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磊 宋英凯 刘海艳* 陈斌 刘丛丛
1.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产科,北京 100080 2. 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放射科,北京 100080
孕妇在妊娠期间受各种因素的影响会有不同程度的骨密度减低,骨质变脆,使得孕期及产后骨质疏松症的发生率有所增加,影响孕妇以后的健康生活;同时,也会影响胎儿骨骼的形成及出生后的体格发育。尤为重要的是,由于钙对新生儿的智力与神经系统发育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所以缺钙会直接影响孩子的智力发育,缺钙的新生儿免疫系统差,出生后易体弱多病。随着“全面二胎”政策的放开,4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越来越多。已经过了30~39岁峰值骨量的她们,骨健康情况如何呢?本文对此作一调查,报道如下。
2014年10月至2016年8月在北京市海淀区妇幼保健院建档并行早孕期超声骨密度检查的40岁以上(≥40岁)高龄孕妇112人,平均年龄(42.1±1.5)岁(40~46岁),共有初产妇44人,经产妇68人,为A组。为与其对照,按1:2配比,选取同期35~39岁高龄孕妇224人,为B组,其中初产妇108人,经产妇116人。34岁及以下(≤34岁)孕妇224人,为C组,共有初产妇128人,经产妇96人。所有孕妇于孕10~12w测量桡骨超声骨密度,孕妇无骨折史,骨代谢性疾病史及特殊职业史,未服用激素等影响骨代谢药物。
查阅病例资料,询问产妇病史,记录下所有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早孕期生化指标的血钙、血磷值。
采用以色列SUNLIGHT OMNISENSE阳光超声骨密度仪7000P,按操作常规进行规范操作,由专人进行骨密度测量。测量部位为桡骨近腕部1/3段,检测桡骨超声波传播速率(speed of sound,SOS),以超声传播速度SOS反映骨骼强度。骨量减少、骨质疏松判断标准源于仪器自动扫描成像后自动计算出T值(与健康成年人群的平均值比较),定义如下:T值>-1为骨质正常,-2.5 所有孕妇还常规进行了早孕期生化检查,包括血钙、血磷的检测。生化检测采用BECKMA COULTER公司的Unicel Dxc 8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检测。 骨量正常87人,占77.7%,骨量减少22人,占19.6%,骨质疏松3人,占2.7%,具体SOS值及T值见表1。 表1 40岁以上高龄孕妇骨健康情况Table 1 The bone healthy condition of pregnant women above 40 years old 比较3组孕妇孕前体重指数(BMI)、早孕期SOS值及T值,3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差异(P>0.05)。但可以看出随年龄增加,孕前体重指数逐渐增加,具体见表2。 表2 3组孕前体重指数及骨密度比较Table 2 Comparison of BMI and BMD among the three progestational groups 比较3组孕妇早孕期血钙、血磷及总蛋白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3。 表3 3组孕妇生化指标比较Table 3 Comparison of biochemical data among the three groups 试验组112名高龄孕妇,共有初产妇44人,经产妇68人(其中分娩一次者65人,分娩2次者 3人),比较她们的骨密度情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4。 表4 初产妇和经产妇的骨密度比较Table 4 Comparison of BMD between primipara and multipara 孕妇孕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值呈正相关(r=0.418,P=0.008),孕次、产次、孕妇年龄与骨密度值无明显相关性(P>0.05)。 文献报道,美国2012年35岁及以上生育第一胎的女性是40年前的9倍[1],高龄产妇尤其是40岁以上的产妇,其胎儿染色体异常、妊娠高血压疾病、胎儿畸形、胎盘植入、产后出血、前置胎盘以及早产的风险明显增加[2-3]。有文献报道,北京地区女性在30~39岁是峰值骨量时期,峰值骨量过后,骨密度随年龄增加而降低,骨质疏松发病率随之升高[4]。也有文献报道,40岁以上孕妇骨密度较年轻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5]。本文研究表明,40岁以上孕妇的早孕期骨密度与40岁以下的孕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考虑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1)研究对象差异:文献[4]研究的是体检女性,且40岁以上组(年龄40~49岁),而本文研究的是孕妇(年龄40~46岁),平均年龄(42.1±1.5)岁;(2)随年龄增加,孕妇体重指数有所增长,而本研究显示,孕妇的孕前体重指数与骨密度呈正相关。(3)高龄孕妇年龄大,生活阅历丰富,平时注意补钙,且孕妇在早孕期常常口服多种维生素,其内含有钙。而年轻孕妇和未怀孕女性往往对补钙不太在意。 尽管骨密度与年轻女性无差异,但本文研究对象的骨健康情况仍不容乐观。本研究中,骨量减少占19.6%,骨质疏松占2.7%,这与妇女妊娠期可能会出现的骨钙代谢改变相符合。妊娠是一个复杂的生理过程,由于孕期存在高水平雌、孕激素,其对骨骼具有保护性作用。另一方面,孕期由于胎儿在生长发育中需要大量的钙,导致女性负钙平衡,引起骨峰值下降,增加女性骨质疏松症发生的风险。妊娠期胎儿的生长发育需要大量的营养物质,整个孕期胎儿骨矿化需要从母体吸收约30g的钙。 文献报道,血钙、血磷水平与骨密度无明显相关性[6]。本文研究亦提示血钙、血磷浓度在不同年龄孕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是,虽然血钙浓度并不与骨密度相关,但是依然提倡孕中晚期补钙,因为有研究认为,孕期膳食钙摄入对于维持骨密度水平,预防骨质流失是非常重要的[7]。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妊娠中期孕妇缺钙的发生率达48.2%[8]。妊娠期补钙是满足机体钙摄入需求的重要手段。 对于中青年女性骨密度与孕次的关系,目前缺少相关研究。大量研究认为,哺乳会影响骨密度。Akesson等[9]研究表明,骨吸收从早孕期开始增加并持续整个哺乳期,停止哺乳后逐渐恢复,这是妊娠期和哺乳期发生骨量减少、骨质疏松、骨质软化症的重要原因和基础。Tsvetov 等[10]研究显示:哺乳持续时间与低骨密度显著相关,作者推测延长的哺乳可能使绝经后骨质疏松增加。国内文献亦报道,累计哺乳时间超过12个月者骨密度显著降低[11]。以此推测,经产妇的骨密度应低于初产妇。但本研究显示,40岁以上孕妇的早孕期骨密度与孕次无关。由于本文中经产妇大多为一次分娩史,缺少多次分娩的产妇数据,对于经产妇的骨健康情况,还需更大样本的研究。 40岁以上的高龄孕妇有一定的经济基础,有一定的健康保健意识,她们的骨密度情况与40岁以下的孕妇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她们的骨健康可以采用个体化指导。个体化指导指定期进行骨营养状况监测,根据监测提供针对性的指导。研究表明定期对孕妇进行营养指导能够帮助她们摄取适合的营养,提高钙及其他微量元素的摄入[12],避免低骨密度对母儿的影响,最终提高孕产妇和新生儿的骨健康状况。1.4 统计学处理
2 结果
2.1 40岁以上高龄孕妇早孕期骨健康情况
2.2 各组孕妇骨密度比较
2.3 各组孕妇生化指标比较
2.4 试验组初产妇与经产妇骨密度比较
2.5 所有孕妇一般情况与骨密度相关性分析
3 讨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