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2017-04-04 23:30:28张文敏黄爱民
关键词:创新性导师实验室

王 斌,张文敏,黄爱民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福建福州350122)



医学本科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践与思考

王 斌,张文敏,黄爱民

(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福建福州350122)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以科研促教学有利于青年教师队伍的培养;组建优秀的团队、合理选题和立项、优化实验物质条件、健全项目管理制度对于开展好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具有重要意义。

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大学生;医学院校

调动学生积极主动地开展科学研究、发挥学生的创新能力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面临的一项重要课题。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不能拘泥于传统的医学教学模式,而是要加强学生科学实践能力的培养。福建医科大学按照“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1],从2007年开始出台相关政策,启动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鼓励大学生尽早参与科研探索和社会实践活动,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为医学院校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进行了有益的探索。

一、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

对于大学生创新实验计划项目,学校通过“自由申请、公平立项、择优资助、规范管理”的程序,选择具有创新性、可行性的实验项目,并聘请专家评审出国家级、省级和校级三个等级,给予相应的经费资助和支持。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过程主要有以下3个环节:(1)选题立项。参与计划项目的学生3~5人组成兴趣小组,根据兴趣寻找导师,导师与学生通过“双向选择”建立项目团队。学生在导师的指导下,利用图书馆和网络资源查阅文献,收集、整理资料,制作PPT课件;指导老师组织学生进行文献汇报和模拟现场答辩,并进行点评、补充和修正。经过几次讨论,确定研究方向和项目内容,填写申报书,最终完成项目申报。(2)项目实施。学生在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项目申报书的内容独立开展工作。熟悉实验设备,准备实验材料,学习实验方法,从最基本的操作入手,逐步过渡到较为复杂的实验操作。导师对学生实验进行耐心地指导,为学生联系实验室,给学生创造最佳的实验平台;参与实验讨论,答疑解惑,提出实验改进的建议,保证实验顺利进行。(3)课题总结。实验结束后,学生在导师指导下独立进行结题和撰写论文,汇报一年来的科研成果。学生进行大量的文献查阅,理清论文的知识框架,导师进行修改和补充,组织学生进行讨论,最终定稿、投稿。

近年来,学校大力贯彻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学生申报各级项目的数量已由2007年的45项(其中省级项目15项)逐年上升到2016年的120项(其中国家级项目42项,省级项目62项)。以此为契机,学校建立了省级虚拟仿真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基础医学、公共事业管理和药物制剂专业还获得了省级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试点专业立项。学生们普遍反映,通过参与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他们的理论学习能力、实验操作技能和科研写作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近3年,已有多篇优秀本科生论文发表于SCI和CSCD源刊物,其中基础医学院生物信息学专业2013级的本科生以第一作者在Scientific Reports(影响因子5.226)上发表了科研论文。论文的发表极大地促进了学生的研究热情,对学生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产生了积极深远的影响。

此外,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作为“第二课堂”是对理论教学工作的一个补充,促使教师在平时的教学工作中将科研思维、创新意识引入课堂,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内容,转化为教学资源,促进了医学教育的改革。例如,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定期组织本科生参与或旁听课题组实验汇报及科研进展报告,让学生了解科研前沿,培养科研兴趣与科研精神,弥补了传统教学的不足。近3年,参与指导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青年教师(讲师及助教)比例达到45%。对教师来说,指导学生实验、亲自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在研究过程中言传身教、身体力行,这本身就是一种科研能力的训练。教学相长,青年教师通过与学生开展实验讨论,听取实验汇报,得到一些科研启发,积累宝贵经验,为今后科研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二、开展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思考

通过近10年的实践与探索,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的实施已经显现出一定的成效,但仍然存在一些需要改进和解决的问题。为进一步促进该项目的开展,笔者建议做好以下几点。

(一)组建优秀的项目团队

1.严把学生关,确立项目团队主体。学生作为实验项目的主体,一定要有对科学研究或创造发明的热情,能够发挥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科研实践的创新性,具备一定的理论基础和科研素养。因此,应选择学习成绩优秀,学有余力,能够充分利用业余时间进行科研实践的学生。最好是选择已具备医学基础知识,初步掌握了医学常用实验技术和原理的大二和大三年级学生。参与项目的学生要明确目的,不能有“投机取巧”“弄虚作假”的思想。

2.严把导师关,发挥导师引领作用。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较高的学术水平、正派的学风、严谨的科学态度、较强的组织协调能力以及服务奉献意识等是成为导师必备的条件[2]。有些导师由于平时工作繁忙,疏于指导学生的实验,更无法亲自参与实验的实施;有些导师指派自己的研究生帮助指导学生,而研究生缺乏丰富的经验,从而影响了实验的运行;有些导师为保证实验项目高质量地完成,从选题到试验再到数据整理,都替学生想好、做好,“事必躬亲”,忽视了项目以学生为主体的指导思想,影响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和主观能动性。因此,挑选的导师首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能切实负起导师责任,亲自参与学生的研究过程,起到组织、管理、监督、指导的作用,并注重在研究过程中努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其次,要重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根据“兴趣驱动、自主实践、重在过程”的原则,建立以学生为主、导师为辅的“学生自主管理模式”[3],并将这一模式贯穿项目始终,避免导师“越俎代庖”情况的发生。

