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银燕 赵峥嵘
【摘要】目的:探析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诊断输尿管结石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相关资料,选取我院2 01 4年12月至2016年7月收治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由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采用二维超声进行检查,实验组则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比各组间患者在输尿管各个部位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整体的误诊、漏诊情况。结果:经不同的检查方式后,各组间患者的诊断效果不同,其中实验组患者在输尿管第一狭窄处、盆段以及第三狭窄处的检出率均高于对照组,且误诊以及漏诊情况的发生率远低于对照组,各组间患者的数据结果显示,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的效果较好,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输尿管结石;应用价值
输尿管结石是临床泌尿科较常見的疾病之一,且该疾病与输卵管疾病、急性阑尾炎等较难鉴别和区分。以往检查该疾病主要采用x线检查或肾盂造影等方式进行诊断,由于两种检查方法均存在一定的缺陷,对疾病的诊断不准确,所以,渐渐不被应用。近年来,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不断的被应用,具有无痛、无创、且简单方便的优点,被临床医生以及患者广泛的青睐。本文就该疾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的效果进行进一步的研究与分析,现做以下报告。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
回顾相关资料,选取2014年12月至2016年7月在我院进行检查的输尿管结石患者80例,由检查方法不同,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0例。其中对照组患者男23例,女17例,年龄48~72岁,平均年龄(59.5±1.5)岁,实验组患者男22例,女18例,年龄44~69岁,平均年龄(55.7±1.8)岁,所有患者均排除患有精神疾病和意识障碍疾病。通过对两组患者的年龄、病史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对比,结果显示两组差异不显著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在检查前,患者的膀胱要达到适度的充盈,对照组患者均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Philips S 5500型进行检查,调整仪器探头频率为3.5~5 MHz,根据患者不同的病情程度,给予合适的体位,同时也可以根据患者的肥胖程度适当的调整探头频率,首先从双肾进行检查,然后是肾盂、输尿管以及膀胱等周围组织,密切注意输尿管内的结石可能会出现在输尿管第一狭窄处以及盆段或第三狭窄处,观察输尿管是否有回声或后方声影。实验组患者在对照组的基础上适当的调整速度以及进行色彩的增益,根据输尿管的解剖结构进行检查,观察输尿管周围的血管变化以及扩张的输尿管,发现有可疑结石,及时的寻找“彩色快闪伪像”,可以提高诊断的准确性。
1.3观察指标
给予不同的患者相同的检查方法后,检查效果各不相同,观察检查后各组患者在输尿管各段的检出率,以及整体检查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
1.4统计学分析
对所有患者的资料进行数据分析,借助统计学软件SPSS15.0进行分析与处理,以P<0.05时表示数据结果对比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指数中输尿管各段结石的检出率以及误诊、漏诊情况为计数资料,采用X2进行检验。
2结果
2.1对比各组间在输尿管各段的检出率
经不同的检查方式后,各组间患者各段结石的检出率各不相同,其中实验组患者的检出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各组间的数据结果进行对比后,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内容如表1。
2.2对比各组间患者的误诊以及漏诊情况
实验组出现1例漏诊、0例误诊,对照组则出现2例漏诊,4例误诊,实验组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97.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5%,各小组间对比显示,存在差异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输尿管结石是近年来临床泌尿外科较常见的疾病之一,该疾病大多数来源于肾脏,只有较少的部分属于原发性结石。当肾脏结石进入输尿管后,会造成泌尿系统组织的损伤、梗阻以及感染等,严重时,甚至会诱发肾衰竭等疾病,严重影响了患者的日常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中,对于该疾病要早检查诊断,并及时的进行治疗是治疗该疾病的关键。发生输尿管结石,可能会最先出现肾脏损害疾病,如肾积水等,这些疾病会诱发输尿管结石的发生,也是临床诊断该疾病的重要特征依据。在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应属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通过该检查,可以发现肾盂是否出现积水,可以清晰的发现输尿管各个狭窄、间隙的病理组织变化,还能够反映结石的大小、数目、性质以及相应的部位。该操作简单方便,可以清晰的反映病灶的局部变化,且无创伤、无痛苦,对患者的机体损伤小,对临床上进一步诊断该疾病提供了可靠的理论依据。
综上所述,针对输尿管结石患者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进行检查诊断的效果较好,降低了漏诊和误诊的发生率,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数据,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