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南华早报》8月6日文章,原题:从北京的环路看中国的对外政策 去北京的人将注意到,中国首都拥有一系列以紫禁城和天安门广场为核心的环路。一环消失已久,二环与老北京城的轮廓大体相当,三环、四环和五环依次逐渐向郊区深入。然而,这些环路却出人预料地类似于中国对外部世界的看法。环路有重要与偏远之分,而中国的对外关系亦有紧要与次要之别。但这些环路都服务于一个整体,缺少任何一环,都有可能导致京城(对外关系)陷入混乱。
如今的中国是全球大国。这意味着中国拥有更深远的影响力,即便是管理其最基本的国内事务亦将在更广泛的世界产生回响。可以说,中国历代王朝都信奉以中国为中心的世界观。在大部分现代史中,这种秩序观几乎无关紧要,毕竟,十年前中国还只是“边缘大国”。但如今全世界正面临不再羸弱且越来越强大的中国——这是工业革命以来头一遭。理解中国的世界观突然间变得至关重要。
在围绕北京的“外交环路”中,在其核心地带是对中国最重要的中美关系。中国向来深知与美国直接对抗是不智之举,但也希望获得更多战略空间。中国正通过经济发展以期如愿,包括最近推出的“一带一路”倡议和亚投行等。对中国来说,如今的艰巨挑战是如何与美国平起平坐但不陷入敌对状态。这正是中国将其“外交一环”描述为“新型大国关系”的原因。
中国的“外交二环”是距离其最近的14个陆上邻国和众多海上邻国。该地区受困于领土争端等历史遗留问题,但如今中国正在用“一带一路”倡议的故事“俘获”它。该故事再次聚焦良性的经济共性,邀请60多个现有伙伴考虑与中国增加往来的方式并吸引中国投资。
在中国“外交三环”上矗立的是欧盟和整个欧洲。中欧去年高达4500亿欧元的贸易额表明双方是密切来往的两大主要市场。欧盟对中国重要还因为其对华转让大量技术和知识产权。
最后,中国的“外交四环”是更广泛的世界——非洲、中东、拉美甚至北极和南极圈。就此而言,中国的核心利益是资源、投资机遇、探索新市场并打造在联合国就人权等敏感事务帮助北京的联盟。上述就是如今正环绕中国的伟大“外交环路”。就目前而言,它们正在相当顺畅地运行。至于它们是否将像环绕北京的实体环路那样变得混乱、拥挤、污染甚至难以满足与日俱增的需求,我们只能拭目以待。▲
(作者克里·布朗,丁雨晴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