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电影《推手》中西饮食文化中饮水的差异

2017-08-04 06:35董时雨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2期
关键词:冰水文化冲突

董时雨

摘要:李安的经典电影《推手》中反映了诸多中西方文化差异问题。本文通过分析影片中若干饮食片段,着重探讨中西方就饮品方面的差异以及背后的文化原因,通过这一视角更好的了解中西方文化,为解决文化冲突,利于文化融合提出一点意见。

关键词:生水;冰水;文化冲突

一、影片中的“喝水”

影片中第一个关于“饮水”的场景出现在一次午餐。老朱与儿媳妇玛莎经历了早餐的“冲突”,老朱端着饭碗本想走开各自吃饭,但犹豫了一会儿可能还是要以和为贵,又转回头决定与儿媳妇尴尬的坐在一张餐桌上面对面。老朱端着一大碗饭,上面是大块的肉菜下面是满满的米饭,像似我们吃的盖饭。对面的儿媳玛莎的盘子里却“清冷”得很。几样蔬菜,两块饼干,旁边放着一杯柠檬水。电影里镜头一闪而过并不能看清杯子里的水是否加了冰块。不过可以肯定的是无论这杯水是加冰的水,还是没有加冰的水,这杯水一定是生水,或者说是直饮水并没有煮沸烧开过。而另一个晚饭的镜头里老朱一边吃饭一边喝着一碗热茶。这是电影出现的关于喝水的两个场景。虽然情节并没有在“喝水 ”的问题上设置直接的矛盾冲突。不过这种冲突时我们可以预见到的,老朱对儿媳玛莎在“这个美国女人怎么光吃菜不吃肉”的疑问,到孙子洗完澡光着屁股老朱说“小孩子又不是纸扎的”等等中国人传统观念,我们可以想象当宠爱的孙子从外面跑的热乎乎进门打开冰箱抱起冰水咕嘟咕嘟大口喝的时候,老朱会是什么反应,而玛莎如果也在场那这又是一场“冲突的好戏”。中西方在“吃水”问题上到底有什么差异,差异如何而来?

二、差异的源头

中西方饮水差异可以归结为两方面。一是“生水”与“开水”之异;二是“冰水”与“温水,热水”之异。我们先来看第一个问题。中国人自古就喝开水而西方人喝水的历史就是喝生水的历史。中国饮水之路在新石器时代就转向了另一个路口,陶器煮水工具的发明如同岔路口的指示牌从根本上决定了中西方饮水差异一个向左一个向右,经历了千年也并没有殊途同归。

上古五大文明摇篮都广泛使用陶器。但不是所有文明都发明出了可以煮水的陶器,虽然远古人类也都曾尝试把水加热,“人类把石块烧烫后放进水里煮开水”(摩尔根《古代社会》)。但最终只有华夏民族才发明使用了煮水的炊器。至于为什么作为西方文明源头的古希腊,古埃及可以造出各种精美的陶器盛具甚至“大型方陶柜子”而唯独造不出难度看似更低一些的烧水炊器。(陈明远)是否也源于“食粒”与“食肉”的需求不同。“粟,黍”纯用火制没有水的参与无论什么方法都非常难以下咽。这就逼迫在低地以农耕为生的华夏名族需要一种可以用来煮水进而煮粟黍的器具,陶器炊器是否就应运而生了。而人类分化的另一支脉游猎民族主要靠捕猎大型肉食动物为主要食物来源,这时候只用火就可以完全解决食物来源,水只需要单纯饮用不必像煮制“粟,黍”那样必要的参与进来。喝冷水也可以活勉强活下去,不过就算体质再好寒冷的冬天喝热水总是好的吧,这一定是个无奈之举。如果新石器时代没有产生煮水的炊器,如果西方历史后来的发展中生产力发展“跟上”那么喝生水的问题也就得到改变了。中国是世界上最早生产铸铁的国家之一。而随着春秋时期铁鼎的发明,中国人喝热水又进步到了另一个时代。中国制造出铁质的“喝热水”煮具要比西方早了10个世纪,而在这漫长的1000多年中西方人依旧也只能保持着喝水的习惯,这是历史的基因,这或许也就写就了中西方人不同的基因。由于“食粒”民族长期以“粟,黍”等植物为食,身体体质相对偏弱,偏寒。热水的作用就随着历史的发展越来越被强化了,而按照中医的理论,游猎民族以肉食为主,身体强壮,体质偏热,生凉的生水也可以平衡体内的“热与寒”达到平衡。影片中老朱晚饭喝的热茶,可想而知如果是酒也会是热的,如果做了汤,老朱也定会说上一句“趁热喝”。而这可能在玛莎看来又是奇怪的,烫的东西凉了再喝,干嘛要趁热呢?

