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新雄健 豪迈奔放
—— 苏轼《新岁展庆帖》欣赏

2017-08-07 13:49朱燕楠
老年教育 2017年7期
关键词:新岁结体书体

□ 朱燕楠

清新雄健 豪迈奔放
—— 苏轼《新岁展庆帖》欣赏

□ 朱燕楠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北宋嘉祐进士。与其父苏洵、其弟苏辙合称“三苏”,并列“唐宋八大家”之中,在文学上成就斐然。其个人兴趣从政治、文学拓展到书法、绘画等多重领域,均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尤其是书法,被后人视为中国书法史中独具个性的书体风格,位列“宋四家”之首。

《新岁展庆帖》,为苏轼步入中年之后的一件书法佳作。全文释文为:“轼启:新岁未获展庆,祝颂无穷。稍晴,起居何如?数日起造必有涯,何日果可入城?昨日得公择书,过上元乃行,计月末间到此。公亦以此时来,如何,如何?窃计上元起造尚未毕工,轼亦自不出,无缘奉陪夜游也。沙枋画笼,旦夕附陈隆船去次。今先附扶劣膏去。此中有一铸铜匠,欲借所收建州木茶臼子并椎,试令依样造看,兼适有闽中人便,或令看过,因往彼买一副也。乞暂付去人,专爱护,便纳上。余寒更乞保重,冗中恕不谨。轼再拜,季常先生丈阁下。正月二日。子由亦曾言,方子明者,他亦不甚怪也。得非柳中舍已到家言之乎?未及奉慰疏,且告伸意,伸意。柳丈昨得书,人还即奉谢次。知壁画已坏了,不须怏怅,但顿著润笔,新屋下不愁无好画也。”

《新岁展庆帖》北宋·苏轼 纸本 30.2cm×48.8cm 故宫博物院藏

苏轼的书法,既有黄庭坚式的豪迈气势,又有米芾的内敛遒劲。而最为重要的是,苏轼能够将他人之法与自身独特的书法创作相结合,在笔势与取法上做到书体上的创新与变化。苏轼行书的特点,与其楷书的书写有许多接近的地方。特别是字体的取势,整体偏斜,但对字间与行间关系的处理却非常娴熟,以至于视觉上并未给人十分明显的倾斜之感。苏轼这件作品,在书写中有许多受楷书书写影响的痕迹。其行间排布虽然略微紧凑,但并不拥挤;因书写字体较小,反而呈现出一种精致的美感。苏轼书写技巧精湛。其在书写此帖时,前半部的节奏稍舒缓,后半部的节奏则稍快,呈现出前稳后快的书写状态。但每个字的结体处理却毫不含糊,均能恰到好处地表现结体的优美。例如起首处,苏轼用墨略浓重。首行的“启”“新”“岁”“获”及第二行“颂”“稍”等字,都带有厚重的墨感。然而,浓重之余,也有“展”“庆”“无”“晴”等笔画粗细适度的字与浓重墨色相呼应。苏轼的结体十分优美。单个字体看去,其在用笔及使转上都灵活自如。即便笔画略多的字,他也能够将其最有特点的结构展示出来,如“城”“附”“膏”“画”等字。而且,略带速度的行书书写,在纸上落下清晰的映带关系,也使得这种单个字的书写与整篇书写相协调。此幅行书帖的后半部分,达到了一个书写的高度——用笔随着笔尖的速度,伴随情绪的跌宕,呈现出更加潇洒、自由的书写节奏。而最后落款的部分,因书写情绪的变化,对结体不加困束,“保”“重”“冗”“恕”“不”“谨”等字,已经完全彰显了苏轼行书的美学张力。苏轼的执笔方式为“单钩式”,即拇指和食指紧握笔管下方,并以中指第一、二指节抵住;笔在手中有侧卧之势,并与纸面形成约75度的夹角。然而,一般的书写方式多为中锋用笔,笔与纸张常保持接近直角的角度。苏轼这种特殊的执笔方式,形成了其特殊的书体风格。

苏轼擅长凝聚情绪,进行书写与创作。其书法所呈现的“体肥左倾”的独特面貌,在这件《新岁展庆帖》中可见一斑。在苏轼的行、楷书中,一种字体内部的张力贯穿始终。苏轼之所以能够形成如此特殊的书风,正如其所言:“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苏轼也曾临习“二王”、颜真卿,然后根据自身的书写习惯变通古法,从而自创出独具特色的书写风格。

猜你喜欢
新岁结体书体
子夜歌·吟新岁
新岁乾坤满春光
敦煌汉简书体“重出江湖”
清代碑学的最高成就:两个人,四种书体
规范化的清代刻本宋体字与楷书结体差异浅析
归来人
汉代草叶纹镜的铭文研究
替换
篆书条幅《游金山寺》创作说明书
浅析龙岗秦简的书风与章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