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凤利,黄赤兵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分析
张凤利,黄赤兵
(福建医科大学护理学院,福建福州350122)
针对福州地区医学院校大学生对创新创业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创业经验方面存在严重的不足、一些学生将创业当成逃避就业困境的方式等现状,认为医学院校缺乏创新创业校园氛围和医学专业创业特点是主要因素,建议通过非临床类学生转变就业观念、构建高校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机制和营造创新创业社会文化环境等措施加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
创新创业精神;素质教育;大学生;医学院校
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是推动创新型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需要,是培养高质量应用型人才、落实素质教育的重要体现[1]。2015年两会期间,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指出,我国经济必须提质增效,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则是推动这一目标实现的双引擎[2]。创新创业精神的培养有助于提高大学生的创业能力,提升当代大学生的整体就业竞争力,成为我国实现创新型现代化国家的强大动力。我国创新创业教育相对来说起步较晚,目前很多高校对创新创业教育还处在探索阶段。面对众创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现状,我国医学院校亟需加强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
选取福建医科大学和福建中医药大学2012级、2013级在校大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人物访谈与问卷进行调查。调查范围涉及临床医学、口腔医学、麻醉学、医学影像学等临床专业以及食品质量与安全、应用心理学、社会工作、英语等非临床专业;问卷内容包括创新创业意愿、动机、地域及时机、创业合作意向等[3]。问卷共发放900份,回收728份,问卷回收有效率为80.9%。根据调查结果,笔者对万众创新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创业创新意识现状进行分析探讨。
(一)创新创业精神理解不够深入,缺乏坚定的创新创业信念
国家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下社会的每一个人只要能够在自己的岗位上充分发挥创新和创业精神,就能够提升社会的生产能力,能够提升行业和产业的竞争力。因此,创新创业精神不应该仅仅局限于创办企业方面,而应该具体到每一个工作岗位,每一个专业方向,这才是对创新创业精神的真正理解。通过此次调查结果的整理和分析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对于创新和创业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比如,在回答“创办公司和择业,哪一个更能够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这个题目时,仅有6.2%的学生选择了“都能够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71.4%的学生选择了“创办公司才能够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6.8%的学生选择了“不知道”,4.9%的学生选择了“择业也能够体现创新和创业精神”,16.9%的学生选择了“没有思考过这个问题”。由此看来,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并没有就创新创业精神进行深入的思考,一部分学生甚至没有对这个问题进行过任何形式的考虑和探索。
(二)创新创业经验不足,缺乏创新创业风险防范意识
我国的创业成功率始终保持在5%左右,据齐鲁财富提供的相关数据显示,大学生的创业成功率为2%~5%[4]。但是大部分初出茅庐的学生并没有意识到这一问题,不仅在校期间没有参与过相关的创新和创业实践,在即将步入社会之际,也没有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问卷梳理和深入分析后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普遍存在创新创业经验不足和缺乏创新创业风险防范意识。在问及“您是否有过创业实践经验”时,仅仅只有3%的大学生选择了“有过3次以上的创业实践经验”,5%的学生选择了“有过3次以下的创业实践经验”,92%的人选了“没有参与过任何的创业实践活动”。“您认为创业需要避免哪些风险”这个多选问题的调查结果统计,只有89%的学生选择了“资金风险”,21%的学生选择了“技术风险”,5%的学生选择了“安全性风险”,23%的人选择了“收益性风险”。这表明医学院校大学生在创业风险方面的认识明显不足,很多学生片面认为创业风险仅仅只有资金风险,而没有意识到其他风险的存在。
调查显示,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和创业教育活动的数量非常少,导致大部分医学院校学生对于创业和创新缺乏必要的风险认识。比如“您参与过哪些形式的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分析结果显示,医学院校仅有2.2%的学生经常参加学校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教育活动,高达61.3%的学生从没参加过各类创新创业教育活动(表1)。医学院校大学生主动参与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积极性不高,大部分学生缺乏创新创业经验,未能建立成熟的创新创业风险意识。另外,由于很少参与相应的创新、创业方面的实践和教育培训活动,大部分学生创新和创业仅仅停留在想法的初级阶段。
