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彩霞
(江苏省泰兴师范附属小学)
与《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一书初次见面,脑中快速搜索关键词:论语、思想、教育智慧。《论语》是知道的,古有赵普留下“半部论语治天下”的传奇,今有孔子教育方针广为流传的盛况;“思想”是需要的,高屋建瓴、高瞻远瞩方能做出正确决断;教育智慧更是教育者必不可少的,也是要一以贯之努力追求的。这几个词组合在一起,就成了我提高专业素养亟待需要的一本精神食粮——《用〈论语〉思想提升数学教育智慧》。
正像作者所言:捧起这本书,便捧起了他的一颗心,一颗真实、忐忑、疲惫的心,殊不知,捧起这本书的同时,也同样捧起了读者一颗期待、虔诚、向往的心。带着这样的情感,我学习了三遍,每一遍都有不同的感悟,似顽皮的孩童在蹦跳着捡拾麦穗,陡然不经意间发现,在满眼金黄中还隐藏着一颗大的,惊喜不言而喻。
三十句话被三十句白话文生动注解,被三十个故事倾情演绎,被好多案例准确诠释,这里凝聚着作者多少的心血,蕴含着他多大的智慧呀!且不说作者精辟的思想见识,每句话都能衍生出教育问题;也不说清晰的脉络是那么一气呵成,小标题联中有分;更不说文笔的老道熟稔,时常跌宕起伏中峰回路转;单就那么多引经据典,便让你我陡生敬意,有古文,有诗,有外国名著,有哲学,也有佛法。
想作者定是根据《论语》先后顺序来进行描述的,一至十一章选自《学而》,十二至二十一章选自《为政》,二十二、二十三章是关于《八佾》的作品,二十四至二十八阐述自《里仁》,最后两章来自《雍也》。我更愿意将其分成四部分:从本源,娓娓而谈数学之道(第三、九章);教者见贤思齐、不断提升自身修养(第四、五、七、十五、十七、二十五、二十七章);先做人,再做学问(第六、八、二十、二十八章);数学教学,智慧藏于课堂(其余十七章)。
如何教数学是该书的主旨,占据着一大半的篇幅,也将数学课堂中会遇到的方方面面问题阐述得淋漓尽致。特别感动的是作者将评讲试卷这一小的细节问题也作为一章,从误区到对策,一一和盘托出,为我解开了困惑很久的疑虑。我以前评讲试卷总是铆足了劲,抓住点滴时间,讲得声嘶力竭,才基本完成任务,后检查学生订正,发现效果并不理想,特别是题目变式后,学生不能灵活运用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我知道,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把整张试卷面面俱到都讲评到,是不现实也不科学的,但就是沒办法突破。现在我明白了做任何事都应注意轻重缓急,讲究“舍”“得”智慧,有所为有所不为,包括评讲试卷。“不是从头到尾,题无巨细,都要一一评讲;不是没有错误的题目或错误少的题目,就不必讲评;不是错误多的题目,就一定要花大力气讲评;不是只对对答案,改正错误即可;不是教师满堂讲评、满堂灌,搞‘一言堂。”这是作者给我的告诫。有了方法就有了指明灯,有了方向。以后大凡有试卷,我总是先行分析,看看卷子上各个题目考查的什么知识点,哪些知识点属于记忆类的,一带而过;哪些知识点需要进行延伸和梳理,要延伸到什么地步,有哪些变式的类型,需要梳理什么知识点,形成什么样的知识网络,我都一一记录,做到心中有数。改试卷时也要看看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和考试中暴露的问题,做适当统计。讲试卷时,我先挑错误率高的题目和一些典型题目进行集中讲解,后遵循分类指导的思想,让优等生给稍微差点的学生讲解,中等生相互讲解剩余的题目,这样更能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诱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发现试卷中的问题,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这学期五次单元测试,试卷评讲效果一次比一次好,我充分感受到“使民以时”的真谛,心里好不乐哉!
乐的还不仅于此,最关键的是自己开始不自觉地用《论语》来指导教学。不再停留于背诵一些如“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敏而好学,不耻下问”等耳熟能详朗朗上口之句了,而是站在一个教育者的立场,挖掘这些话背后的哲理,也试着用作者的“信其言、解其语、行其道、证其果”的体例,来验证其在教育中蕴含的真正道理。我想,读一本书,去掉其间知识性的成分,再也没有比照着去做、内化为行为影响力更大的了,而它,就有。
本立道生,功到自然成。教育就如源泉,思想犹如溪水,泉源丰盛而不枯竭,溪水自然活跃不歇。同样,思想的不停流淌也会汇集成无数的教育火花。一本书看完了,一种思想渗透了,前进的步伐不能就此停止了,整好行装,向下一本书出发……
参考文献:
[1]钟爱娜.《论语》中德育方法的当代价值研究[D].广西大学,2012.
[2]姜曼.《论语》的思想政治教育价值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4.
编辑 白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