谢美尼
(福建省厦门市同安区洪塘头小学)
摘 要:新课程标准指明了习作方向:“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写自己想说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见闻、感受和想象。”“学着课文写”,不是愚昧地东施效颦,而是自我的、灵动的、创新的“学写”。
关键词:留心观察;感悟生活;阅读时尚;学写
有这样一只虾,非常羡慕螃蟹身上有时透着鲜艳的红色。螃蟹告诉虾,它常常在沙滩阳光浴,当火辣辣的阳光照耀着它的時候,身上就会红光四射。虾听后,兴高采烈地跃上岸,也学着螃蟹欣欣然沐浴阳光中,结果却被太阳晒死了……
这只虾盲目地跳到岸上去晒太阳,迷失自我,酿造了悲剧。反观我们的“学着课文写”,单纯地以课文习得的习作方法邯郸学步,并非习作之道。新课程标准明确指出习作要求:“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因此,我认为,“学着课文写”,不是愚昧地东施效颦,而是自我的、灵动的、创新的“学写”,其散发的香气才能致远!
一、“感悟”是“学写”的根,应独特、细腻
树要郁郁葱葱,根是本。习作要异彩纷呈,孩子就要热爱生活、发现生活、感悟生活,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这是习作感悟的来源。感悟要深刻,要有锐利的眼、灵敏的耳鼻,更要有一颗独特、细腻的心,这是习作的根。
譬如,写自己喜欢的植物或动物,我都是先让孩子走“进”喜欢的植物、动物,并翔实观察、记录、想象。孩子有真切的观察与体验,有物可写,习作才会精彩。
如,《泡绿豆》观察日记,有孩子写“豆子的外层膜脱掉了,露出了光滑的‘肚子,白白的。有一颗豆子的‘肚子上方裂开了一条超细的缝。缝的里面钻出了一个小尖芽儿。”“我闻了闻,一股酒精味扑面而来。好臭啊!爸爸跟我说,这是豆子无氧呼吸,发酵了。”……
又如,有孩子写“我家有一只鹩哥,尖尖的嘴巴啄起面包虫来非常轻快又神准。每次我拿面包虫喂它时,我都教它‘你好!你好!它就会‘啊啊地回应我。虽然它还不会说话,但我还是很开心。”……
这样观察植物、动物的习作有见、闻、听、悟,还需要方方面面的拘泥的习作方法指导吗?这样的习作可谓独树一帜,是自我灵动的,也必将会“百花齐放”!
二、“阅读”是“学写”的茎,应成为时尚
张小砚说:“要么旅行,要么读书,身体和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
翁森说:“落花水面皆文章,人生惟有读书好。读书之乐乐何如,绿满窗前草不除。”
只要快乐实践,快乐阅读,我们就能快乐习作。阅读是“学写”的茎,是为“学写”输送语言积累与运用、开阔视野、丰富想象、提高品位等“厚积薄发”的养料。我们要时时刻刻营造“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浸润式阅读氛围,引导孩子进行大量课外阅读,让阅读成为我们当今的“时尚”。
鼓励老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家长和孩子一起阅读;鼓励诵读国学经典,阅读课上或课外开展各种学生感兴趣的阅读活动;鼓励定期推荐优秀的读物;鼓励教给孩子细读、跳读、复读、精读、略读等阅读方法。
爱上阅读,孩子们习作如行云流水,淋漓尽致。如,有孩子在介绍“我的家”时信手拈来:“家就像一个保护罩,它不是一个华丽的建筑,也不是雕龙画凤的别墅,它只是三五个陪你疯,陪你闹,这才是家,一个幸福的家。”“或许,你觉得天黑过不去了,但,天终究会亮。闭着眼睛是天黑,害怕面对是天黑。路很长。睁开眼,家就在眼前。”……
真是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万卷始通神啊!这样自我灵动的、创新的感悟语言与孩子的大量阅读密不可分!
三、“仿写”是“学写”的叶,应指导有方
如果习作方法能运用自如,那么一篇有根的习作就会枝繁叶茂了。课内教材都是经典文章,学着课文写,由课内阅读到课外阅读,有法可循,孩子习作将熠熠生辉!
如,在布置孩子观察最喜欢的一种植物后,我是这样引导孩子学着人教版三年级下册《荷花》课文写的:
1.仿写“几个段落”。学着写四个段落,孩子一目了然;
2.仿写“开头与结尾”。学着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四要素“开门见山”;
3.仿写“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学着用“有的……有的……有的……”排比、拟人、比喻等修辞手法写所观察到的植物形态或颜色。
有孩子这样仿写:“山上有几株木麻黄,青绿的树叶长长的,一节一节的,像极细极细的竹子。木麻黄叶层层叠叠,这儿一簇,那儿一团,有的像女孩儿的长头发,有的像刺猬后背的刺,有的像开放的向日葵,露出了小指般笋尖似的果子。”……
4.仿写“展开丰富的联想”。孩子的想象是奇特的,仿写中趣味横生,一发不可收拾——“这么多株的木麻黄像保护太空站的赛尔号守卫者……小鸟从我头上飞过,告诉我飞行的历险记;蚂蚁在我身上停留,告诉我它要在我这儿做窝安家;毛毛虫从我脚下钻过,告诉我变成蝴蝶的美好……”
当然,每一篇文章的结构层次、语言特点、表达特色各有千秋,我们要做有心人,引导孩子去发现、归纳与学写。
参考文献:
[1]陈枫.快乐阅读让学生的作文流光溢彩[J].语数外学习,2012(5):104.
[2]李志伟.快乐阅读快乐习作[J].北京教育(普教版),2013(10):67-68.
编辑 郭小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