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 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

2017-08-05 19:51许红艳
新课程·小学 2017年6期
关键词:对策思考实证研究移动互联网

许红艳

摘 要:孩子的成长成才备受社会关注,汇聚多方期待,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相互促进。尤其是置身移动互联网时代,必须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在增进家校联系中的桥梁和纽带作用,促进“移动互联网+家校中心”这一新型家校共同体的形成,最大程度地确保孩子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家校共同体;实证研究;对策思考

孩子的健康成长和全面成才,需要家庭和学校的共同参与、相互促进。置身移动互联网时代,现代信息技术为增进家校联系搭建了一个及时沟通的桥梁和纽带,这必将促进新型家校共同体的形成。何谓新型家校共同体?简而言之就是“移动互联网+家校中心”,一虚一实,互补互惠。最近,笔者结合在岳阳市岳阳楼区东方红小学家校中心工作实践,就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作了一些粗浅思考。

一、把握意义之重:移动互联网时代尤其需要虚实结合、双向合作,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

随着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现代信息技术为学校和家庭搭建了一座连心桥。只有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家校沟通才会与时携行、实现共赢。第一,破除传统家校沟通的弊端,需要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如何有效开展家校沟通合作,是家长和教师长期关注的焦点问题,但早期家校沟通合作的方式存在很多缺点和弊端,因为传统家校沟通多以家长会、家访、短信等形式展开,但由于学生数量多,教师时间有限,开展家长会和家访需要双方协定合适时间,导致家长会开设次数和家访次数存在很大限制,无法满足所有家长需求,形式大于实质,家长也无法通过这些形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在校情况,也就无法有针对性地开展家庭教育,久而久之,导致效果打折,等等。实行“移动互联网+家校中心”,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能够有效地破除这些弊端,实现家庭与学校的全方位對接与互动。第二,加快促进家校沟通的升级,需要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纵观家校沟通合作的发展历程,从最早的家校练习册到后来的邮件家校沟通,再到现在的短信、微信等家校沟通方式,可以说沟通成本越来越低,沟通信息传达的纪实性和时效性越来越高,而对于沟通双方来说,沟通的体验在逐渐升级。今天,智能手机和移动网络已经非常普及,家校中心通过微信和QQ,可以采集和推送多媒体的数据,让家校沟通变得前所未有的快捷和丰富。因此,加快促进家校沟通的升级,需要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第三,整体增强家校沟通的功能,需要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当前特别需要在家长和学校之间构建一个便于沟通、安全可控的全方位平台,既及时传递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成果,又让家长全面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生活情况;既为家长提供家庭教育、身心健康等多方面服务,又引导家长服务家长、服务社会。顺应移动互联网时代、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建立家校沟通纽带,增强家校沟通功能,这样才能将孩子、家长、老师的心相连,让孩子、家庭、学校的情相融。

二、解析探索之路:岳阳市东方红小学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的生动实践

2010年以来,岳阳市东方红小学认真践行“立足学校、成就孩子、面向家长、服务社会”的理念,借整体迁建之机,充分利用学校资源,在全市率先建立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不久又筹建教育阳光服务站,打造“普惠、快捷、便民、高效”的家校服务平台,畅通教育部门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此后依托移动互联网,借助教育阳光服务平台,致力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以便捷化、规范化、高效化的服务,让广大群众共享教育改革发展成果。家校中心被家长和市民朋友喻为家校沟通互动的“连心桥”、提升家长素质的“加油站”、增进社会和谐的“稳压器”。一是围绕打造家校联盟,建立健全组织。统筹做好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教育阳光服务站的工作,整体推进硬件建设、制度建设、队伍建设,做到有组织、有领导、有制度、有计划、有教材、有活动、有辅导教师,通过开展一系列家庭教育公益活动,进一步建立形成了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教育格局。二是围绕构建和谐校园,加强沟通协调。一方面,依托“中心”的接访登记处和家长接访室,经常与家长进行联系协调,收集家长对学校的建议或意见,每周一次安排到接访室与值班行政人员或教师进行面谈、沟通,把一些问题解决在源头之处,将一批矛盾化解在校门之外。另一方面,除了在“中心”开展活动时辅导家长现代教育新理念、转变家长教育观念,还认真组织老师开展“优秀家长”评选活动,通过树典型,宣传经验,提高了家长素质,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三是围绕提升家长素质,注重贴心服务。依托家校中心的教育书籍阅读区、触摸式多媒体访问中心和家长培训学校,及时为家长提供教育资讯和家庭教育知识,同时定期举办讲座,召开家长会,举办家长开放日活动,促进了家长综合素质的进一步提升。四是围绕建好文明城市,共同落实责任。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社会,利用“3.5”学雷锋活动日、“9.20”公民道德宣传日、“12.5”国际志愿者日等重要时间节点,开展大型志愿服务活动;结合端午、国庆、中秋、重阳等传统节日,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大力创建文明校园,引导创建文明家庭,参与创建文明社区,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此举吸引了湖南卫视等省市多家新闻媒体前来采访报道,《湖南教育》以《东方红小学的“大教育”》为题进行了重点推介。

