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育生态的语文课堂

2017-08-07 05:02郑伟青
新课程·中旬 2017年6期
关键词:生态课堂

郑伟青

摘 要:作为人师,要不仅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还能给学生智慧,更能在人格上、思想上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产生智慧,形成健康的人格。常常思考:我的课堂应有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能提升学生怎样的学养?生态课堂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生命、遵从自然、珍视个性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个性,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

关键词: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生态课堂

学习是一种旅程,由已知世界前往未知世界的旅程。

——佐藤学

农村学校,大量的留守儿童学生,面临家庭监管的缺失,管理无效;学力低下的学生,被课堂放弃、遗弃,乃至于自弃。作为老师,我们该做些什么呢?不知其他的老师是否也如我一般“除了匆匆外,只有徘徊。除了徘徊,只能匆匆罢了”。我时常听同事在感叹,学生越来越不如昔啦!想当年学生安坐于室,只听老师一人语;不听训者,教鞭招呼;再者,家长那是千叮万嘱:狠狠管,尽管打!老师管着批着那是重视……殊不知,时代巨变下,师生关系的重新定位,课堂教与学的定位已悄然变化,甚至翻转……

作为人师,不仅要给学生知识和能力,还能给学生智慧,更能在人格上、思想上影响学生,使学生在学习中学到知识,掌握能力,产生智慧,还形成健康的人格。我常在思考:我的课堂应有一种怎样的师生关系?我的课堂能提升学生怎样的学养?生态课堂模式就是在这种背景下的尝试与探索。

一、培育一种柔软的关系

面对一个留守儿童占三分之一,学力低下学生占十分之二的班级,我先努力培育起了一种柔软的关系。这种柔软的关系是师生之间的信任,是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是同伴之间的同感。

首先,是建立起师生的信任。每个孩子在你眼中是否一样?学力低下的孩子,长相缺陷的孩子,你是否能相看两不厌呢?你是否让孩子在你面前轻易地说出“我不懂”“我不会”“我想要……”

其次,是生生信任的关系。我们班上分成六个学习小组,学生的组合是经过磨合的。小组是一个利益共同体:课堂上所思所悟成为小组整体的汇报,生生之间是亦师亦友的学伴关系,平等又互助;小组的利益是休戚相关,小组回答加分是共同的荣誉,小组的惩罚扣分也会是团体的受损……这些利益的紧密关联,使小组的互助学习、共同成长成了小组的一种内动力。

二、授学生自能学习之法

高段语文,我认为唱好教学三步曲是非常重要的:一是未成曲调先有情的预习关,二是踏雪寻梅式的课堂探究,三是温故而知新的复习总结。那么如何让学生对学习始终保持着浓厚的兴趣与探究的新奇,该是语文教师思考的命题了。

著名语文教育专家张志公曾说过“语文课有一项特定的、无可推托的责任,就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以培养学生具有比较高的阅读能力。”因此,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在高段的语文教学中,我注重指导孩子们读书的方法的“得法”,提升学生的素养,使孩子们实现自主学习,为孩子的持续发展打下基础。

(一)教会学生读长文的方法

1.抓主要事件读懂长文

高段语文,课文篇幅较长。如《最后一头战象》接近2000字,在学习这篇课文时,我先引导孩子们读课文,看文章讲了嘎羧的哪几件事。孩子们经过读、思、议,概括出文章讲了四件事:嘎羧垂暮、重披战甲、重返战场、自掘坟墓。我顺势引导孩子們,对于较长的课文,我们要学会先抓主要事件,这样更有利于读懂课文。为了使学生会运用这一方法,在学习《我的舞台》这课时,我问孩子们,咱们怎么学习这一课?有的孩子说,这么长的课文,我们先弄清它讲了几件事。然后孩子们通过读,很快就找到了文章讲的五件事。这样既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的积极性,又让孩子们学会了如何学习。

2.抓课文的中心句,辐射至全文

给一个点,引多条线,构起有血有肉的文字。如教学《詹天佑》一文,抓住“詹天佑是我国杰出的爱国工程师”这一中心句,教学中直奔主题,研读文本。依学生的课堂生成而导,而教,课堂是野性的、天然的。

(二)教会学生品词析句的方法

1.联系上下文品词析句

在学习《我的伯父鲁迅先生》中的一个词“张冠李戴”时,我先让孩子们说说这个词在字典中的解释,然后让学生找找文中哪句话是说这个词的意思的,孩子们很快就找到了。我告诉孩子们,这就叫联系上下文解释。这是一种很重要的读书方法,在理解句子时,我们也要经常使用。

2.品读法

例如,在《老人与海鸥》中,“老人喂海鸥”这个场景中,我让孩子们找找到底老人和别人做的有何不同,会使海鸥那样与他难舍难分。孩子们找到了“小心地放”“退开一步”等,说了自己的想法,我告诉学生,边读边体会,体会之后能说出自己的想法,这就叫品读,这是一种非常重要的读书方法。

3.想象画面理解词

记得在教学《青山处处埋忠骨》时,讲到主席听到岸英牺牲,一晚上辗转反侧。我引导孩子们,透过辗转反侧,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有的孩子说,我仿佛看到主席一个晚上都难以入眠,一闭上眼,便是岸英的身影;有的说,我仿佛看到主席在悄声哭泣,泪水打湿了枕巾……这样一想象,学生走进了人物的内心,更为主席那种大公无私的思想而感动。

