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调节的疑难解析

2017-08-08 03:01山西刘云霞
教学考试(高考生物) 2017年2期
关键词:动作电位膜电位兴奋性

山西 刘云霞

神经调节的疑难解析

山西 刘云霞

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最简单的反射,如膝跳反射都需要两个神经元完成,也就是说,任何一种反射的完成都必须经过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和胞间传递,而兴奋在神经纤维传导的难点是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产生过程。

一、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

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产生基础是细胞膜两侧多种离子存在浓度差,细胞膜内K+浓度高于细胞膜外,而细胞外Na+、Ca2+、Cl-高于细胞内,这种浓度差的维持依靠离子泵的主动转运。

1.静息电位的产生过程

在静息状态下,膜对不同离子的通透性是不同的。细胞内的有机负离子多为大分子,一般不能透出膜外。K+的有效直径很小,浓度梯度大,很容易顺着浓度梯度流向膜外(协助扩散)。膜外Na+浓度虽然高于膜内,但不及K+那样容易通透,进入膜内的Na+又将为钠泵所泵出,并且当有Na+被泵出时,则同时有K+透入作为交换。Cl-浓度虽然也存在一定的浓度梯度,但在向膜内扩散时会受到膜内负离子的排斥,通透量也不大。

由上述可知,在静息状态下,膜的通透性主要表现为K+的外流,总的效应是膜的外侧聚集较多的正离子,膜内侧为较多的负离子,造成膜两侧的电位差,膜外为正、膜内为负。这种电位差能阻止K+进一步外流。换句话说,当K+扩散造成膜两侧的电位梯度足以对抗由于浓度梯度所引起的K+的进一步扩散时,离子的移动就达到平衡状态,这时膜的K+净通量为零,膜两侧的电位差也稳定于某一水平,即静息电位。

一般细胞内K+的浓度变化非常小,因此造成细胞内外K+浓度差变动的主要因素是细胞外的K+浓度。如果细胞外K+浓度增高,可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从而使K+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K+外流减少,结果是静息电位减小。反之,则是静息电位增大。

2.动作电位的产生过程

当细胞受到刺激产生兴奋时,首先是少量兴奋性较高的钠通道开放,很少量Na+顺浓度差进入细胞(协助扩散),致使膜两侧的电位差减小,产生一定程度的去极化。当膜电位减小到一定数值(阈电位)时,就会引起细胞膜上大量的钠通道同时开放,此时在膜两侧Na+浓度差和电位差(内负外正)的作用下,使细胞外的Na+快速、大量地内流(协助扩散),导致细胞内正电荷迅速增加,电位急剧上升,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上升支,即去极化和反极化。

当膜内侧的正电位增大到足以阻止Na+的进一步内流时,也就是Na+的平衡电位时,Na+停止内流,并且钠通道失活关闭。此时,钾通道大量激活,K+顺着浓度梯度外流(协助扩散),大量的K+外流导致细胞膜内电位迅速下降,形成了动作电位的下降支,即复极化。此时细胞膜电位虽然基本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但是由去极化流入的Na+和复极化流出K+并未各自复位,此时,通过钠钾泵的活动将流入的Na+泵出并将流出的K+泵回(主动运输),恢复动作电位之前细胞膜两侧这两种离子的不均衡分布,为下一次兴奋做好准备。

动作电位的大小决定于细胞内外的Na+浓度差,细胞外液Na+浓度降低,动作电位幅度也相应降低,而阻断Na+通道则能阻碍动作电位的产生。

【例1】下图为神经细胞膜电位变化的曲线。据图回答问题:

(1)ab段:膜电位为_______。静息电位形成过程中,K+通道开放使K+外流________耗能,属于________运输。其大小与细胞外K+浓度有关,当细胞外K+浓度高时,静息电位_______,反之,则_______。

(2)bd段:膜电位由外正内负变为________,主要是由于________内流引起,该离子内流________耗能,属于_______运输。

(3)de段:为复极化过程,________通道开放使其________流。

(4))ef 段:静息电位恢复后___,____泵活动加强,逆浓度梯度排_______吸_______,属于_______运输,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

【解析】ab段:静息电位,外正内负,K+通道开放使K+外流,该过程为被动运输,不耗能。细胞外K+浓度增高,可使细胞内外的K+浓度差减小,从而使K+向外扩散的动力减弱,K+外流减少,结果是静息电位减小。反之,则是静息电位增大。bd段:动作电位,外负内正。动作电位形成过程中,Na+通道开放使Na+内流(被动运输,不耗能)。de段:静息电位恢复,K+通道开放使K+外流(被动运输,不耗能)。ef段:静息电位恢复后,Na+-K+泵活动加强,排Na+吸K+(逆浓度梯度,耗能),使膜内外离子分布恢复到最初静息水平。

