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乡镇到三线城市,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2017-08-09 15:44陈萌
中国青年 2017年14期
关键词:改变命运乡镇老师

文-陈萌

从乡镇到三线城市,高考还能改变命运吗?

文-陈萌

我1999年毕业后就在中学任职,迄今已经18年。其中17年,我都在湖南省一所地处乡镇的县级高中教语文,当过六年高三班主任。

2016年,我放弃公立学校的编制,跳槽到了常德市一所颇有名气的民办中学,成了高培班(即复读班)的班主任。

从乡镇到三线城市送高考,感慨良多。据我所知,一线城市高考弃考的人数持续走高,其中大部分选择了出国留学。对于北上广深家庭优越的学生,高考不再是唯一选项。

“高考改变命运”,改变的多是不能拼爹不能拼资源的孩子的命运。然而,让我觉得担忧的是,乡镇选择弃考的孩子也在增加,他们早早就放弃了“改变命运”的打算,而选择子从父业修理地球,或者漂泊流浪外出打工——这些输在了起跑线上的孩子,对“命运”从不曾深刻思考,只是带着青春的懵懂甚至狂妄,跌跌撞撞地往前冲。

一所学校,一个老师,如何在教育资源相对落后的情况下,教育学生有更好的前途?

有时,我觉得无力痛苦,有时又觉得充满希望。

高考陪跑者苦练坐功

在乡镇执教时,我曾经被派去衡水中学学习取经。在外界对这所“神校”的质疑声中,乡镇老师们依旧怀着“仰望”之心——我们别无所依,只有拼高考成绩,拼出自我尊严。

当时的高三年级有8个班,每个班约40人,学生总数比巅峰时期少了近两百人。市县重点中学掐尖,留给我们的学生普遍基础薄弱,除了尖子班,大部分只想混个毕业证,每年考上重点大学的是凤毛麟角。

刚当老师时,我满腔热望。

记得那时走进教室,看到孩子们坐得端正,很守纪律,但是渐渐发现,他们不做笔记,不回答问题,甚至不翻书,只是“坐”在那里如尊木偶……大概有十来个傻坐的。我很纳闷,找了其中一个到办公室谈心。

“为什么不记笔记呢?”“听不懂,记了也没用。”“那你也努把力啊,不然辜负了父母。”“父母对我的期望就是别闹事,别打人,拿到高中文凭就行……家里是修车的,我会修车就行了。”

面对这个黝黑的朴实的少年,我无语了。事后跟别的科任老师聊天,他们早就见怪不怪:不少孩子基础差,化学物理数学英语跟不上,就是如钟坐堂,要不干脆打瞌睡或者说小话……何来教学相长?只有大眼瞪小眼,老师和学生的双重痛苦!有位班主任干脆买了一大箱过期杂志,比如《读者》《青年文摘》什么的,放在教室后面,任学生自取,上课可以看,只要别睡觉也别闹腾就行。

可我很苦闷,我精心准备的课,就这样荒废了吗?但是几次和孩子交流,我都气恼得要掉眼泪,感觉他们对学习的麻木疲倦已经病入膏肓,而我的教学理想是强弩之末,根本改变不了事实。

记忆深刻的是有个学生,直言不讳地说:“我对学习没兴趣,读高中只是花钱买个桌子摆在教室……我就想当厨师!”后来他辍学圆梦去了,现在在长沙当大厨。

有的孩子觉得读书无用,说同伴在外打工,一个月挣个两三千就挺好。有的孩子完全是被父母逼着来课堂的,高考成了父辈眼中的仪式;还有的辍学回家耕田,受不了那份苦,就又来课堂练“坐功”。

一天八节课,外加早晚五节自习课,这些乡镇的老实孩子并不反抗,只是安静地笔直地坐着,让麻木隐忍成为惯性,继续交上不及格的卷子。

有时,我真是怜悯这些学生,作为无奈的高考陪跑者,他们有多痛苦!

班级里自然也有我们奉若瑰宝的苗子:一类是非常刻苦的,一类是因偏科厉害又资质不错的,老师们全力以赴帮着跳龙门。但好生、差生各有各的苦,前途各有各的坎坷——我无法帮学生选择前路,只能祝福,祝福所有的孩子未来都有收获。

今年我这架飞机能起飞了吗?

