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
江苏省盐城市初级中学
随着社会的发展,社会越来越重视体育的发展,学校也大力开展体育课程改革,学校体育能根据社会的需要,培养出具有一定能力的人才,笔者从事体育教学多年,在近十几年人的体育课堂改革中也有了很多的体验与大家交流。
一、选择合理的教学内容与方式
新课程标准虽然没有给出具体的教学内容,只是根据水平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我们从这一点上不能简单地认为我们在教学中可以随意教什么都行。实际上,给出具体的教学目标的时候,就已经变相地给出教学内容,这也是教学目标统领教学内容的体现。比如,在水平一要求掌握简单的体育技巧,从这一教学目标上,我们可以安排一些具体的教学内容,比如,可以是走的基本教学,也可以是简单的游戏等,我们总不可能根据这一目标让学生学会篮球的行进间上篮等动作。当然,在教学的方式上我们要与传统的教学方式有很大的区别,传统的教学方式就是让学生模仿老师的示范,老师教,学生练习,这是体能方式,学生被动的学习,没有自己思考的空间,而我们今天的教学方式就要灵活处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学习需要选择老师的教学方法,老师也要以学生为本展示教学,让学生乐学,乐于参与,在快乐的情况下得到技术的提高与心理的健康发展。
二、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
体育课堂是老师与学生的一一互动,是双边的关系,老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习是相互的,所以老师的教不仅仅是完成教就可以了,而是要了解学生,还要看学生学会了什么,学得怎么样,学生的主动性发挥了多少等等。所以,老师在教学时为了提高学生的积极性,就要选择有针对性的教学方式。比如,在学习跳高的时候,传统的教学方法是,老师引导学生进行手把手的练习,先学习过杆动作,再加上一个斜杆,再运用橡皮筋练习,最后过渡到用真实的跳高架练习,这种练习要求每个学生都要做,而且严格按老师的要求去做。学生的学习过程是一样的,练习的次数是一样的,学生的学习没有任何的创新,学生的创造性学习与主动性学习机会都没有,他们在练习中也不用心、不主动,严重阻碍了学生的正常发展。但是,我们可以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把主动权放给学生,让他们选择自己的学习方式,老师放手让学生尝试,给也们更广泛的空间,这时候,他们有些技术本来已经很好了,就不需要再花大的力气去学习,而是挑自己不熟悉的地方练习,可以几个人一组进行讨论学习,当遇到问题时,可以想到讨论,也可以问老师,学习效率因此也会大大提高。
三、形成主动学习的习惯
学生主动学习就意味着老师的教学更加成功,主动学习的动力是自己当自己的老师,把学习当成一种快乐的事,有学习的内驱力驱使着他们去学习。亲课标指出“初中体育教学要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进行,因为他们的心理逐步成熟,发动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提高他们体育学习与进健康的能力。这里首先肯定了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情感与学习需要。把学生的学习过程好好利用,成为一个形成体育知识和技能、提高思维能力、解决体育问题的能力过程。所以,初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教学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以学生为中,在学习中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比如,在学习利于行进间投篮时,我尽量做到少讲、精讲,让学生多练,还变换练习方式,让学生在练习中成为学习的主体,还要以学生之间合作学习,经过一节课的练习,学生已经喜欢上了这个动作,在下一节课时,我变换了练习方式,比如,可以用老师传球,学生接球后行进间上篮,还可以前面设障碍物进行练习,还可以进行开火车式的练习,学生一个接一个,练习的热情非常高,学习效果也非常好。
四、开始多样化的课外体育活动
课外活动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织部分,也是体育课堂教学的延伸,学生能在课外活动中按自己的学习需要进行活动,既加深了技术的运用记忆,又提高了学生的凝聚力,加强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因此,学校应该重视体育课外活动的开展,做到有计划、有组织、有目的地开展各种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比如,固定每天一小时的课外活动,可以是每月一次的全校性的体育活动,也可以是一学期一次的篮球比赛、拔河比赛、运动会、体育节等。也可以走出学校,参加市、省级的比赛等等,做到课内外体育教学有机结合,校内外比赛有机结合等。设置课外体育活动项目要灵活,既有传统的球类、跑、投等项目,还可以引进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新兴运动项目,还可以根据本地特点,进行有特色的体育项目活动,体育活动项目繁多,给学生更多的选择机会,尽可能地满足学生的兴趣和爱好。在开始体育课外体育活动时,要做到项目设置的娱乐性,不强调竞技性,而是以娱乐为主。这样做的原因是初中学生的学习压力本来就大,上体育课既是体育锻炼,也是让学生在活动中减轻学习压力,他们不喜欢喜欢竞技性很强的运动项目,而娱乐性的活动让学生感受到了参与活动的乐趣,缓解了学习压力,从而促进了学生的全面发展。当然,开展丰富的体育课外活动离不开大量的体育器材,有充足的体育场地,学校要做好硬件的建设,为顺利地开展体育课外活动做好充分的保障,从整体上为学校营造一个浓郁的体育活动氛围,进而提高教学质量。
总之,在新形势下開展体育教学,要适合社会发展的要求,与时俱进,在教学主体、教学方法、教学内容、体育课外活动等多个方面全面考虑,以新课标为依据,积极落实新课标精神,不断探索、多加创新,利用体育自身的优势,对学生进行素质教育,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