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自然美教育素材的分类与思考

2017-08-07 11:32:42徐传义徐忠东
合肥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3期
关键词:合肥科学素养美育

孙 琦,孙 娴,徐传义,徐忠东*

(1.肥西中学,安徽 肥西 231200;2.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教材自然美教育素材的分类与思考

孙 琦1,2,孙 娴2,徐传义3,徐忠东2*

(1.肥西中学,安徽 肥西 231200;2.合肥师范学院 生命科学学院,安徽 合肥 230601;3.合肥市第一中学,安徽 合肥 230601)

人教版高中生物必修模块教材中自然美教育素材丰富,有利于开展美学教育,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自然和谐教育。本文依据生物必修教材所涉及的生物科学素养中四种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将自然美分为简洁与多样美、对立与统一美、分工与协调美、变化与平衡美,并对这四对自然美分模块归纳整理,以期待更多生物教师对生物科学中的自然美以及美学其他形态参与探讨,并在课堂教学中恰如其分地提炼和潜移默化地渗透,分层次、分阶段,适时、适量、适度地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美学教育,以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和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高中生物;自然美;教育素材;科学素养

当今和每个公民息息相关的生产和生活现象与生物学知识的联系日益紧密,自然环境问题日益突出,无视环保、漠视生命的现象在日常生活中频频出现。针对社会科技的发展进步带来的一系列自然环境问题,以及在现今应试教育的过程中中学生生命教育的缺失问题和社会责任的淡漠问题,渗透生命健康教育、自然和谐教育迫不及待。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中提到:提高每个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是课程的基本理念,也是本课程标准实施的核心任务[1]。本文依据生物必修教材所涉及的生物科学素养中四种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将自然美分为简洁与多样美、对立与统一美、分工与协调美、变化与平衡美,并对这四对自然美教育素材分模块归纳整理,以期待更多生物教师对生物科学中的自然美以及美学其他形态参与探讨,在对学生进行生动活泼的美学教育的同时,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核心素养和学习生命科学的兴趣。

1 自然美的界定

自然美是美学的一种存在形态,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自然美指自然界中全部的美,包括人类未改造过的自然和被改造过的自然,狭义的自然美指纯粹的自然,未经人类改造、不渗透人类精神的自然物的美。黑格尔认为:“自然界的生命才是美的。”也就是说,自然美是源于自然物的自然生命[2]。生物科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基础学科,是研究生命现象和生命活动规律的科学。尽管生命系统和非生命系统都有自然美的体现,在高中生物教学中主要体现的是生命系统的自然美,主要展现了未经人类改造的生物的“原生态”美,即生物科学中固有的生命现象及生命规律中的美。

2 生物教材中自然美教育素材的分类整理

本文从《分子与细胞》《遗传与进化》《稳态与环境》三个必修模块出发,依据生物科学素养中四种生命观念: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稳态与平衡观、物质与能量观,将自然美分为简洁与多样美、对立与统一美、分工与协调美、变化与平衡美。

现将人教版高中生物教材中蕴含的以上四种自然美分类整理如表1。

3 几点思考

3.1 高中生物课堂渗透自然美教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思考

美育即审美教育,1999年6月《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正式将美育列入国家的教育方针,将素质教育明确界定为“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美育当为德智体美四育之首,这不仅仅因为美育是德智体各类教育的精髓,美育的精神体现与各类教育之中,而且,美育的目标是提升人的精神品位,造就身心全面发展的现代化新人,其意义当在各类教育之上[2]。

表1

自然美能够陶冶人的性情,培养人的高尚情操,还能够开阔人的视野,增长人的知识。美学应用到教学中可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3]自然美的教育使人在身心愉悦中,在真、善、美诸方面都得到陶冶侵染、优化和升华,进而实现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高度和谐。[4]生物科学知识来源于科学家对自然现象和自然规律的观察、分析和研究,其主要内容是关于自然界的生命和孕育生命的自然界,处处体现生命科学的自然之美,不应被生物课堂教学所遗忘。

3.2 中学美育的现状思考

长期以来的应试教育,学生始终处在死记硬背的知识、无穷无尽的题目、应付不完的考试和张口闭口的分数的压抑下,缺乏对美的认识,更缺乏到美的世界发现、感悟、创作、探索的机会,导致知识的习得过程仅仅只有公式、习题、考试和分数,我们的教育大大缺乏生命力。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曾深刻指出:“用专业知识教育人是不够的。通过专业教育,他可以成为一种有用的机器,但不能成为一个和谐发展的人。”

