洪治
今年,阿拉善盟开展了构建“大生态”“大园区”“大旅游”“大城乡”“大开放”“大网络”“大民生”“大安全”的“八大格局”工程。这一系列举措和行动持续不断地推动着阿拉善盟的变化,让这座“秘境”越来越迷人。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千古名句给世人展现了一幅北疆戈壁荒漠的壮丽图景。不过很多人并不知道,这句诗的诞生地就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阿拉善,在蒙古语中意为五彩斑斓的地方。
这座位于内蒙古自治区最西部、面积最大、人口最少的城市过去被称为“秘境”,不仅因为过去前往阿拉善盟路途艰险,更因其集中了戈壁、沙漠、草原、森林、湖泊、山峦等地质奇观的秀美风光。
近年来,随着城市发展,特别是今年京新高速阿拉善盟段正式建成通车,越来越多的人走进了这座“秘境”,同时阿拉善自身也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
煤老板甘当“沙漠郎”
阿拉善盟有着丰富的沙漠资源,巴丹吉林、腾格里、乌兰布和三大沙漠贯穿全境,如何在治理沙漠化的同时利用好这份资源是阿拉善盟一直思考的问题。
站在由宏魁苁蓉集团公司(以下简称“宏魁集团”)投资兴建的阿拉善沙生植物园入口处的高台上向西远眺,被茫茫沙漠包围的种苗基地和梭梭肉苁蓉科研示范区绿意盎然。“这里一共有15万亩梭梭林。”宏魁集团党委副书记任存福介绍道,“梭梭是一种防尘固沙的优秀植物,它的根部还能嫁接肉苁蓉,它的药用价值、经济价值都很高。”
如今沙生植物园颇具规模,但在建设开发中可吃了不少苦头。梭梭的生长周期缓慢,至少三年成型,梭梭成型后才能嫁接肉苁蓉,又至少三年才能上市。因此,前几年发展的投入要远远大于产出,民间甚至用“向沙子里倒酥油”的说法来形容其艰辛程度。出乎意料的是,将这项工程坚持下来的宏魁集团董事长祁成宏曾经是一位煤老板。
“我过去是做煤炭的,也是一个牧民的儿子,心里一直想为阿拉善做点事情。”祁成宏说道。2008年,看准沙产业商机的他,毅然从煤炭行业转型到了沙产业。祁成宏借助了科技的力量,克服了种种困难。
“沙产业是新兴产业,要想发展,必须科技先行。光卖肉苁蓉、锁阳原料赚不了多少钱,只有通过科学萃取等方式提升其附加值才能真正有发展。”祁成宏说道。2013年,宏魁集团就已完成与中科院北京分院的合作签约,确定了“肉苁蓉产业化关键技术及应用示范”等4个科研项目。2014年8月,成立了专门的院士专家工作站,从而构建起了“龙头企业+种植基地+科技孵化+农牧业户”发展模式。目前,已经研制出了9款产品,涵盖肉苁蓉、梭梭等沙漠植物的药用、食用、饲用、绿化用等多个领域,是国内首家进行肉苁蓉、锁阳人工栽培、研制开发、产品生产和销售为一体的非公企业。
宏魁集团在发展的同时也带动了周边牧民的脱贫致富。通过向牧民免费发放梭梭、肉苁蓉等沙产业植物种子,并提供种植技术的方式帮助牧民种植肉苁蓉,最后再以市场价回收,从而大大提升了其收入水平。当地牧民汪齐告诉《小康》记者,退牧之后,他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肉苁蓉,去年自家产的肉苁蓉卖了3万多元,加上各种补助和平时在集团公司打工的收入,一共能有十多万元,他很满意现在的生活。像他一样种植肉苁蓉的农户,仅在沙生植物园附近就有800多户。
宏魁集團能沉下心来,耐住寂寞,苦心经营沙产业,除了自身的事业心,还离不开阿拉善盟20年来所坚持的生态文明建设。
阿拉善盟的生态十分脆弱,降雨量从东到西为200—40毫米不等,但蒸发量却可达到3000毫米以上。更为重要的是作为内蒙古最大的盟市,阿拉善的生态环境直接影响着我国华北地区200万平方公里地区的生态。
“阿拉善脆弱的生态环境,决定了它既不是粮仓、也不是牧场,而是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区。”阿拉善盟委书记包钢在接受媒体采访时曾强调。从上世纪末贺兰山矿山搬迁开始,阿拉善盟就自觉执行生态治理相关工作,全面实施了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三北防护林、飞播造林、加强自然保护区建设、发展沙产业等重点生态工程。同时,通过科学研究,总结出了“人退带动沙退”等治理经验,并取得了明显成效。