表1 医学院校大学生参加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调查结果
(三)专业前景不佳、难就业成创业主因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种创新和创业精神,而不应该成为大学生逃避社会竞争以及面对就业压力的方式。很多学生之所以会选择创业或者有创业的想法,根本原因是对于个人所学专业的不满意,或者因为本专业的就业压力过大。调查结果显示,专业满意度和创业意向存在负相关关系。相比较而言,临床类专业学生专业性强,就业前景相对较好,因而创业意向较低,非临床类专业学生面临巨大的就业压力,且该类学生群体大都是文科生,创业意向较高(表2)。
表2 医学院校大学生专业满意度和创业意向的调查结果
综上,通过对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培养分析后可以发现,医学院校大学生不仅对创新创业精神的理解不够全面和深入,在创业经验方面也存在严重的不足,既没有充分意识到创业风险的存在,在创业态度方面也表现得过于消极,一些学生将创业当成了逃避就业困境的方式。
笔者认为,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医学院校大学生之所以在创新、创业意识培养方面存在诸多现实问题,其中不仅有个人因素,更有学校和社会因素。
(一)欠缺顽强拼搏的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创新、创业精神是勤奋、努力、拼搏等传统精神文化的升华和具体体现。然而,当代很多大学生物质条件优越,缺乏顽强拼搏的精神,反映在就业选择上,很多学生眼高手低,不愿意吃苦耐劳,追求安逸、稳定的工作岗位[5]。大学生思想素质(如独立思考能力)是决定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主要因素之一。很多大学生在即将步入社会之际,并没有深入思考和规划自己的未来,对个人职业生涯规划缺乏必要的认识,易受从众心理的影响。数据统计显示,医学院校大学生具有一定的创业创新意识,但并没有对创新和创业进行深入的思考,很多人片面地将创新、创业精神理解为创办公司。
(二)高校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高
创新创业教育的终极目标并不是教授学生创办企业的方法,而是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养。目前,大部分医学院校尚没有形成健全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创新创业教育还没有真正融入正规的教育体系。创新创业教育只是作为就业指导课的一部分,且多为选修课形式,担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教师多为“兼职”,授课内容偏重于创业目的和意义、国家创业政策等理论化的知识,忽视了对学生创新精神、创业意识的教育和培养。创新创业教育仍停留在不分群体、不分层次、不分阶段的“初级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质量不高。
(三)缺乏社会支持,医疗行业创业难度大
1.社会关系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影响。创业是一项风险较大的活动,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与金钱,与自身生计问题有很大的关联,创业者需要承受极大的精神压力,家人与朋友等社会关系的关怀和支持是十分必要的[6]。但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家属与朋友更期望他们从事传统医疗行业,往往对大学生创业持反对态度。由于缺乏家庭精神与资金的支持,影响了尚未进入社会积累经验和资金的大学生的创业意愿,导致医学院校大学生难以启动创业项目。
2.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缺乏社会资源环境与政府资金的支持。近年来,我国虽然掀起了较高的创新创业热潮,但相对发达国家在创业教育与创业支持方面还缺乏完备的体系,民众价值观仍普遍停留在追求收入稳定的工作,医学生创业资源和空间也比较有限。另外,政府用在医学生创业项目的支持资金也相对不足,这些都是影响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重要因素。
3.医疗行业创业难。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改革使医生高度职业化,从入学之始医学生就要为考取执业医师资格证书做准备,在稳定的专业思想的驱使下,一些参加培训或者各类创新创业类比赛的学生仅仅是为了锻炼自我,创业目的并不明显。另外,医生职业化注定医学生创业路途坎坷艰辛。由于医疗行业门槛较高,诊所、民营医院等医疗机构的审批、环评、经营管理对于没有医生从业相关经验的医学生来说都是很大的挑战。医学院校学生在医疗卫生行业内选择创业的社会压力较大,创新创业意识和动力不足。
如何进一步提升和培育当代医学院校大学生的创新创业精神,为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笔者认为,首先应该从大学生自身的角度出发,转变其对于创业和就业的认识;其次医学院校应充分结合医学生以及医疗行业的客观实际情况,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医学教育体系;最后,国家和社会应该加大对医学院校学生创业的关注度,从政策上给予其创业支持。
(一)医学院校非临床类大学生应转变就业观念,明确创业方向
