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徐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0)
高山族拉手舞融入幼儿集体舞的影响研究
周 徐
(宁波教育学院,浙江 宁波 315010)
高山族民间舞蹈是高山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本文以高山族拉手舞作为切入点,从舞蹈的动作特点和表现形式进行阐述,再结合幼儿集体舞的形象直观性、娱乐趣味性和规律合作性的特点分析与比较,探索拉手舞融入集体舞后在审美培养、肢体开发以及品质塑造上对幼儿带来的积极影响。
拉手舞;特点;集体舞;表现;培养
高山族在台湾被称之为“原住民”,它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舞蹈是高山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和表现形态。高山族人以歌舞抒发感情,以歌舞赞美劳动、赞美生活、赞美自然,歌舞几乎充满着高山族人的全部生活,具有浓烈的民族特色和生活气息。在种类繁多、热情浑厚的各族群舞蹈中,别具特色的拉手舞、杵舞、甩发舞和盾牌舞较为有名,而拉手舞又是台湾少数民族民间文化艺术项目中历史最为悠久、流传广泛的一种自娱性舞蹈。其共同参与、动作规律、队形流畅、直观、形象、娱乐、趣味、合作的特点与幼儿集体舞大径相同,让原始艺术色彩的拉手舞融入幼儿集体舞,为幼儿性格、行为、态度与情感的发展提供了丰富的养料。
民间舞蹈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它是客观存在的主观反映。民间舞蹈无限的生命力一定程度上在于其独特的风格特征,风格是民间舞蹈的精髓。这种风格的体现则是在身体韵律、手臂舞动和各种步伐的配合下所形成的艺术特征。[1]拉手舞参加者人数不限,性别不限,可以由几人多至百人,因表演时舞者携手,边歌边舞、团结有序、自然和谐,众而成为当地最为流行的集体舞蹈。舞蹈内容多是人与自然生动的写照,在动作特点与表现形式上展现了其独特的民族生活。
(一)拉手舞的动作特点
拉手舞动作单一、节奏明了,动作要素基本由踏步跺脚、起身跳跃、摇身呼应、摆手方向等构成。上肢动作较少,主要由摆手、甩手为主,有双臂向左右或上下摆动,及叉腰、甩腕等动作。由于节奏、队形的变化,舞步就显得颇为丰富,主要由上步、撒步、向各方面的抬腿、踏脚等步法组成,有向两侧横移或前后进退及抬腿、勾脚、踏足、跳跃等。动作始终是重拍向下的膝部颤动,舞者相互拉手,或用小拇指、手臂互相勾连等不同方式连接动作。拉手时,与相邻人拉手称小拉手,与相隔人拉手称大拉手。小拉手为舞者相互间双手自然拉起,或以小拇指互相勾连,双臂多前后或上下不同幅度地摆动,身体前俯后仰;大拉手为舞者两侧间隔一人,于身旁一人的身前或身后交叉拉手,手臂相锁,动作多侧重于步伐与队形的变化。
(二)拉手舞的表现形式
拉手舞队形多样,男、女可以分别成队,或男女相间交插排列。以圆形为主,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移动,多沿圆圈或面向圆心进退,还有单排、双排、圆形向左或向右环绕,螺旋形或龙摆尾等,利用弧线的调度形式来展现集体的运动轨迹。歌曲内容多有歌颂、赞美、祝贺、鼓励之意,歌词中往往有很多虚衬词,如:“哪罗弯哪依哪哟”、“因乃哟呵因海呀”等,节奏旋律优美。表演属于自唱自跳、同声同步,因此,基本会由一位能歌善舞者先起调高歌,示范领唱,众人合唱,随着歌声旋律和动作节奏轻松融入集体舞蹈。载歌载舞中,舞者将收获到由内而外的喜悦,作用于动作上散发出热情活泼、自由洒脱、气氛热烈的动态美感。
集体舞作为幼儿自娱性舞蹈之一其功能的发挥在幼儿舞蹈中占据重要位置。作为集体性的艺术活动,它需要幼儿群体参与,通过动作交流、队形变化、音乐伴奏等组织进行表演。表演中有幼儿的个性与共性展现,有与舞伴的交流和合作,让幼儿更有存在感、安全感和快乐感,从而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分享意识。因此,幼儿集体舞它又必须是形象直观的、娱乐趣味的且规律合作的,让幼儿在简单、重复的动作表演中培养感受美、表现美、体验快乐、表现快乐和创造快乐。
(一)集体舞的形象直观性
艺术来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幼儿集体舞的表现往往是反映幼儿生活的舞蹈,取材于幼儿丰富多彩的生活内容,从生活中提炼出强大的表现力与生命力是幼儿初步形成审美的标志。由于幼儿思维能力处于以感性认识为主,理性认知为辅的启蒙阶段,因此,在舞蹈内容选择上更要突出其大众化、形象化,只有通过简单直观的内容才能让幼儿理解舞蹈所要表达的意思与艺术美感。就像高山族的拉手舞,它的舞蹈形象是一种直观的艺术形象。舞蹈中的情景、人物心理状态和情感是可以通过舞蹈形象直接表现出来,在表现自然、生活的点点滴滴中歌颂、表达、展示着各种快乐与美好。
(二)集体舞的娱乐趣味性