(二)合理选题和立项

选定一个设计合理、有一定创新性、同时难度适中的课题,是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保质保量完成的前提[4]。参加项目的学生为医学本科二年级和三年级的学生,他们仅完成部分基础医学课程的学习,科研思维和临床思维尚有欠缺,在选题、立项方面可能会出现偏差。针对这种情况,导师要把功夫下在引导上,一方面不能完全按照学生的兴趣挑选与本科学习脱节的基础研究课题,另一方面也不能简单地将导师原有的课题分解一部分给学生,因为导师的课题并不是为大学生创新性实验项目而设的,很多学生对教师的课题并不理解或一知半解,容易造成导师成实验的“主角”,学生变为“配角”,创新就无从谈起了。因此,应该根据学生的本科学习和实验能力,选择适合本科生“做主角”的课题进行立项研究。

(三)优化实验物质条件

1.加强实验平台建设。学校规定各实验教学中心、各类开放实验室和重点实验室都要向参与项目的学生免费提供实验场地和实验仪器设备,但在实际操作中还是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很多实验室的研究生已经人满为患,很难腾出空间和时间满足本科生的实验需要;有些实验仪器虽然已经联系使用,但往往要等待很长的时间,影响实验进度;实验室技术人员的管理能力和专业水平有待提高,服务意识有待加强。因此,为保证实验项目的正常运行,有必要进一步加强公共实验室平台建设,增加实验仪器设备投放;同时提高开放实验室技术人员的专业水平、服务意识及管理能力,健全实验室管理制度,保证实验室的开放质量和有效运行[5]。在现有条件下,项目组在立项之初就应该对各个实验室进行调研,综合参考诸如仪器设备情况、可操作空间和时间、实验室管理水平、实验室科研氛围等多种因素,选择适合自己项目的实验平台。

2.合理规划和使用项目经费。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分为校级项目、省级项目及国家级项目,相应的经费资助则由5 000元提升到20 000元。因此,鼓励项目团队向更高级别申请以获得更多经费资助。项目立项之初,项目团队应该做好经费预算。项目运行时要合理使用经费,经费开支应按项目预算的计划执行,主要用于资料费、调研费、论文版面费等,不能用于与项目实施无关的支出[6]。经费使用应由学生专人负责,定期向导师汇报使用情况。学校应制定相关政策予以扶持,确保项目顺利推进。

(四)健全完善项目管理制度

1.健全项目评价体系和审查制度。科学完善的评价体系是实验项目健康运行的重要条件。现行的项目评价体系包括选题评价、过程评价和成果评价。然而,过于注重成果评价是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它违背了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倡导主动实践,重在研究过程”原则。因此,应建立以过程为导向的评价体系[7]。例如,学校成立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工作领导小组,定期抽查项目运行情况,组织项目验收;二级学院组织专家小组不仅要对每个项目进行中期考核,还要对每个项目从选题立项、项目实施到项目工作总结的全过程开展客观评价和审查。有效的项目评价体系和审查制度不仅能够起到项目监督的作用,还能对项目中出现的问题做出分析和纠正,有利于项目后期的顺利进行。

2.健全项目激励机制。目前,参加实验项目的学生的比例仍然较低,覆盖面较窄,教师参与的积极性也不高。针对这种情况,应将指导项目纳入到导师制或班主任的工作范畴,同时体现在教师年终的绩效评定和职称晋升中,以调动教师积极参与项目。对于实验项目中表现突出的学生,可以优先推荐攻读硕士研究生学位,并在学校各类评优、评奖、对外交流等方面予以一定的优先。同时,定期举办“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论坛”,总结经验,表彰先进,创造良好氛围,调动学生积极参与实验项目,推动实验项目的深入开展。

[1]教育部.关于进一步深化本科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J].中国大学教学,2007(3):9-11.

[2]周 红,周业波.在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中如何进行医学实验设计[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2):155-157.

[3]李 昂,陈雅洁,詹官凯,等.“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学生自主管理模式[J].高等教育研究学报,2015,38(3):90-93.

[4]郭海英,杨 劲,王 韵,等.大学生创新训练计划的实践与思考[J].基础医学教育,2015(1):84-86.

[5]汪 靖,李跃平.以开放性实验室为平台指导预防医学专业本科毕业实习的思考[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3(3):56-58.

[6]刘 杨.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过程管理探析[J].煤炭高等教育,2014(2):52-54.

[7]李 旦,赵希文,吴菊花.以过程为导向的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评价体系研究[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10(1):102-105.

(编辑:常志卫)

2017-01-12

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J15029)

王 斌,男,讲师,医学博士。研究方向:诊断病理学。

黄爱民,Email:draimin@163.com

G642.4

A

1009-4784(2017)02-0044-03

猜你喜欢
创新性导师实验室
执着创新 坚毅豁达——追忆我的导师郭景坤先生
流动几何的创新性
现代装饰(2020年2期)2020-03-03 13:37:30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2期)2019-03-07 05:17:26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1期)2019-02-24 06:55:52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20期)2019-02-24 06:55:35
电竞实验室
电子竞技(2019年19期)2019-01-16 05:36:09
V eraW an g
导师榜
论媒介文化的混杂性与创新性
学习月刊(2016年4期)2016-07-11 02:54:08
忠实性与创新性——当代莎士比亚演出和改编批评的转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