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模式

2017-08-08 02:07:19王诗瑶
财会研究 2017年6期
关键词: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财务人员

■/王诗瑶

浅谈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模式

■/王诗瑶

文章通过分析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存在的问题,结合实际提出了考前培训、岗位实训、普及培训、交流培训等改进措施。

会计培训 行政事业单位 会计继续教育

会计工作是经济管理的基础工作,也是推进各项事业发展的重要力量,根据2013年《会计人员继续教育规定》,我国的会计从业人员每年必须进行不少于24小时的培训,以培训为主自学为辅的方式开展,体现出我国对会计继续教育的重视。但是,在会计培训实际中,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现行模式还存在不少问题,创新会计培训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加强会计培训的意义和重要性

(一)会计人员的培训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

随着经济的发展,会计改革不断深入,会计专业性和技术性日趋复杂,对会计从业人员所应具备的职业技能和要求也越来越高。加之一些新生事物不断涌现,给会计服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会计从业人员如不及时更新观念,学习新知识,就会逐渐落伍被淘汰。适应新形势,更新知识,不断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学习尤为重要,是会计素质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二)会计培训是提高会计人员综合素质的重要手段

我国每年都有新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出台,至今财政部已发布了为数不少的会计准则和会计制度,如果不加强对会计人员的培训,及时更新会计知识,会计人员势必要落伍,会计信息失真将难以避免。通过培训可以提高会计人员的政治及业务水平,使其具备较高的政治素养、坚定的政治方向、合理的知识结构、较高的文化素质和娴熟的业务操作能力,才能适应社会的要求。通过培训可使会计人员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忠于职守和职业道德,爱岗敬业,刻苦钻研,工作严谨、廉洁奉公,团结协作,谦虚谨慎。

(三)会计培训是改变会计队伍落后状况的现实要求

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中合格的会计人员数量不够;会计人员素质不高;行业风气不好,做假账、造假账,违反财会制度和职业道德现象较为严重。只有扎实地推进会计培训准入制度,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创新会计培训模式,从知识增长型向素质提高型转变,积极吸收和借鉴兄弟县区先进的教育经验,培养会计人员向中高级会计专业和技能水平发展,才能提高会计人员的工作能力,实现会计培训的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改变会计队伍素质落后的局面。

二、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现状

(一)培训形式单一且缺乏时效性

由于受传统培训模式的束缚,在会计培训工作中,主要的培训模式是通过教师讲授的形式来进行学习,难以充分调动课堂积极性,达不到预期效果。同时,这种培训方式都是大班模式教学、时间固定且比较死板,时效性较差,起不到会计培训督促从业人员主动学习知识的目的。

(二)培训内容不全且缺乏适用性

在培训教材的设置上和培训内容上主要强调统一性,没有结合行政事业单位实际需求,教材的编写缺乏适用性,因此培训的效率没有得到提高,不利于会计从业人员综合素质的提高。

(三)教师类型单一且教学缺乏系统性

会计是专业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学科,不仅要求从业人员过硬的专业知识还要求其适应经济发展要求的实践能力。而目前的培训模式中教师多是高校教师或社会培训机构人员,虽然具备完善的理论知识,但是在行政事业单位实践相对较少,不适合会计从业人员更细致复杂的实际操作。

三、改进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模式的建议

由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队伍庞大,并分散在各乡镇、县直各部门、各事业单位和各群众团体,加上会计人员业务水平参差不齐,给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人员培训带来一定的困难。因此,创新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培训模式,快速提高会计人员知识水平和综合素质,造就一批能够适应经济发展需要的会计工作者,仍是当前乃至今后县级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管理工作亟待解决的问题。结合自身在基层会计培训中的一些体会,提出以下“五训”培训模式:

(一)考前培训

培训对象:各行政事业单位无证在岗财务人员或社会上有意愿会计岗位工作的人员。聘请县级财政部门业务骨干进行义务培训或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方式,委托会计事务所负责培训,采取“2+3”模式,即:每年5月份和11月份在参加会计从业资格考试前1个月集训2次,每期学习《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3门功课。目的是让参加培训的人员全面掌握考试理论知识和考试技巧方法,提高考试通过率,严格落实持证上岗制度,做到合规合法,全面提升县级会计质量。