草原植被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16.54%提高到2016年的22.5%,森林覆盖率由“十一五”末的5.04%提高到2016年的7.65%。全盟每年沙尘暴天数由上世纪90年代末的10—20天减少到3—9天,盟府巴彦浩特空气质量优良天数为321天,较2015年增加15天。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森林面积由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前的36万亩增加到现在的58.2万亩,额济纳胡杨林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胡杨林面积由39万亩增加到44.4万亩。
“生态建设越往纵深,难度越大,生态恢复也越难。”阿拉善盟林业局办公室主任王晓东坦言。未来,阿拉善盟将通过科学管护进一步加大保护力度,在增加数量的同时,提升质量,并进一步通过生态恢复来推进旅游业、沙产业等相关产业发展。
20万人接待了600多万游客
当下,正是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最热闹的时候。为了给“越野e族英雄会”预热,首届阿拉善梦想国际啤酒节日前在大漠奇石文化产业园开幕,提前拉开了阿拉善狂欢的序幕。百人大鼓、越野e族勘路巡游、灯光烟火秀、MMA综合格斗等多个环节活动不仅让现场观众过足瘾,还通过网络直播等方式第一时间传播开来。杨坤、郝云等音乐人的加盟更是将活动推向了高潮。
虽是预热,但重头戏绝不仅仅是9天的音乐狂欢。“英雄会”是拥有720多万会员的越野e族俱乐部每年举办的一项全国性大型品牌赛事,从2011年起至今一直在腾格里沙漠举办,2014年越野e族更是将阿拉善确定为越野e族英雄会永久举办地。
这一项活动的影响力巨大,去年10月,在为期一周的英雄会中,开展了沙漠国际汽车挑战赛、国际汽车展览展示、雷神之锤中国站挑战赛、国际航空表演展示展览、腾格里国际音乐节、自由搏击英雄传说亚洲总决赛、沙力博尔金腰带国际赛、阿拉善国际美食节等8个主题活动。这些活动吸引了全国31个省市区近8万名越野e族会员参加,此外,来自美、日、法等17个国家1500多人参加了汽车、航空表演展示。一周时间内,进入活动区的车辆达到了30.8万台次,游客达93.36万人次。
“旅游是一项富民产业。”阿拉善旅游局的阿拉腾?娜布其说道。罗海鹏一家就是如此,从2008年开始,他家从做向导起步,一点点积攒人气和资源。近几年随着英雄会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罗海鹏家从一个摩托车停车房一点点发展成为一家一次性可容纳300人就餐,集餐饮、住宿、旅游、休闲为一体的农家乐。而且还有自己的养殖场,直接供应农家乐日常所需,进一步聚拢人气。为了更好地服务越野爱好者,还组建了“风行者俱乐部”。此外,他们还聘用了7位同村村民,带领大家一起致富。
“通过做农家乐,我们每年收入能达到六七十万。”罗海鹏说道,“未来,我们计划进一步把基础设施做好,以沙漠文化为主题,打造属于自己的品牌。”
其实,英雄会仅是阿拉善盟的旅游品牌之一。依据《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阿拉善盟共有479处(项)旅游资源,精品旅游资源量达89项,其中,自然旅游资源单体140项,人文旅游资源339项。
阿拉善有被誉为塞外“小北京”的定远营古城、全球唯一的沙漠地址公园、贺兰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额济纳国家级胡杨林自然保护区等知名旅游景点,是中国观赏石之城、中国骆驼之乡。
“阿拉善盟虽然是1980年建盟,但阿拉善有几千年的悠久历史。” 阿拉善盟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王辉介绍道。阿拉善盟不仅有被誉为20世纪中国档案界“四大发现”之一的居延汉简、“美术世界的活化石”——曼德拉山岩画,还有在国际学术界享有盛誉的蒙藏语法大师、辞学家、翻译家、宗教哲学家、文学家阿旺丹德尔等文化名人。此外,阿拉善盟还拥有诸如烤全羊等6项国家级非遗项目,以及44项区级非遗项目。目前,拥有2000多年历史的居延大遗址的申遗工作已全面启动。