三、探究改进之策:紧跟移动互联网时代步伐,多措并举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

科学运用移动互联网、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是一项系统工程,必须整体联动、相互配合,必须与时俱进、久久为功。要坚持以服务学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的主观能动性,打造新型家校共同体,使家校沟通合作呈现多赢局面。一是要统筹硬件和软件,在“建”好新型家校共同体上出实招。要一手抓硬件,加强实体化建设。结合教育阳光服务平台建设,在学校醒目位置或便捷场所组建新型家校中心,工作日全天向教师和家长开放,配备专业人员负责日常工作,设立或完善接访登记处、教育书籍阅读区、触摸式多媒体访问中心、家长培训学校和家长接访室等,使之成为家校沟通互动的重要场地。要一手抓软件,构建立体系统、功能完备的网络平台。科学选择或开发一款基于智能手机的移动互联网APP软件,充分利用现代技术手段建立家校沟通合作的桥梁和纽带。必要时,还要构建SDK平台,让学校可以专享移动手机网站,使软件不仅仅是一个家校沟通工具,还有丰富的学习功能包含其中,让学习信息触手可及,让每个人都能随时随地以更低成本和更高效率获取知识。二是要兼顾人脑和电脑,在“管”好新型家校共同体上下功夫。相对于传统家校沟通合作方式而言,新型家校共同体的空间更宽广、内容更丰富,加强管理须臾不可放松。要依托家校中心或其他家校合作平台,建立健全一支相对稳定、专兼结合、功能互补、具有较高专业素养的家庭教育指导者队伍。要充分利用校园网络的优势,重点推介家庭教育理论与经验,最大限度地释放“互联网+家庭教育”的优势。要发挥班主任的关键作用,引导班主任树立正确教育理念,积极履行职务职责,遵循学生身心发展的规律,运用科学的教育方法,特别是依托新型家校共同体,在采取电话联系、手机沟通、建立家校联系簿、面谈、定期或不定期召开家长会、家访等多种方式进行家校沟通的基础上,运用移动互联网进行便捷高效沟通。要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按规定开发、管理、使用好网络平台,确保网络安全。要坚持以制度管人管事,建立健全并认真执行《家长学校工作制度》《家长委员会职责》等制度,确保新型家校共同体有力有序有效运转。三是要协调校内和校外,在“用”好新型家校共同体上求长效。强化“立足学校、成就孩子、面向家长、服务社会”的理念,突出学校和教师在家校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只有由学校引领家庭,由教师指导家长,吸引更多的家长关心并参与学校教育,才能使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相互融合,促进学生健康成长。要为教师提供便捷平台,确保班主任一发布消息,家长们的手机立即就会有提示,可随时随地查看,哪些家长已经签收,哪些家长已经回复,班主任们可以一目了然。要借助新型家校共同体,定期开展“优秀家长”等评选活动,通过示范带动,引导广大家长比学赶超、创先争优,以家长素质的提升促进家庭教育的发展。要坚持围绕中心、服务社会,认真落实各项责任,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重点,进一步增强市民、家长的文明意识,引导和促使广大家长、市民积极创建文明家庭,共同创建文明社区,齐心协力增进社会文明。

参考文献:

孙云晓.孩子,别慌[M].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2012.

注:此论文是湖南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立项课题《社区家庭教育服务指导中心的建设和高效运用》(课题批准号:XJK014BZXX003)的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对策思考实证研究移动互联网
玉雕专业学生专业认同的实证研究
温州小微企业融资环境及能力分析
大数据环境下基于移动客户端的传统媒体转型思路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关于中高职联合办学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