近年来,医学院校的扩招使医学院校毕业生逐年增多,而在当前医疗事业改革背景下,医疗事业机构在招聘中不断提高医学院校学生综合素质要求,进一步增加了医学类学生的就业难度。在众创背景下,医学院校大学生应认清当前就业形势,树立勇于开拓的创新创业精神,对自己的人生职业生涯进行合理的选择、规划。这就要求医学院校教育行政管理部门重视创业教育,根据专业不同规划人才培养目标。临床专业类学生可以遵循医学教育人才培养目标,而非临床类学生的创业教育方向上则不应局限于医药卫生领域。医学院校非临床类学生的创新创业教育方向应遵循市场经济下的市场发展规律,改革医学院校的人才培养目标,指导学生从市场机会与自身兴趣出发进行创业[7]。许多学生并不认为创业项目必须与医学专业相关。一个创业项目的产生是多种复杂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除了涉及创业者家庭背景外,还会涉及其专业背景和社会需求等,市场是评判创业项目的最关键因素。医学院校大学生特别是非临床类大学生应全面掌握社会需求,扩充自己的知识面,多关注与医学有关或感兴趣的创业信息,拓宽自己的就业或创业渠道,认清并非只有进入医疗机构工作一种方式才可以实现自我价值。医学院校学生应根据自身性格与兴趣,在把握医药资源与社会需求的基础上,正确理解创新创业精神,找准创业方向,创新开拓新的领域,提高创业实效性。
(二)理论结合实践,建立系统性高质量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创新创业精神的获得需要通过后天的学习和培养,只有建立系统的创新创业培养体系,有效地将创新创业精神培养融入到日常的教学、科研和实践工作中去,才能使医学院校学生具备创业素质和精神。医学院校首先应根据本校实际情况构建创新创业精神培养机制,包括完善人才培养方案,建设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健全创新创业文化活动体系,完善创新创业资金支持和政策保障体系等内容,并且将相关职责落实到具体的行政职能部门和责任人。其次,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意、创造的精神和理念。医学院校在教学中除了要重视学生医疗行业专业知识外,还应加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教育,增设人文素养、经济金融、社会科学等课程,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本身所要求的思维活跃性和发散度。再次,组建专业的创新创业导师团队,形成课程教师、讲座嘉宾、创业导师(创业企业家)和创投导师(投资人)为主的“四师制”师资队伍。最后,搭建实践平台,构建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实践计划、大学生创新活动计划、国家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等在内的三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体系。医学院校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重要作用,通过讲座、讲堂、报告会、创业实训等方式,对医学院校大学生进行更加专业化的培训和提升。
(三)营造创业社会文化环境,完善医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体系
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精神的培育离不开社会环境的滋养,需要政府、社会和家庭的支持。政府各职能部门应加大医学院校创新创业政策扶持和引导力度,对医学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给予鼓励、支持和保护,在政策上大力支持社会力量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医疗服务,引导医学生在本专业领域创新创业;政府部门要拓宽创新创业融资渠道,为创办企业探索便捷、快速的信贷服务,争取金融机构支持;要落实税收优惠政策,对于初创业的医学院校大学生给予减免税赋的优惠;科技部门可根据医学生创业实际情况提供有关的科学技术奖励基金;社会媒体要加大对医学专业创业成功者的宣传和激励,提高医学创业者的社会地位,营造良好的医学专业创新创业社会文化氛围[8]。家人应与时俱进,积极转变观念,鼓励孩子根据自身特点自主创业,情感上多给予关心,创业遇到困难时要多一些理解与宽容,不以一时成败论英雄,通过完善的医学生创新创业社会服务体系,提高医学生的创新创业激情,保障创业成功率。
[1]李 杰.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的“三驾马车”[J].继续教育研究,2015(2):84-85.
[2]李克强.2015年国务院政府工作报告[EB/OL].(2015-03-16)[2017-03-06].http://www.gov.cn/guowuyuan/2015-03/16/content_2835101.htm.
[3]李亚员.创新创业教育:内涵阐释与研究展望[J].思想理论教育,2016(4):11-12.
[4]王逸飞,高 怡.大学生创业成功率有多少?仅占2%到5%,创业需更理性[EB/OL].(2015-09-25)[2017-03-06].http://www.qlmoney.com/content/20150925-98074.html.
[5]王 鸣.创业教育视域下大学生创业精神培养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14(10):122-124.
[6]林 彬,刁衍斌.医学生创业意识教育的初步探讨[J].学理论,2013(24):241-242.
[7]陈 雁,符 崖,陈 晔,等.国外高校创业教育模式与中国高校创业教育的思考[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5,6(1):134-137.
[8]张 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背景下大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育探析——项目、课程、文化三者耦合的视角[J].青年与社会,2015(11):40.
(编辑:马川建)
2016-12-06
2015年福建省中青年教师教育科研项目(JAS151551);2015年福建医科大学思想政治工作研究课题(2015SZ009)
张凤利,女,讲师,理学博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G640
A
1009-4784(2017)02-00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