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宝利
一、我国校园足球的开展现状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由教育部和国家体育总局联合组织开展,2009年4月14日,国家体育总局和教育部联合颁发了《关于开展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的通知》及“实施方案”,并于2009年6月10日,召开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工作会议,正式启动了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计划,研究部署开展校园足球活动的有关工作,进一步推动今后一个时期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活动广泛深入的开展。
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首选了44个布局城市,一共2300所学校。涵盖了4个直辖市,13个市级足协,还有22个省和5个自治区,总局这次拨款将近4000万。活动内容包括中、小学校内和校际联赛、足球教师和教练员培训、中小学生足球节和假期训练营等活动。以逐步建立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的四级联赛体系,旨在夯实中国足球的基础。
校园足球运动的开展扩大了学生足球运动的参与面,在小学、初中、高中和大学四个阶段培养学生对体育运动的兴趣与对足球运动的喜爱。活动开展仅两年时间就有多达177万名大、中、小学学生参与足球运动。根据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官方网站2014年1月公布的统计数据,全国已有49个国家级布局城市、3个国家级试点县、82个省级布局城市开展了校园足球活动。参加活动的学校5084所,注册学生运动员19万人。
从数据上我们不难看出,自2009年开展校园足球至今,我国在青少年足球运动开展方面已经取得了比较突出的成绩,但与此同时,我们对于校园足球这一概念的理解却仍存在一定的误区,不能正确认识校园足球的内涵就没有办法更有效地推动校园足球的开展。
二、我国校园足球的内涵分析
1.校园足球是一个长期的、可持续发展的过程。本次校园足球活动已做了2009年到2018年的十年规划,而且具体细节已经布署到每年的工作任务,保证了每年的资金投入,为校园足球活动能持续、健康、有序地开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校园足球应以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兴趣,以学生的全面身心发展为前提,培养学生自己解决问题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3.校园足球要侧重普及,尽可能向全国的学校逐步渐进式地推广,使更多的孩子有机会参与到足球运动中。
三、改善对策
(一)建设文化,培育氛围
1.提高广播、海报与宣传栏的利用率,通过这些舆论手段进行更有效的宣传,为学生营造更浓厚的足球氛围。
2.以“校园足球文化节”的形式开展各种各样丰富的与足球有关的活动,不仅仅是足球比赛的开展,还应该从更广泛的角度考虑,开展一些适合更多学生参与的活动,如足球知识竞赛、足球征文活动等。
3.增加足球比赛的数量,不仅可以开展校内的足球比赛,还可以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与其他学校开展校际友谊赛,甚至可以选择在公共体育馆内开展,从而让社会有更多机会了解校园足球活动。
4.加强社会舆论的引导工作,这需要教育部门、体育部门和新闻媒体的合作,让校园足球真正走向社会,获得社会更广泛的认可和支持。
(二)开设课程,因材施教
任何的教育都必须承认学生的个体差异性,校园足球也不例外,在全面开设足球课程的基础上,我们一定会发现一些适宜从事足球运动的学生,因此学校应该在中高年级的时候开始分层次足球教学,按照学生的个体差异将他们分为几个层次,针对每个层次学生自身的水平和身体条件提出不同的教学要求和目标,以此让学生通过足球学习得到技能的提升和身心的愉悦。
(三)建设场地,合理利用
通过调查我们发现,足球活动场地的缺乏是制约瓦房店市校园足球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对于足球活动场地问题,笔者认为有两点值得探讨:第一是建设问题;第二是管理问题。
足球场地的建设首先需要加大资金的投入。其次,在加大投入的基础上,要制定计划,系统考量全市足球场地分布的问题,使足球场地的布局更加均匀而合理,尤其是在乡镇的布局上,最起码要尽快实现每一乡镇都有1~2块标准的比赛场地。最后,足球场地的建设也要遵循合理适度原则,场地建设要与场地周边的需求紧密结合,切忌一味贪大而浪费资源,在需求小、资金不足的情况下,可以只建设7人制的场地或训练场地,在需求大、资金充裕的条件下,要建设更为大型的場地以满足需要。
在引进人才方面,笔者认为,有两个方面是可以考虑的:一是体育院校瓦房店籍学生的定向培养,深入各个体育院校了解这类瓦房店籍的学生,鼓励他们在校期间努力钻研校园足球教育,并为他们的学习提供力所能及的帮助和支持,在毕业时鼓励他们回家乡工作,为本市校园足球的发展提供更多的智力支持;二是引进退役球员,退役球员对于校园体育活动的开展会有很多经验上的指导和技术上的帮助。
参考文献:
[1]林金标.我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可持续发展研究[J].体育科学研究,2012(4).
[2]陈学东.论校园足球文化的构建[J].搏击(体育论坛),20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