兴趣是探究或从事某种事物和活动时的意识倾向,而这种倾向又是和一定的情感体验并存的。当我们问孩子们喜欢干什么时,他们会说喜欢玩。因此,娱乐就成了幼儿日常生活中的一大主题。幼儿在通过舞蹈表现时它不仅仅是个机械的模仿过程,要从中获得快乐就注定了它就是一种高级有意义的游戏,一种在一定时空范围内与同伴一起舒展肢体做着运动的游戏。这就如同高山族拉手舞,无论多少舞者在空旷的土地上或围着篝火、或群集饮酒,酒酣则歌舞并作。动作没有严格规范,变化也比较自由,形式古拙,风格质朴,生活气息浓郁,边歌边舞,直到尽兴为止,[2]那是简单、自然中透出的乐趣。
(三)集体舞的规律合作性
幼儿集体舞是幼儿园舞蹈的一种特殊形式,它轻松愉快、活泼健康深受幼儿的喜爱。参加人数不论性别、全员参与。舞蹈内容多为开心、快乐、善良、纯洁为题材。动作编排讲究结构简单、动作简单且多为重复,在音乐或情境中有规律的变化。队形设计或围圈、或列队、或交换舞伴,在集体共舞中体现自然、流畅,团队合作并相互交流。于此特点下的幼儿集体舞正如高山族拉手舞一样,在动作特点上无论是上肢还是步伐简单明了,规律性强;在队形变化上无论是弧线还是直线,运动轨迹自然流畅;在表现形式上无论参加人数多还是少,相互之间的合作与交流都能带给大家和谐、欢乐的气氛。
拉手舞内涵丰富、节奏鲜明、情绪欢快、动作简单的风格特征符合幼儿直观、形象、生动、活泼的性格特点。在动作表现、感情表达、气氛营造上它们相近相仿。在根据幼儿成长需要,符合幼儿身心特点的基础上相互融合不仅给幼儿带来对舞蹈的感受力、创造力和思想感情的熏陶,让幼儿对自己的身体动作与环境展开积极交往和联系后产生与他人的共鸣,从中获得协调性与灵活性、思维与情感、意志与个性等方面的全面发展。
(一)舞蹈风格呈现有利于幼儿审美培养
舞蹈艺术是人们审美的集中表现,是培养幼儿审美兴趣以及提高幼儿审美能力的有效途径和有力手段。[3]而每一种地域文化都具有较强的地域性和传承性,每一种民族文化都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和内涵。[4]拉手舞独特的创作规律和表现形式作为近乎乡土的地域性艺术,其自身蕴含着民族文化的精髓、民族文化的底蕴,无论是外在形式还是内在内容,都具有很高的审美价值。因此,让幼儿来感受它的审美特性、接受它的艺术熏陶、了解它的独特文化,在广泛接触中得到美的陶冶,从而培养幼儿欣赏美、体验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审美过程贯穿始终,在想象、情感的审美中交融,不断促进与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为幼儿美丽的人生打下坚实基础。
(二)舞蹈动作发展有利于幼儿肢体开发
舞蹈动作的提炼、组织、美化在空间性、时间性、综合性中表现出纷繁的动态与静态艺术,在流动的轨迹与静止的造型中动作的构成是关键所在。拉手舞中摆手、摇身、跳跃、跺脚等连贯动作可以提高幼儿的协调能力与反应能力,尤其是跳跃还有利于幼儿膝盖的韧性与腿部力量的积累。在舞蹈的过程中,动用全身各关节的能动性配合形成协调性动作训练,对幼儿的骨骼、肌肉、呼吸、神经系统和循环系统的生理机能发育起到有效增强。体力、肌体的良好生长有利于促进幼儿对动作的理解能力与接受水平,加强幼儿对动作的空间方位与时间变化的反应能力,培养幼儿对动作的专注、模仿、表演与形象思维的学习能力,实现幼儿身体素质的全面提高。
(三)舞蹈情感表达有利于幼儿品质塑造
舞蹈与生命最接近,能够最直接、最强烈、最细腻的表现内心情感,通过感人至深的、活灵活现的艺术形象,在给人以强烈感染的同时,使人的情感也得到陶冶。[5]象征团结、和谐、美好、欢乐的拉手舞融入幼儿集体舞,用身体动作去感受舞蹈形象的同时,让幼儿在轻松、活泼、愉快的环境中去表达自己单纯、快乐的思想感情,从而形成活泼开朗、热情大方的性格。舞蹈合作的过程培养了幼儿协作的观念,养成自觉遵守规则、纪律;舞蹈表演的瞬间培养了幼儿良好的心理素质,增强了自信心;舞蹈真挚的情感培养了幼儿热爱祖国、热爱民族、热爱集体的美德。
总之,绚丽多彩的民族舞蹈艺术具有强烈的民族精神、浓烈的民族风格,塑造人的功能不仅仅作用于人的外表,更能潜移默化地影响人的内心,在感受、领悟、体会动作与情感中教人求真、向善、尚美。■
[1] 邓小娟,周青.裕固族民间舞蹈的风格特征与当代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05:77-80.
[2] 韩云洁.羌族民间舞蹈融入幼儿教育的路径探析[J].四川教育学院学报,2011,05:31-34.
[3] 张金辉.浅析维吾尔族舞蹈对幼儿审美意识的影响[J].齐齐哈尔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3,06:37-38.
[4] 贾秀芳.少儿民族舞蹈教学之我见[J].科教导刊,2010,09:25-27.
[5] 朱畅.高校舞蹈教育价值综述[J].科技创新导报,2010,05:190-191.
周徐(1982-),女,浙江宁波人,宁波教育学院讲师,硕士,主要研究方向:舞蹈表演与舞蹈教育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