2016年高考,常德市这所民办中学的应届毕业生565人,其中一本上线率60.5%,二本上线率90%,在市里名列前茅。而我就职的高培部,连续多年来一本上线率超过50%,二本上线率达90%,专业生上线率100%。

去年8月,我第一次走入2017届高四一教室,81张课桌分成井然有序的10个组,墙壁上早已贴上龙飞凤舞的励志标语,天花板横梁处还悬挂着一条:“厚积考前分秒,不负一年青春。”

这届高四生的生源远远强于乡镇中学,大部分孩子来自市县一中等名校,常常穿着旧校服,彰显过去的荣耀。

这些十七八岁的学生,都是可敬的勇士。从早晨6:20起床,到晚上22:50就寝,期间他们要上完两节早自习,五节晚自习,中间还有八节课。每半月休息一天半,也可以留校自习。疯狂地刷题,自虐般地熬夜,早晚地诵读,争分夺秒地学习,是这里的高考生常态。

我不会主动询问学生们复读的原因,少年们正是敏感期。

在5月频繁的模考中,随着成绩起伏,学生们跑到办公室哭诉压力,甚至请假的也多了。学校为此特意安排了心理讲座。

有一次,我的语文课代表也来了。这个文静的女孩眼睛红红的,我忙放下手头工作,陪她在操场走走。原来这次语文她才考了99分,低于班级平均分9分,被大大痛击。她前段时间强攻弱项数学,每天5点多就起床做数学题,但数学没上去,语文反而降了。

“陈老师,我觉得自己就像那个掰玉米的猴子,什么都做不好。我真的很努力了,甚至连好朋友邀我一起去拿个包裹,送个资料,都怕耽误时间……”其实她这种状态,在复读生中非常普遍。应届生初生牛犊不怕虎,而他们已经尝过失败,哪怕丢失一分都耿耿于怀。我告诉她一分耕耘必会有一分收获,又安慰许久,她终于破涕为笑。

分数的确是孩子在校的第一名片。

班上有个优等生,长得高挑甜美,每次半月休回来,都会带来亲手做的糖果、饼干分发。临考前,她拿着厚厚一叠卡片,要我选一张,说文图都是她的原创。有一张,是她暑期在香港的十字街头拍的,五六个路标格外显眼,下面配着歌词《痒》:“来啊,流浪啊,反正有大把方向。”这种胜似闲庭信步之态,让我实在称赞。但高度紧张的第二学期,她居然请假休息两周,原来是父母闹了矛盾,她只好回家陪伴母亲。等她返校时,她找我谈心,说着说着就哭了。她多么希望顺利通过高考啊。我拍着她的肩,不知命运为何让她在这个关口承受成人世界的纷争。

一位自称冷天才的男生,上课时总爱昂着头直视老师,在一群低头族中甚为醒目。有一次,他主动告诉我:“陈老师,我高五啦。”原来,他前两次都已通过飞行员体检考核,均败于高考。第三次来挤独木桥估计“压力山大”,但他十分善谈。熟悉的老师遇见他就说:“今年你这架飞机一定要起飞了啊!”他哈哈一笑。

他的成绩也起起落落,并不稳定。在高考前一天,他变得沉默甚至焦虑。考完数学那天,我在大巴车上等着孩子们,看他上车,一声不吭地坐下,突然把额头紧紧抵在扶手上,大概十秒钟,在强忍眼泪……数学是他的强项,曾考到全班第一。我不肯相信他这次真的考败了,但又能做什么呢?

还有位沉默寡言的优等生,习惯独来独往,高考后曾跟我微信交流。

去年高考后,他怀着失望和痛苦,上了所很普通的民办大学,不甘心也只好自我安慰:高考不是唯一的出路,大学期间再努力,机会还很多……但躺在宿舍的第一个晚上,他仍然有一种强烈的失落感。军训时,他就经常在网络搜寻这个专业的走向。

“我发现好平台真的很重要。高考就是把不同能力层次的人分类,送到不同的平台。三流大学毕业,接下来的路特别艰难,哪怕很努力可能也比不上别人。我还是想读所好大学。”

在反复纠结中,他决定退学复读。他反思高三时的自己颓废迷惘,对未来认识不够,但现在对局势和自我认识更清楚,更有决心。尤其是,他情窦初开:“遇上她就感觉自己不是一个人了,不能再随意。一开始复读,就逼着自己一定要越累越好,至少要比她累……我想为了她成为优秀的人。我想通过高考读想读的大学,这会决定我在什么环境下度过四年,能否变得优秀。”

对于这些县市的孩子,高考是他们人生面对的第一桩大事。

可幸的是,他们仍然相信读书能改变命运,朝五晚十地勤奋学习,忽而自信锐气,忽而沮丧痛哭……此中百味,皆化为人生必经的成长。作为一个普通老师,面对饱受诟病但仍见证公平选拔的应试教育,我只能尽力帮助孩子们通过高考,期待他们坚韧乐观地走向自己的人生。

责任编辑:陈敏

猜你喜欢
改变命运乡镇老师
乡镇改革怎样防止“改来改去”?
“老乡镇”快退休,“新乡镇”还稚嫩 乡镇干部亟须“平稳换代”
纳豆改变命运 养生成就人生
纳豆改变命运养生成就人生
让乡镇纪委书记敢亮剑
党委重视 人大尽责 乡镇人大立出新威
谁谋杀了“读书改变命运”
改变命运的8大发明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