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鑫
摘要:《安提戈涅》中冲突的双方是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目前关于二人冲突的研究集中在人律与神律、城邦和家庭的抉择上。本文从女性主义视角,通过文本分析阐释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的意识形态的差异,探究二人矛盾的根本原因,以此关照现在,旨在为当代两性关系研究提供思路。
关键词:安提戈涅;女性主义;意识形态
《安提戈涅》是世界戏剧史上最杰出的作品之一。该剧作情节曲折,集中体现了传统悲剧的结构特征和情节设置。目前我国关于这部剧作的分析主要从四个层面展开:对《安提戈涅》的法理学意义上的解释;用亚里士多德诗学原理分析安的悲剧意识;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角度阐述安提戈涅死亡的真正原因。从女性主义角度解读该剧作。第四个层面上的分析鲜有见之,在近几年才逐渐显现出来。本文以女性主义文学理论为依据,具体分析《安提戈涅》的女性主义特征,为欣赏和研究这部经典作品提供思路。
一、女性主义文学批评
女性主义主要指当代西方学术界对与女性有关的论题进行的理论思考。女性主义文学批评起始于对男权文化的批评,它主要关注女性在文学作品和文学批评中所遭受的歧视。代表人物弗吉尼亚.沃尔夫强调女性的思维感受、激情等等和男性不同,但男性却不允许女性表达自己的体验。伊瑞盖莱关注西方形而上传统对女人的建构。关注写作政治含义的克里斯蒂娃把中国女性主义化,以突出女性主义的政治含义,扩大了女性主义研究的范围。
安提戈涅所处的时代还没有女权运动或女性主义批评,但是从二人的冲突中,一种女性争取权利、捍卫自由的欲望在男权文化历史地表下蠢蠢欲动。由此,从女性主义视角重读《安提戈涅》,旨在探索两性关系间的产生矛盾的深层原因,以便关照现在。
二、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意识形态差异
安提戈涅和克瑞翁冲突的直接原因是安提戈涅公然违抗当时的国王克瑞翁所下的禁令,擅自埋葬反叛国家的哥哥波吕尼克斯。实际上,二人冲突的根本原因是意识形态上的差异:权威,真理,对女性的认识。
克瑞翁代表了城邦的政治理念,安提戈涅代表了家庭的伦理价值。克瑞翁信奉人律,他认为自己制定的禁令应当为城邦内的所有人遵守。在克瑞翁的专制下,凡是城邦的人,都必须对他事事服从。而在安眼中,真正的权威不是城邦领袖,而是高高在上的神。人们最先要遵守的应是地位不可撼动的神律。安提戈涅说:“我认为你所宣称的任何事物都不足以让一个凡人践踏神的旨意和神定下的亘古不变的条律”。她把国王的法令与神律区分,告诉人们违反天性和公理的法律是非法的,人民不必服从。这就在统治者和人民之间放上了一个第三者,一个无所不能的统治者也不得不顾忌的天条。安提戈涅宁愿献出生命,也一定要服从神律。
安提戈涅和克瑞翁秉承着不同的真理。在是否要埋葬波吕尼克斯的尸体问题上,二人似乎都有合理性。克瑞翁以一个统治者、城邦保护人的身份颁布禁止埋葬尸体的法令,他的义务是保护整个城邦的法规。在他眼中,城邦和他的亲密关系远远超过外甥和他的关系。而安提戈涅所秉持的真理是必须肩负起安葬哥哥的义务,不容许有任何阻碍。由此可见,安提戈涅站在家庭和神律的角度,坚信死去的亲人必须被埋葬。而克瑞翁站在城邦和人律的角度,认为背叛国家的人必须暴尸荒野被狗咬鹰啄。二人都有合理性,结果是无论是安提戈涅还是克瑞翁,似乎都缺少合理的动机去坚持或改变各自的立场。
克瑞翁有严重的厌女症。安提戈涅的未婚夫在得知自己的未婚妻将要被处死时曾向父亲克瑞翁求情,克瑞翁很明确地回答他就算是被打败,也不能被女人打败。无论作为当时最先进的古希腊民主制度,还是深刻影响西方的《圣经》,都不乏对女性的歧视。女性作为男性附属品的观念深入人心,女性的地位低于男性这一看法似乎已经被社会所公认。安提戈涅公然违抗克瑞翁的禁令不能被容忍,不仅因为他作为国王的权威地位受到了威胁,而且他作为男性的地位受到了来自他所瞧不起的女性的威胁。尽管安提戈涅没有直接表明对女性的认识,她的种种行为反映她从未认为自己低于男性。从父亲被赶出忒拜城时她的追随与照顾,到得知兄长暴尸荒野时的挺身而出,安提戈涅证明了女性也应当享有社会地位与权利。与安提戈涅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她的妹妹伊斯墨涅。她深信女人应该依附于男人。在男权社会的强压下,懦弱的妹妹得以保全,而坚定勇敢的姐姐却被处死。也正是由于悲惨的结局,更加凸显了安提戈涅这类女性的弥足珍贵。
三、结语
克瑞翁固执于维持自己的权威地位,不允许受到来自女性丝毫的威胁;而安提戈涅试图解构克瑞翁的权威地位,通过行动和发声表达了女性追求合理的社会地位的强烈欲望。两种意识形态导致两种行事作风和思想观念,不同的意识形态很难和谐共生,强行糅合在一起必将导致悲剧的发生。反观不同意识形态下的国际间合作与交流,应秉持着彼此尊重、互相理解的原则,不仅要求同存异,还要做到了解异的原因,尊重异的存在,避免悲剧的重演。
参考文献:
[1]桂菡.论<安提戈涅>死亡悲剧的发生[J].戲剧文学,2013(8).
[2]刘小枫.<安提戈涅>第一合唱歌的启蒙意蕴[J].国外文学,2004(2).
[3]马元龙.安提戈涅与精神分析的伦理学[J].外国文学评论,2005(4).
[4]宋素凤.性别麻烦:女性主义与身份的颠覆[J].妇女研究论丛,2010(1).
[5]王楠.性别与伦理间的安提戈涅:黑格尔之后[J].外国文学研究,20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