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翠玲
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感染预防措施及疗效分析
黄翠玲
目的探究集束化护理干预在静脉输注所致静脉炎感染预防措施及疗效。方法94例静脉输注发生静脉炎患者, 按护理方式不同分成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施行常规护理, 研究组施行集束化护理。观察比较两组并发症及生活质量。结果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38%, 其中穿刺点感染2例、血栓1例;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53%, 其中穿刺点感染9例、血栓3例;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3, P<0.05)。研究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491、11.3553、6.2815、8.7674, P<0.05)。结论静脉输注导致静脉炎的患者采取集束化护理不仅能有效降低感染率及血栓发生率, 还可有效提高临床疗效及生活质量, 具有推广价值。
静脉输注;集束化护理;静脉炎;感染;预防
静脉输注为临床护理操作中重要内容之一, 也是临床疾病治疗重要手段, 而对危重疾病者留置针能随时开启静脉通道, 有助于紧急抢救措施的实行[1]。但由于长期置管造成一些不良影响, 其中常见有静脉血栓、静脉炎及导管堵塞等,是引发局部感染与菌血症主要因素, 因此临床需进行有效护理。为探究集束化护理措施应用于静脉输注引发静脉炎患者预防感染发生的效果, 针对性选取本院2014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收治的94例静脉输注发生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分析, 并作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2月1日~2016年3月31日收治的94例静脉输注出现静脉炎患者临床资料行分析, 患者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研究方案经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批准, 按照护理方式不同将患者分成对照组(47例)与研究组(47例)。对照组中男女比例24∶23, 年龄31~59岁, 平均年龄(48.69± 5.90)岁;留置针时间7 h~8 d, 平均留置针时间(4.14±0.68)d。研究组男女比例23∶24, 年龄32~60岁, 平均年龄(48.98± 5.87)岁;其中留置针时间8 h~8 d, 平均留置针时间(4.32± 0.71)d。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纳入及排除标准 纳入标准:均为静脉输注留置针患者, 并发静脉炎自愿进行研究。排除标准:不配合治疗者,无法实行有效沟通, 精神病者。
1.3 方法 对照组予以常规护理:主要包括严格无菌操作,采取碘伏棉签进行穿刺点、导管、周围皮肤消毒。研究组予以集束化护理:①首先护理人员对患者出现静脉炎原因进行分析, 并予以总结评价, 将其作为循证依据, 然后制定出针对性护理对策。②加强对护理人员静脉留置针操作与维护技术培训, 熟练掌握并规范执行相应操作, 选取技能水平较好护理人员对相应静脉炎患者进行护理。③静脉置管前予以严格消毒, 再次输液需将输液口进行消毒, 然后连接至输液导管;根据患者个人情况及时拔针, 缩短留置时间, 降低血栓并发症的发生。④护理人员需对各型号留置针优缺点进行了解, 穿刺部位选取血管弹性好、易于固定处, 避免选择下肢血管, 降低静脉炎发生率。⑤规范置管以及封管, 严格控制在进行封管时的速度, 从而减少静脉炎的发生。⑥在留置针期间每日进行穿刺周围皮肤碘伏消毒1次, 按照贴膜污染的程度进行更换敷贴, 发现污染时需行彻底消毒, 减少静脉炎患者发生感染;注意患者留置针的顺畅情况, 根据患者的血管、病情情况予以相应输注药物浓度控制, 减少并发症发生。
1.4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2]观察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包括静脉炎、穿刺点感染、血栓等。比较两组生活质量评分,采取GQOLI-74评分标准分为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及生理功能四维度, 分数越高生活质量越好。
1.5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 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6.38%, 其中穿刺点感染2例、血栓1例;对照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为25.53%, 其中穿刺点感染9例、血栓3例;研究组患者的总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6.4253, P<0.05)。见表1。
2.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研究组患者的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评分均高于对照组,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t=11.4491、11.3553、6.2815、8.7674, P<0.05)。见表2。
表1 两组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n(%)]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表2 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
注:与对照组比较,aP<0.05
组别例数物质生活状态心理功能社会功能生理功能对照组4716.35±1.0915.76±1.3514.81±2.4415.28±1.90研究组4718.96±1.12a18.83±1.27a17.54±1.71a18.05±1.04at 11.449111.35536.28158.7674 P <0.05<0.05<0.05<0.05
集束化干预将具循证基础的护理与治疗方法集合在一起, 其目的在于采取最优干预方式促进患者最大程度减少危害, 整合后护理措施对于患者临床治疗及预后具良好促进作用, 静脉输注发生静脉炎患者应用集束化干预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感染及其他并发症[3]。因此, 本研究现就采取此护理方法取得的临床效果进行分析, 旨在为其护理方案制定提供可靠循证依据。
