渐行渐远的民间刺绣

2017-08-08 03:02山东若荷
散文诗 2017年10期
关键词:门帘女红绣花

山东/若荷

渐行渐远的民间刺绣

山东/若荷

“日暮堂前花蕊娇,争拈小笔上床描。绣成安向春园里,引得黄莺下柳条。”这是唐代诗人胡令能的《刺绣》诗。胡令能,古河南省莆田县人,幼时家贫,没有机会读书,及成年,以修补锅碗盆缸为生。传说一次寐中,梦见有人剖其腹,将一卷诗书置于体内,从此才情顿开,能吟诗作赋,流传在世的有四首,其中就有《刺绣》诗。诗人笔下的绣女,她们或来自庄园大户,或来自女红作坊,聚集在一起飞针走线,描图绣花,一边刺绣,一边在春天的花园里展示绣工,这才牵动了诗人婉约的情愫。

在我国古代,凡是女子,父母宁可不让她读书,也不能不学刺绣。无论富家小姐,还是贫家姑娘,织纫刺绣是必习之功,学会了刺绣,也就铺就了未来的持家之路。那时的刺绣,一般用作衣服上的装饰,将一件浑然一色的衣裳,以刺绣的方式进行细微的点缀,使其看去外形奢华,做工繁美。一个没有机器织纫的时代,仅凭不凡的手工技艺,就可以尽态尽妍,实在令人叹为观止。我们看古戏剧,先莫说演员弹性灵动的唱念做打,单凭那一袭华美的戏衣,就给人珠帘锦绣的感觉,因为刺绣,才有了舞台上的水袖轻回,曼妙姿态。

因为刺绣,而产生了绣楼,它不仅是一个生活、休闲的场所,还是古代女子学习女红技能的场所。绣楼的出现,促进了绣楼针法及图案的创作。旧时女子八九岁习刺绣,十几岁缝纫,像纺织、刺绣、剪花等等工艺都要精通。学习刺绣首先锻炼的不是手巧,而是定力和心性,练就的是女子心静如水的优雅气质。

传统刺绣,是我国悠久的民间艺术,已有几千年的历史,它的工艺遍布全国,比如湘绣、苏绣等等,针法也各有不同。唐时针法就已丰富多变,有平绣、打点绣、纭裥绣等,到宋时更趋完美,变化无穷,至明、清时期,针法已有九种之多,可表现出不同色阶的深浅变化,体现色彩鲜明的装饰效果。有了上面的各种针法,古代做工繁琐的服饰就可以右衽交领,长裙飘逸了。白居易有诗“红楼富家女,金缕刺罗襦”,便是对精美刺绣的赞咏。

说起刺绣,沂蒙山区不失为刺绣之乡。每天做完家务,正值妙龄的女孩就喜欢手里托着个绣花绷子。绷子是竹蔑做的,两个一大一小的竹圈紧紧相扣,将要刺绣的布紧绷上面。没有竹做的绷子,简单的木框也行,铺上布面,沿四周按几个图钉。用这种方法绣床围、绣枕套、绣茶盘巾、绣门帘。仿佛是女人的天性,我从小就喜欢绣花。乡下的屋子,一排三间,中间是堂屋,两边为里间。里间没有门,大都悬块布帘遮挡着,以便主人在里边活动,于是,绣花门帘就派上了用场。有着门帘的房间,必是女孩居住的闺房,每每出进,都是手儿轻挑,窈窕身子一闪,别有韵味。

女孩到了将要出嫁的年龄,家里人要种桑养蚕,剥茧抽丝,将经心缫好的丝线染得五颜六色,供家里的女孩做嫁妆之用。没有长足的功夫,是做不出一袭华美的嫁衣的。除此之外,还要绣枕头、绣门帘、缝绣球……女孩出阁就成新媳妇了,用青士林布做枕头是必修课。枕头两端是锦缎花顶,中间有个云字形的孔,华丽水缎与五彩丝线交相辉映,摆在婚礼上满庭喜庆。枕头顶的图案有人物故事,也有花鸟鱼虫。嫁妆的多少,不仅关系着新媳妇的女红是否精湛,还透露出新媳妇娘家的家境,决定着她在婆家未来的地位。

乡下的女孩学习刺绣的机会特别多,冬天下雪的时候,姐妹们聚到一起,围坐在床上做女红,一边做一边切磋技艺,既增添了情趣,又增加了邻里间交往,哪位姐妹的刺绣做得多,说明她不久就要嫁了。新时代的女子出嫁已不用轿帘、绣幛这些古旧的物件,可传统的枕头顶子还是要绣的。曾经有个姐姐出嫁,光给婆家人做的鞋、枕头就有两大摞。出嫁的那天往红漆家具上一摆,由送亲的人用两根木杠抬着,和其它嫁妆一起穿街走巷,每经过一个地方,都有人围拢观看,品评绣工。这些精心绣制的嫁妆一旦进入婆家,便要一一送人了,亲朋好友、婆家长辈每人一对,剩下的都让闹新房的抢走了。

新婚之后,日子按部就班,新媳妇除家务之外便又开始了新的刺绣,做虎头鞋,缝虎头帽,绣婴儿戴的小肚兜。这时候的刺绣就不只是为他人所用了,而是为了爱情的结晶、未来的宝宝,此生生命的延续。肚兜所用的布为大红色,上绣蝎子、蜈蚣、蛇、蟾蜍、壁虎等图案,据说可以驱邪,避五毒,护佑婴儿健康成长,以浓郁的乡土气息,表达出质朴的人间情感。

遗憾的是,这样的氛围现在再也看不到了。今天的生活中,无论是城里还是乡下,几乎找不到一个练习绣花的女孩。集市上,商场里,到处展示着机绣的用品,被上的,枕上的,桌上的,尽管针法粗糙,仍然受到临嫁之女的青睐。人们渐渐适应了这种快节奏的生活,那种与众姐妹一起探讨针法切磋技艺的场景和时光,离我们渐行渐远了。

幸而,像一朵花儿的开放,近年来,各地民间刺绣工艺合作社悄然涌出,山东费县的卞氏刺绣,蒙阴的魏城巧嫂子手绣,开创了沂蒙山区刺绣的新女红时代。在这里,不仅能领略到精湛的刺绣技艺,还能感受到浓浓的民俗文化。她们不同于旧时代的妇女,刺绣为了生活之需,而是为了追求独特的创意、情趣和个性。大至古色古香的绣衣、绣被、壁挂,小至针线细密的荷包和挂件,凡是与刺绣有关的作品,展橱中都摆得琳琅满目。她们还深入乡村和家庭,搜集了数件百年以上的民间绣品。在魏城的民间刺绣工艺橱窗里,甚至展出了收藏百年的轿帘、门帘。这些绣品针法匀整、线条明快、色彩和谐,极致的精美,令人叹为观止。她们用自己的坚守,唤起了人们对民族文化的热爱和珍视,从而有力地推动了民间刺绣和民俗文化的挖掘和传承。

猜你喜欢
门帘女红绣花
松鼠绣花
江南绣花楼(组诗)
中国女红艺术的造物法则与美学理想
岜沙苗寨绣花女
门帘
要像绣花一样精细“立法”
文化传承视域下师范院校女红教育的实践探索
——以传统文化与拼布艺术课程为例
善,润了华年①
马未都忆旧——门帘
听专家言说中国女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