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1]。除此之外,许多美术老师常年地进行重复的教学内容,缺少创新意识,使得教学内容显得枯燥乏味难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从学生的角度来看,除了美术特长生以外,大部分对于美术教学的重视程度都比较低,普遍存在艺术鉴赏能力偏低的现象,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美术课程的教学效果。
二、如何更好地开展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
1.制定有条理的教学目标
美术教学课程的顺利开展需要建立明确的目标,学校应该明确学生需要掌握哪些能力,掌握到哪种程度,据此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应该与时俱进大力开展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明确艺术教育在学生全面发展中的重要性,切实合理地安排美术教学课时,让学生真正地学有所得。某高中这点做得就很好,他们的目标是提高学生的艺术鉴赏能力,让学生在面对当代艺术作品时能发现其蕴含的美,不求学生理解深刻,但求学生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在一次绘画比赛中,主办方要求参赛选手临摹同一幅画,大家画的都差不多,而获奖的是那个高中的学生。后来采访该学生得知,这一切归功于学校对美术鉴赏课的重视,使他能够发现别人看不到的美[2]。
2.提升教师的艺术素养
只有学校的支持是不够的,还需要教师对自己身艺术素养的不断提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地获取新的知识。这二者是相辅相成缺一不可的。但是毫无疑问,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是最为关键的一环,甚至可以说老师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影响学生的吸收能力。在艺术教学方面,教师本身需要有足够的艺术鉴赏能力,这不仅需要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在实践中不断地反思不断地学习。有这样一个案例,李某是一名高中美术教师,曾经一贯的教学风格是刻板的教科书式,教学内容也是枯燥乏味,学生的学习兴趣很低。李某为此进行了反思,认为是自己缺少对艺术鉴赏的理解。于是李某买了很多相关的书籍来看,周末去一些美术展览馆去参观学习,每堂课的教案她都将自己最近所学的东西加进去。李某开始尝试着脱离照本宣科的教学模式,在讲授教材的基础上加了很多自己的见闻与所思所感,在李某不懈的努力下,她的课受到了很多学生的欢迎。对此最为直观的反馈是期末学生的美术成绩照比以往提高了很多。
3.提高学生的艺术审美能力
很多高中学生受传统应试教育的影响对美术学科的重视度不够,甚至有些学生认为它是没有用的学科。在美术课上看其他学科的书或是写其他学科作业的现象并不少见。也正是由于学生的不够重视,导致很多学生的审美能力尤其是艺术鉴赏能力偏低。世界是多姿多彩的,有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能让人更加的幸福,提高艺术鉴赏能力会让人发现更多别人看不到的美。为此,我们可以通过美术课来提高学生对艺术鉴赏的能力。除了课堂外,也可以适当展开些课外活动来培养学生对艺术欣赏的能力,比如组织学生去展览馆参观,让学生在课外活动中感受艺术的美。某校实验班注重对学生的全面培养,课堂上老師会给学生讲解基本的艺术鉴赏知识,然后让学生在生活中去体验去感受艺术的美。同时,老师会积极组织学生一起来分享自己在生活中发现的艺术与美。通过这种方式,学生深刻体验到‘艺术源于生活这句话的含义,并且艺术鉴赏能力也大幅度提高[3]。
结论
美术鉴赏课虽然不是高考科目,但是它对高中生的审美能力与艺术鉴赏能力的提高起到积极作用。在我国科教兴国、人才强国的战略下,对学生的全面培养是新时代的要求,其中对学生艺术鉴赏能力的培养更是不可缺少的。学校和老师应该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按照新时代的发展要求合理地安排美术课课时与内容,让学生真正地从中获益。
【参考文献】
[1]周朝梅.高中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研究[J].美术教育研究,2017,08:144.
[2]薛洪雨.高中美术鉴赏中当代艺术内容的教学研究[J].中国校外教育,2015,30:1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