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培蓓,胡玉娟,曹风云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基于翻转课堂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研究
施培蓓,胡玉娟,曹风云
(合肥师范学院 公共计算机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针对传统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在课程设置、学生自主学习、考核评价等存在的问题,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并提出合理的课程评价体系。实践研究表明,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对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与协作创新能力有较大的提升。
翻转课堂;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
目前,应用型本科院校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教学与社会需求脱离、理论重于实践、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实践教学内容不系统等现象。究其根源,主要是由于我国优质教育资源短缺,创新体制僵化,教学模式单一等原因导致。虽然各高校都在进行教育教学改革,但是收效甚微。若想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必须从教学模式和教学思路上入手以求突破。
翻转课堂改变传统教学模式被广泛关注,它起源于美国,是一种由教师创建教学视频,学生在家或课外观看视频讲解,然后再回到课堂中进行师生、生生间面对面的分享,交流学习成果与心得,以实现教学目标的教学形态。翻转课堂与传统教学模式相比,具有突破教学局限、重构教学结构、提出新的教学理念等方面的优势,已成为重要的教学方法。
基于翻转课堂的教学模式被众多学者实践应用[1]。2015年,由哈尔滨工业大学等[2]23所大学联合组建中国高校计算机教育MOOC联盟,提出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模式,在多所大学进行大规模MOOC+SPOCs的教学实践活动。卜彩丽等[3]采用文献计量法,对翻转课堂的现状和特征进行分析总结,提出四个结论和建议。李成严等[4]针对翻转课题的考核评价体系,用模糊层次分析对评价结果进行综合测算,给出指标计算方法。针对计算机基础课程改革,薛云等[5]提出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构建“四个三”教学模型,并以此模型为基础进行教学实践。张昱等[6]提出以培养学生自学学习能力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从理论、实验和作业等多个环节结合实际进行教学实践。王健庆等[7]针对医学院校计算机作业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提出基于翻转课堂的互动式教学研究模式。
论文引入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精心设计课前、课中和课后3个教学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合理设置考核评价体系,以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
计算机基础课程作为全校的公共计算机课,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存在如下问题:
(1) 学生差异性难以兼顾
由于地区差异性的影响,刚入学的新生计算机基础能力参差不齐,传统教学模式难以进行个性化教学,导致基础差的学生丧失学习兴趣,而基础好的学生不能满足现有知识需求。部分学校采用分级教学方式,但收效甚微。
(2) 教学模式单一,教学互动性差
计算机基础课程的课时相对较少,教师只能根据教学大纲将所有知识呈现给学生,教师和学生的互动性较少,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差。
(3) 缺乏过程性考核和协作能力反馈
计算机基础作为实践性较强的基础课程,传统评价主要以期末考试为主,缺少对过程性考核的关注。目前的评价考核方式对实践、讨论、协作等能力都缺乏有效的评价,而这些能力更能反映学生的自主性和创新性。
相比于传统教学模式,翻转课堂的优势如下:
(1) 调动学生自主学习性
翻转课题彻底改变学生被动听课的局面,教师设计课前任务,学生带着问题自主学习。学生可以自由选择时间和地点进行视频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可以多次学习,解决传统教学模式中的个体差异性问题,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积极性,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新性,提高学生独立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真正做到以学生为主,教师为辅。
(2) 增加师生、生生间的互动交流
传统的课堂教学师生之间沟通交流有限,实行翻转课堂极大提升了课堂师生的互动,通过小组讨论,实现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也让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参与课堂教学,远离手机、电脑的诱惑,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风气。互动交流有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
(3) 形成能力趋向的考核机制
实施翻转课堂后,学生的学习过程被全程考核,学生的平台作业完成情况,参与课堂讨论,作品设计,期末作业都将纳入考核体系,这样的考核更为全面合理,有利于应用型和创新性人才的培养。
采用双师教学形式进行,即学生在课下进行网络学习,指导教师根据教学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在线辅导答疑,并利用一定学时进行线下课堂讨论、辅导答疑、测试等,力争形成与混合式学习、探究性学习等教学方法相重叠的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促进学生自主学习、个性化学习,让学生通过实践获得更真实的理解和体验。
笔者以Office办公软件为例介绍新型翻转课堂教学模式,采用“知途校园慕课云”在线学习平台进行线上慕课学习,精心设计课前、课中、课后三个阶段的任务和目标。图1给出学习进度安排表。
图1 学习进度表
学生的学习流程如图2所示,包括注册登录,在线听课、在线测试、在线讨论、线下实践、在线课程考核、系统考核和获取学分等8个部分。
图2 学生学习流程
3.1 教学模式设计
(1) 课前阶段
教师根据创建在线学习任务单,通过网络平台上传微课视频和辅助教学材料。视频播放一般控制在10-15分钟,突出教学重点,包括基础知识讲解、案例展示及开放性问题。辅助教学材料包括教学课件、课程大纲,教学计划、课前作业等,使学生更好的了解每个单元的知识结构及重难点划分。另外,考虑不同基础的学生差异情况,教师提供两种等级资源供不同需求的学生学习。
学生登录网络平台,明确学习任务单,进行在线自主学习,包括视频学习和课件学习。自主学习完成后进行在线学习评价,直至达标。对于自主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学生可以随时通过网络平台与教师学生互动交流,一般先在小组内讨论。
(2) 课中阶段