教会学生读书,也就是培养孩子的言语敏感性,在读懂文本的基础上,发现文本奥秘,转化为自己的言语智慧。

(三)教会学生搜集信息,更要教会学生处理信息

教育正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已经由教师带着教材走向学生转变为学生带着教材走向老师。如何让学生的言语习惯、已有经验、知识等与文本产生碰撞,是我们需要观察与思考的。高段的课文中,有的思想内涵很深,所以我们需要了解课文所处的背景。这就需要让孩子们搜集资料。现在孩子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很多,其中网络是最方便的,孩子们会打印出大量的信息,但当你让他说自己的信息时,往往是照本宣读,一节课,你也读,他也读,光交流信息就很浪费时间,而实效性也不大,也许你在读,别的同学听着都乏味。因此,我告诉孩子们,不需要你打印,只要你将与课文相关的资料用最简洁的话概括出来就可以了。这样既培养了孩子们的概括能力,同时也教会了学生如何处理信息。

三、生态课堂的模式与特点

(一)先学后教的课前学习

学生的预习与课堂的查阅是生态课堂的前提。教师可以通过与学生的互动交流,了解学生已知的知识与兴趣点。

(二)探究学习的课堂学习

以学生的学为中心,去确立课堂更高质量的学习。聚集最感兴趣的、最能体现智慧的言语训练。跳跃式的问题,挑战性的探究等。

(三)智慧呈现的学习效果

学习的个性所得,也是学生智慧言语的习得。珍视个性,关注每个孩子的出彩表现。

(四)总结提升的学习反思

发挥小组互助、自能,让学生在平等、赞赏、鼓励、提高中感受成功的快乐和学习的喜悦。生态课堂往往能给我们带来非同寻常的精彩。例如:一堂课后有课堂的拓展、仿写、迁移的小练笔作业。

下面摘抄几则学生的小练笔:

(1)小虫子们可真有趣啊。今天我在回家的路上看到了一只蚂蚁。它在回家的路上遇见了一个面包渣,就立刻把面包顶了起来。我顿时对它有了兴趣,就故意把它的路挡了起来,瞧它那临危不乱的眼神,一下子就爬了过去。(模仿《草虫的村落》的拟人手法)

(2)母亲的面容十分纤瘦,手上起了茧,皮肤都被阳光晒得黑黑的,双眼都有熬夜熬出来的浓浓的黑眼圈,鞋子已经破旧了,身上还流着满头大汗。

夜深了,母亲在油灯下一针一线地织着棉衣,每一针,每一线都包含着母亲对我浓浓的思念之情。此时的村庄十分宁静,窗外只有蝉鸣声,听得异常清晰。“好了,终于完成了。”母亲放下针线,慢慢拿起衣裳,捧在怀里,心里默默地想着:这样我的儿子就不会被冻着了。(《怀念母亲》一文的仿写)

(3)糖果可真美味啊。拆开包装,一股香甜的气味弥漫在我的口腔,鼻尖。我轻轻闻着,却似怎么闻都闻不够;我细细地端详着,又好像怎么看都看不完。我慢慢地咬着,悄悄地闭上眼睛,品尝着糖果的醇香,直至它融化在我的口腔,我才依依不舍地把它吞了下去。(《彩色的翅膀》的连续性动作)

秋天的风轻轻地来了。它悄悄地从树叶、草地、田野身边飘然而过,“沙沙沙”便弹奏出一首美妙的小曲,我轻轻地闭上双眼,享受着听着这首与众不同的小曲。不知什么时候它就来到了我的身边,在我耳边说悄悄话呢。“哗啦哗啦,沙拉沙拉”,似乎,它在赞叹着秋天的美丽色彩呢!

来得突然——一阵不期而至的凉风袭来,让人感到不寒而颤。聽听,秋的声音从远方匆匆地来,又向远方匆匆地去了。呼,呼,回旋婉转,箫声清丽,忽高忽低,忽轻忽响,低到极处之际,几个盘旋之后,又再低沉下去,虽极低极细,但每个音节仍清晰可闻。

雷电真可怕啊!只见外面的天空乌云密布,电光闪闪,不一会儿,豆大的雨点从天而降,大风也紧随其后,刹那间,一道笔直的闪电划破天空,就像一个天神拿着大斧想把地球切成两半一样。(《山雨》的声音仿写)

生态课堂是一种尊重学生的生命、遵从自然、珍视个性的学习模式。关注学生知识的生长点、个性,关注核心素养的提升。“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焉。”只要我们坚持不懈地有意识地去做,就能构建起一种自能的、生态学习的课堂。

参考文献:

[1]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建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余文森.有效教学的理论和模式[M].福建教育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生态课堂
让语文课堂摇曳生命之绿色
绿色生态,课堂构建
信息化背景下大学英语生态课堂的失衡与优化策略
这里的课堂扬起低碳、生态的风帆
教育生态学视阈下的《基础日语》课堂教学
互联网环境下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管理策略
简析初中语文教学中生态课堂建构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