【参考答案】(1)外正内负 不 被动(协助扩散)小 大

(2)外负内正 Na+不 被动(协助扩散)(3)K+外

(4)Na+-K+Na+K+主动

二、突触传递

1.突触传递原理

神经冲动传导至轴突末梢时,使突触前膜对Ca2+的通透性增加,Ca2+由突触间隙进入突触小体膜内。由于Ca2+的作用,促使突触小泡与突触前膜紧密融合,通过胞吐作用将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递质通过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与突触后膜上的特异受体结合,改变突触后膜对离子的通透性,引发突触后膜电位发生变化,产生局部的突触后兴奋或抑制。

2.兴奋性突触后电位

神经冲动传到轴突末梢,使突触前膜兴奋并释放兴奋性化学递质,经突触间隙到达突触后膜受体,并与之相结合,使后膜Na+离子通道开放,Na+内流,使膜电位降低,局部去极化,即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突触后电位是局部兴奋,可发生空间和时间的总和。如果突触前神经元活动强,或者参与活动的突触数量增多,则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可以总和起来,使兴奋性突触后电位的幅度加大。当兴奋性突触后电位加大到一定程度时,就导致突触后神经元产生动作电位。

3.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同样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梢兴奋,但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的是抑制性递质。此递质与突触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使Cl-通道开放,Cl-内流,使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外正内负差值进一步增大),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此时,突触后神经元不易去极化,不易发生兴奋,表现为突触后神经元活动的抑制。

4.神经-肌肉突触

神经-肌肉突触是突触的一种形式,又称神经肌肉接头。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肌膜增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终板膜)。突触前膜与后膜之间的间隙称突触间隙。在神经末梢中含有大量的突触小泡,一个囊泡内约含有几万个乙酰胆碱分子。突触后膜(终板膜)增厚,向内凹陷形成很多皱褶,增加与接头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其兴奋传递方式与神经元间突触传递相似,具有单向性、时间延搁、高敏感性等特征。

【例2】图甲为神经元之间突触结构示意图,图乙为神经-肌肉之间突触结构示意图。

(1)图甲中1是_______,2是_______,6是_______,7是_________。

(2)神经递质分为兴奋性递质如乙酰胆碱等,抑制性递质如甘氨酸等。若图甲中2是乙酰胆碱,经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于突触后膜,引发7________通道打开,使其内流,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若图甲中2是甘氨酸,则引发7________通道打开,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

(3)图乙是神经-肌肉突触,又称神经-肌肉接头,其中①②③④分别是____________。④是由_________细胞膜构成,该膜较厚、有许多__________,增加与突触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产生。

(4)电刺激图乙④处,②处________(填“有”或“无”)膜电位变化。

【解析】神经递质包括兴奋性递质和抑制性递质,兴奋性化学递质使突触后膜Na+通道开放,Na+内流,产生兴奋性突触后电位。抑制性递质使后膜Cl-通道开放,Cl-内流,突触后膜的膜电位增大,出现突触后膜超极化,产生抑制性突触后电位。神经-肌肉突触是突触的一种形式,又称神经肌肉接头。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构成。在突触处,神经末梢细胞膜称为突触前膜,与之相对的肌膜增厚,有皱褶称为突触后膜(即终板膜)。突触后膜增厚,向内凹陷形成很多皱褶,增加与突触前膜的接触,有利于兴奋的传递。其兴奋传递方式与神经元间突触传递相似,具有单向性、时间延搁、高敏感性等特征。

【参考答案】(1)突触小泡 神经递质 受体蛋白 通道蛋白

(2)Na+Cl-

(3)突触小泡、突触前膜、突触间隙、突触后膜 肌肉皱褶

(4)无

(作者单位:山西省运城中学)

猜你喜欢
动作电位膜电位兴奋性
双相电位不对称性原因探析
——从一道浙江选考生物学试题谈起
参芪复方对GK大鼠骨骼肌线粒体膜电位及相关促凋亡蛋白的影响研究
诱导多能干细胞移植后对急性心肌梗死小鼠心肌局部单相动作电位的影响
准备活动在田径运动中的作用
pH玻璃电极膜电位的形成及其应用
经颅磁刺激对脊髓损伤后神经性疼痛及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分析
Hg2+、Pb2+对牛蛙坐骨神经干动作电位阈值及传导速度的影响
肉豆蔻挥发油对缺血豚鼠心室肌动作电位及L型钙离子通道的影响
兴奋性氨基酸受体拮抗剂减轻宫内窘迫诱发的新生鼠Tau蛋白的过度磷酸化和认知障碍
蔗糖铁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及经济效益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