课中学习主要以学生为主,教师作为引导者组织学生分组讨论。首先,教师对在线学习的情况进行总结和评价,对存在的共性问题进行梳理、解答。问题解答可以采用小组讨论形式,由他人完成解答,提高课堂互动交流的气氛。接着,教师根据知识点难易程度依次抛出课堂任务和研讨题目,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由组长协调组员参与问题讨论和发言。教师把握分组讨论进度,对各小组讨论给出适当的建议。然后,小组完成任务实施,教师组织各小组进行成果汇报并进行成果评价,包括小组内部评价、小组与小组之间的评价。最后,教师对各小组进行点评,梳理重难点知识,对讨论引出的知识点进行补充和拓展,总结本次学习过程。
(3) 课后阶段
教师总结课中学习的课堂讨论问题、小组汇报材料,针对学生掌握情况不佳的知识点,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话题,组织讨论并辅导答疑。教师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在线学习情况等各个环节的表现,给出平时成绩。学生进行拓展学习,展示实践成果,完成知识的内化。
3.2 教学评价
课程评价体系如图3所示,包括平时成绩50%,实验成绩20%和期末考试30%。其中,平时成绩包括在线学习40%,课堂表现(含讨论、提问、动手能力、举手发言、抢答等)10%。实验成绩包括章节测试5%和课程作业15%。在线学习成绩包括课件浏览、客观练习、主观练习、线上考试等几个部分。
设计这种评价体系目的在于多元化考核学生的各种能力,降低传统教学模式中期末考试的比重,重视学生在线学习、课堂表现、实验成绩、期末考试等各个环节的综合表现。
图3 课程评价体系
3.3 教学效果分析
经过一学期的翻转课堂教学实践,从“知途校园慕课云”网络平台导出本学期学生在线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分析,从图4可以看出,学生在线学习参与度良好,主观练习成绩大部分都较高,这说明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实践创新能力得到较大提升。
图4 在线成绩统计
根据图3的课程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通过对最终成绩统计分析,如表1所示我们发现及格率占89.4%,80分以上的比例占67.9%,优秀率占14%,总体成绩分布合理。结合图4可以看出,不及格学生大多在线上学习成绩较低,大部分学生的线上成绩得分较高。
表1 学生成绩分布表
我们在课程结束后进行问卷调查,进一步了解学生对翻转课堂模式的学习情况,85%以上的学生认为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的自我学习能力、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与此同时,采用分组讨论有助于提高学生团队合作意识,对个人的语言表达能力、协作创新能力有很大帮助,在一定程度上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虽然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一定的成效,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改进:
(1)改进学生的评价与激励机制,学生的最终成绩与线上学习参与情况强相关,教师需要合理的安排教学任务,通知到每一个学生。对于学生的在线表现给予合理的点评和鼓励,对于参与度较低的学生需要实时跟踪其学习情况。
(2)合理设计课堂教学环节,分组讨论的课堂任务和研讨题目需要精心设计,应具有可讨论性和发挥性,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互动情绪。另外,分组讨论的流程和时间需要照顾到大部分学生,让每个学生真正参与到课堂教学中来。
经过一个学期的教学实践,应用翻转课堂模式用于应用型本科学校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大力推动教学方法改革,突破课堂的时空限制,促进教学方式的多样化和学生个性成长。同时,促进教师提高知识储备,提升教学能力,提升将现代技术融入教学的水平,逐步适应在线授课过程,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更新教育观念。教学评价兼顾线上学习、课堂讨论、学生创新能力等多种过程性因素,满足应用型本科学校对人才培养的要求。通过问卷调查和教学效果分析,实践结果表明翻转课堂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效,积累了宝贵的教学经验。下一步笔者将针对大规模实施翻转课堂教学存在的问题进行研究,如教学内容划分、实践项目设计等。
[1] 蒋卓轩, 张岩, 李晓明. 基于MOOC数据的学习行为分析与预测[J].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15(3):614-628.
[2] 战德臣. “大学计算机”“MOOC+SPOCs+翻转课堂”混合教学改革实施计划[J]. 计算机教育, 2016(1):12-16.
[3]卜彩丽, 孔素真. 现状与反思:国内翻转课堂研究评述[J]. 中国远程教育, 2016(2):26-33.
[4] 李成严, 高峻, 唐远新,等. 翻转课堂教学评价体系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5(11):100-103.
[5] 薛云, 郑丽. 基于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反思[J]. 中国电化教育, 2016(5):132-137.
[6] 张昱, 李金双, 徐彬,等. 以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为目标的大学计算机课程教学改革[J]. 计算机教育, 2016(9):103-105.
[7] 王健庆, 李志敏. 医学院校计算机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互动教学方法研究[J]. 计算机教育, 2016, 255(3):85-87.
Research on Teaching Reform of Computer Basics based on Flipped Classroom
SHI Peibei, HU Yujuan, CAO Fengyun
(DepartmentofCollegeComputerTeaching,HefeiNormalUniversity,Hefei230601,China)
Aiming at the problems existing in the traditional computer basic teaching mode, such as curriculum setting, self-access learning, evaluation, this paper introduces the teaching mode of flipped classroom, designs teaching tasks and goals before class, in class and after class, and then proposes a reasonable curriculum evaluation system. Practical research shows that the flipped classroom mode has been greatly improved students' self-access learning ability and collaborative innovation ability.
flipped classroom; basics of computer; teaching mode
2017-01-10
安徽省重大教学改革研究项目(2015zdyj200)、安徽省质量工程项目(2015mooc069);安徽省高等学校省级自然科学研究重点项目(KJ2017A926)
施培蓓(1983-),女, 安徽无为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数据挖掘、人工智能。
TP391
B
1674-2273(2017)03-007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