三、西方直饮水发展

西方人喝生水历史上是付出过惨痛代价才换来今天的生喝直饮水的,这肯定不仅仅是上文提到的身体的适应这么简单,身体可以适应生水,可再强壮的身体也无法适应各种水中的细菌。西方历史上因水而引发的各种环境污染事件,流行病的肆虐,付出了惨痛的代价。在西方,西罗马帝国被称为“黑暗的400年中”发生过多次瘟疫流行病。(Wikipedia:Cholera outbreaks and pandemics)(山羊月,知乎)所以今天我们走在全世界各地看到西方人会随时随地拿酒当水喝,可以称之为“迫于无奈的习惯”。当然,这一切的代价换来了西方人对直饮水系统的重视与发展,经历了漫长的努力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西方人得以潇洒的从水龙头里接出干净放心的水直接饮用。而在遥远的东方我们中国人还保持着喝开水的习惯。

四、是否加冰

不过直饮水与加冰的直饮水却还有很大区别。而且也不是大多数西方国家的人都习惯在饮料加冰。影片中玛莎那杯水中加了柠檬片,冰块虽然不能通过镜头确认是否加了,不过玛莎是美国人,而喜欢在饮料中加冰块也的确是美国人的最爱。饮料中加冰可以获得更好的口感,这个随着近些年我们对西方饮食的接受的确也可以感觉到这一说法的合理性,如啤酒(其它洋酒),可乐(大多数碳酸饮料)加冰块与否口感确实有很大差别。此外还有经济因素的影响。文章“《History, Travel, Arts, Science, People, Places》”中提到“很多人认为美国人饮料加冰使得饮料的价值降低,但现实是美国的餐厅大多提供免费续杯服务,美国饮料加冰的习惯来自于他们“more is more”的心态,简单地说就是占了便宜,即在无限续杯的情况下加冰会让顾客有一种得到了实惠的感觉。当然参照上面答案中也有会增强食欲的说法。这背后也和美国的餐饮文化和竞争有关”。按照文章中看加冰的原因可能更多的是经济因素。但不管怎样,加冰这种做法是为了更好的饮用口感还是经济利益都得基于西方直饮水的成熟发展之上。试想如果没有直饮水,先把生水煮沸,晾凉之后再加入冰块这个时间跟物质上的成本远远大于直饮水加冰,口感或是经济因素就不会产生了,所以归根结底还是直饮水的发展是主干。(山羊月,知乎)再回到电影中来,我产生了一个有趣的想法,老朱的儿子在家中面对父亲妻子会如何饮水呢?作为一代移民的他从影片中可以看出还保有很多中国的传统习惯,和父亲聊天喝喝热茶,与妻子运动后一杯冰水应该都可以。不过影片中不久老朱就搬离了儿子家,这个中西的家庭可能就完全变成了西方的习惯。

五、结语

身处世界潮流中的中国也在受着西方的各个方面的影响,就饮食方面来说影响会有,但我认为是积极的影响也就是我们会更加注意到饮食的营养合理搭配同时我们也應该客观冷静的审视自身文化,保有我们传统饮食的优良传承。

参考文献:

[1]陈明远.http://blog.sina.com.cn/s/blog_4bbb74a50100 csd3.html.

[2]高成鸢.中国饮食之道[M].济南:山东书报出版社,2008.

[3]山羊月. 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6694040/answer/34064541.

猜你喜欢
冰水文化冲突
改良过湿冰水堆积土路基填料压缩特性试验分析
人喝下冰水可以减肥吗?
长期喝冰水会怎么样?
普京泡冰水浴
论高校师生文化冲突与整合
从《推手》看中西方饮食文化差异
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青少年犯罪新趋势
林纸一体化企业文化冲突与协调
冷热杯
果汁多还是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