改变目前课堂美育缺失的现状需要学校、社会和家庭三方面齐心协力,学校应重视美育课程的时间安排和资源配置,保证美育课程的选择和实施,社会有关部门也应担当起相应的责任,通过举办社会实践活动、艺术展览、科技大赛,创建自然博物馆、风景名胜古迹旅游胜地等,吸引中学生积极参与。当然,家长们正确价值观的引导和陪伴,也很重要。

3.3 生物教师如何用好众多的自然美教育素材

1.避免轻视知识偏重情感。我们在强调美育的必要性和可行性的同时,要避免教师走入轻知识目标和技能目标,转而过度重视情感目标的误区。自然美教育素材蕴含在生物学核心知识中,学生只有在认真学习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等核心主干知识的过程中才能更深刻地领悟自然美的内涵。

2.更新观念设计灵活课堂。在提高教师审美能力前,首先要改变教师的落后的教育观念,很多中学老师只注重知识的传授,认为让学生能考高分就是目的,如果老师没有足够重视情感的培养,那么情感教育就很难达成。[5]美是可感受的,但也有显隐之分,隐形的美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有意识的提炼和渗透,通过预设与生成的课堂活动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鉴赏美,从而提升创造美的能力。

3.不吝引用古诗词和谚语。古典诗词本身饱含韵律,富含意境,谚语本身简明扼要,朗朗上口,均能形象描述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的复杂微妙的关系。如“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中的向性运动,“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中的应激性,是生物适应环境的表现,“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之中的竞争现象,“螳螂捕蝉黄雀在后”之中的捕食关系,体现了共同进化,蕴含了对立统一美;“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中的物质循环现象,以及“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中萤火虫发光时ATP与ADP之间的转化现象,均体现了变化与平衡美,这些赞美生灵,歌颂自然的诗歌,有助于活跃学生思维,加深对生物学原理的理解,也是培养学生人文精神的重要载体,让生物课堂洋溢着美。

4.善于利用本地自然资源。校园的四季变化、常见植物的花叶、鱼塘的生态环境、草地中“护草标语”,还有巢湖生态环境的和谐统一等,都可以作为自然美教育的重要素材,增强主人翁意识,增强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意识。

5.加强开展实验实践活动。教师要鼓励学生自己动手,在生活中观察生物现象,如自己或小组合作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体验简洁与多样美,通过饲养小动物、种植绿植、参加社会环保实践、开展趣味实验等了解并体会生物与自然的和谐。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稿)[S].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03:3.

[2] 吴家荣.美学与美育[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12:41,213.

[3] 路桥.浅析中学生物学教学中的美学因素[J].学科教育,2013(4):48-49.

[4] 丁来先.自然美的审美人类学研究[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27-29.

[5] 王德艳 于长春.美学在生物教学中的应用探究[J].才智,2014:24-25.

The Classification and Thoughts on Natural Beauty Education Materials in PEP

SUN Qi1,2, SUN Xian2, XU Chuanyi3, XU Zhongdong2

(1.FeixiMiddleSchool,Feixi231200,China;2.SchoolofLifeScience,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3.HefeiNo. 1MiddleSchool,Hefei20601,China)

Natural beauty materials in PEP is helpful to carry out aesthetic education, infiltrate life and health education, and natural harmony education. According to the biological integrity of biological materials involved in the four concepts of life: structure and function, evolution and adaptation, steady and balanced view, material and energy view, the natural beauty is divided into simple and diverse beauty, opposition and unity of beauty,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coordination of beauty, change and balance of beauty, and the four pairs of natural beauty module are summarized to expect more biology teachers get involved in the biological sciences in the natural beauty and other aesthetic forms to improve students' biological science core literacy and interest in learning life science.

Biology in senior high school; natural beauty; educational materials; science literacy

2016-12-30

合肥师范学院2015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

孙 琦(1982-),女,肥西中学中教一级教师,合肥师范学院15级硕士研究生。

[*通讯作者简介] 徐忠东(1965-),男,合肥师范学院生命科学学院教授。

G63

B

1674-2273(2017)03-0125-03

猜你喜欢
合肥科学素养美育
合肥的春节
合肥的春节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如何培养学生真实记录的科学素养
践行美好教育 培养科学素养
如何在日记写作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关注实验数据 提升学生科学素养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美育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