(二)岗位实训

培训对象:适合于会计入门学员和会计能力需要提升的会计人员。会计入门学员缺少相关的会计实际工作经验,学习会计实操主要就是提升会计实际工作能力,把理论转化为实际操作;会计能力需要提升的会计,需要不断的完善自己、提高自己的财务专业知识和技能,胜任更高的职业和更高的工作岗位。采取“3+3”模式,即:每期培训3个月,具体安排到县级财政部门设置的各个实训岗位上,由财政部门业务骨干“帮带教”,在具体实际工作中应用《会计基础》、《财经法规和会计职业道德》和《会计电算化》知识,把学习的理论知识与实际业务处理有效结合,达到学以致用,发现尚未掌握的知识,不断扩展自己的知识层面,提高业务操作能力和本领,学成后返回原单位,更好地履行岗位职责。

(三)普及培训

培训对象:各行政事业单位分管财务的领导、财务人员、有意愿参加学习培训的广大干部职工。邀请省市业务部门专家、县审计、财政、纪检等部门业务骨干进行培训。采取“3+1”模式,即:每3个月举行1次专题培训,主要宣讲会计规范、财政票据管理、内部控制规范、财务规则、厉行节约反对浪费、公务接待管理、国库管理、公务卡管理、“三公”经费管理、非税收入管理、决算管理、存量资金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银行账户、预决算公开等一系列新制度和法规等,目的是让参训人员及时掌握政策,明确职责,即知即改,指导实际工作,扎实做好单位各项业务。

(四)交流培训

培训对象:各行政事业单位工作能力突出的财务人员。采取“3+1”模式,即:在县级财政部门设立的实训岗位上实践3个月后向省、市财政部门推荐挂职锻炼1次,目的是为县级财务人员提供平台,让他们进一步开拓视野,把基层工作心得与上级业务部门实践经验有机结合,加强信息沟通,站到更高的层面去思考和处理相同的业务,拓展提升处理业务的能力,营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成才空间,促进财务人员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全县整体财政财务工作水平。

(五)继续教育

培训对象:全县持有会计从业资格证的所有财务人员。采取网络培训模式,每年会计人员网上继续教育于6月1日开始,12月31结束。学习会计理论、政策法规等,以提升会计人员的知识水平、业务技能和综合素质,提高财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增强会计人员专业胜任能力,推进会计人才队伍建设。另外,会计人员职业道德的提升,并不是靠几天的培训所能解决,需要常抓不懈,财政部门、各单位应重视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教育,通过树立典型从正反两方面,加强教育,会计人员应在实践中不断加强自身职业道德的陶冶,提高自身职业道德素养。

[1]方国玉.我国当前会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J〕.会计师,2014(12).

[2]姚毅.当前会计人员继续教育问题研究〔J〕.金融理论与教学,2016(12).

◇作者信息:景泰县财政局

◇责任编辑:张力恒

◇责任校对:闫树北

F275.5

:A

:1004-6070(2017)06-0078-03

猜你喜欢
职业道德会计人员财务人员
会计职业道德现状之我见
小议会计人员职业判断行为的合理性
基于民营企业中财务人员职业道德研究
经营者(2018年24期)2018-12-07 17:45:22
守纪律讲规矩是财务人员立身守职之本
中国盐业(2018年13期)2018-10-26 01:13:04
浅谈会计职业道德的重要性
消费导刊(2017年20期)2018-01-03 06:27:28
我国将建立会计人员诚信档案
外派财务人员绩效考核与绩效激励
关于基层会计人员职业素养的探讨
当代经济(2016年26期)2016-06-15 20:27:13
论高校教师的基本职业道德修养
人间(2015年19期)2016-01-04 12:46:58
加强会计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对策研究
山西农经(2015年2期)2015-07-12 09:46: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