基于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阿拉善盟连续7年举办了 “中国?阿拉善文化旅游节”。今年6月份正式开幕的第八届旅游节进一步提出了“时间上贯穿全年、地域上覆盖全盟”的目标。旅游节将持续到今年年底,覆盖阿拉善盟各旗区,活动期间,将陆续开展11类172项特色活动。
“我们正在思考和尝试怎么让文化产业更好地发展起来。”阿拉善盟文广局文化科副科长敖金忠说道,“不仅要让阿拉善盟的文化走出去,也要加强文化惠民的建设。”目前,阿拉善盟和新华书店合作,已经开设了一家城市书吧,通过公益性讲座、沙龙等方式培养、引导市民们的阅读兴趣。
正是对文化旅游资源的深度挖掘开发,让“苍天圣地阿拉善”的名头越打越响亮。2016年,全盟共接待国内外游客620万人次,旅游总收入66亿元,同比分别增长40.3%和40.4%。要知道这620万人次是由一座人口仅20多万的小城所接待的,可想而知其转化率有多高。如今,阿拉善盟正进一步整合文化旅游资源,积極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可以预见,未来文化旅游产业将成为阿拉善科学发展、转型发展重要的战略性支柱产业和引擎产业。
产业发展日新月异
如今,阿拉善盟的产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产从单纯畜牧业向规模化、产业化发展;二产从传统工业走向了现代工业的绿色、循环、集约式发展;三产则以旅游、物流、金融、电子商务等领域带动,取得了突破性发展。其中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就是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
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建于1997年,2002年1月升级为自治区级经济开发区。目前,共入驻各类企业612户,基本构建起以盐化工、煤化工、精细化工、战略性新兴产业和绿色生态产业为主导的循环经济格局。
其中,中盐吉兰泰盐化集团和内蒙古庆华集团颇有代表性。吉兰泰集团是中国盐业总公司最大的二级企业,资产总额64亿,员工达4000余人,利用阿拉善丰富的盐、煤、石灰石资源,形成了集盐化工、高分子材料、能源化工为一体的循环经济产业链。生产过程实现了全自动和电子化监控。
庆华集团则是集矿产资源采选、煤化工、精细化工、新能源开发、国际贸易为一体的科技型现代化能源化工民营企业。在发展化工的同时,庆华集团十分注重生态环保,已投资几千万元建成了污水净化系统,净化后的水可直接用于养鱼、浇花,而且全过程实现电子化监控。
2016年,总人口为3万余人的阿拉善经济开发区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37.34亿元,增长8.2%。2017年1月,其更被自治区确定为重点建设的千亿元园区和重点培育的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正如定远营古城将千里之外的四合院搬到戈壁沙漠,并且较早引入现代建筑风格所昭示的,阿拉善盟人民血液中世代存有学习创新的基因。旅游资源丰富、文化底蕴深厚、国防重地、生态资源丰富而脆弱的阿拉善,近年来,不仅积极建设国家重要的生态功能示范区以及服务丝绸之路经济带和中蒙俄经济走廊的重要国际大通道,而且明确提出要打造成为国际旅游目的地和国家重要的军民融合空天基地、清洁能源示范基地、产业示范基地。
今年,阿拉善盟更是开展了构建“大生态”“大园区”“大旅游”“大城乡”“大开放”“大网络”“大民生”“大安全”的“八大格局”工程。这一系列举措和行动持续不断地推动着阿拉善盟的变化,让这座“秘境”越来越迷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