本研究中, 研究组总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 研究组生活质量与对照组相比均较高, 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次研究结果与王琼等[4]相似, 表明应用集束化护理能够有效降低静脉炎发生率, 改善患者生活质量。静脉输注患者发生静脉炎的主要因素有血管粗细、药液性质、封管等, 其中血管越细静脉炎发生几率越高, 而远端的发生率高于近端, 这和远端的血液回流速度较慢, 血液滞留于血管内, 易造成血栓。因此集束化护理中, 护理人员在进行静脉选择时应尽量选择粗大的近端血管, 且加强对护理人员穿刺技术与维护措施等技能知识培训, 提高护理质量[5]。输入为刺激性药物或者高渗性药物会对血管壁产生刺激, 造成血管痉挛与收缩, 因而集束化护理操作过程, 护理人员根据患者实际, 行药液浓度及输注速度调节, 从而降低静脉炎发生率。此外, 护理人员在进行各项操作时严格按照无菌原则, 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均消毒;根据患者情况行留置针保留必要性,缩短导管留置时间。在留置针期内对穿刺周围皮肤每日行1次碘伏消毒, 观察贴膜污染的程度予以敷贴更换, 当出现污染时需对患者穿刺部位、导管等行彻底消毒, 从而预防感染[6-9]。护理人员需关注患者留置针是否通畅, 选择科学有效固定方式, 封管操作严格规范执行, 防止血栓形成堵塞管道, 从而诱发静脉炎。另外, 要严格封管速度的控制, 封管的速度过快会造成血管内部的压力增大, 使得血管壁的通透性加大, 引发静脉炎等一系列并发症。研究受各种因素影响,未对护理效果及预后作详细分析, 需再行进一步研究。
综上所述, 静脉炎患者予以集束化护理可以有效减少静脉炎感染的发生, 有助于患者临床疗效与生活质量的提高,具临床推广与应用价值。
[1] 刘淑丽, 张凤娃, 刘宗淑, 等.PICC常见并发症及护理策略综述.卫生职业教育, 2015(19):139-142.
[2] 林小清, 周错, 陈春燕.集束化护理干预对降低中心静脉置管并发症的效果观察.广东医学院学报, 2014, 32(5):730-731.
[3] 李学勤, 陈虹, 王缘.集束化干预预防PICC置管患者静脉血栓形成的研究进展.护理学杂志, 2014, 29(5):94-96.
[4] 王琼, 王静静, 马丽, 等.集束化管理对静脉留置针预防静脉炎的护理研究.颈腰痛杂志, 2014, 35(6):464-466.
[5] 王煦, 翁卫群.经皮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堵管原因分析及应对策略.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0):200-202.
[6] 张娟, 宁晓东.集束化护理策略在中心静脉导管置管患者中的应用.护理学报, 2014, 21(2):17-20.
[7] 罗扬, 周燕群.集束化护理对儿科静脉留置针所致静脉炎发生率的影响.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4, 18(10):129-130.
[8] 卢群亮, 陈敏贤.集束化干预对新生儿静脉留置针导致静脉炎的影响.延边医学, 2014(24):128-129.
[9] 张希苗, 孙宝侠.集束化护理在预防外周静脉留置针静脉炎中的应用.泰山医学院学报, 2016, 37(10):1194-1196.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fficacy analysis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HUANG Cui-ling.
Guangzhou City Conghua District Aotou Town Center Hospital, Guangzhou 510940, China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reventive measures and efficacy analysis of cluster nursing intervention in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MethodsA total of 94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were divided bu different nursing modes into control group and research group, with 47 cases in each group.The control group
conventional nursing, and the research group received cluster nursing.Observation and comparison were made on complications and quality of life in two groups.ResultsThe research group had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6.38%, and the control group had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s 25.53%.The research group had significantly lower total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χ2=6.4253, P<0.05).The research group had higher physical life status, psychological function, social function and physiological function score than the control group, and their difference had statistical significance (t=11.4491, 11.3553, 6.2815, 8.7674, P<0.05).ConclusionFor patients with phlebitis caused by intravenous infusion, the implement of cluster nursing can not only reduce the rate of infection and the incidence of thrombosis, but also effectively improve the clinical efficacy and quality of life.So it has promotion value.
Intravenous infusion; Cluster nursing; Phlebitis; Infection; Prevention
10.14164/j.cnki.cn11-5581/r.2017.14.087
2017-05-25]
510940 广州市从化区鳌头镇中心卫生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