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HSK语料库的韩国留学生习得“所”字结构的偏误分析

2017-08-04 07:12袁梦莹
北方文学·上旬 2017年11期
关键词:偏误分析

袁梦莹

摘要:“所”字后接动词或者动词性词组,使整个结构具有名词性特征,称之为“所”字结构。在现代汉语中,特别是书面语写作中,“所”字结构使用频率很高,但由于其用法灵活多样,外国留学生使用时常常出现差错。本文以韩国留学生为研究对象,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了解了韩国学生使用“所”字结构的偏误情况,归纳出偏误类型及成因,以期为韩国留学生汉语教学提供更有针对性的参考。

关键词:韩国留学生;“所”字结构;偏误分析

一、“所”字结构的偏误类型

“所”字结构,是指以“名+所+动+(的)+名”为基式的一种具有完整性和封闭性的语法结构,多用作主语、定语和宾语。由基式结构演化派生出多种结构,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1、去“名”,变“名+所+动+(的)”式;“所+动+ (的) +名”式;“所+动+(的)”式。

2、“所”与“动”之间加介词,变“名+所+介+动+名”式;“名+所+介+动”式;“所+介+动+名”式。

通过“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我们共检索出韩国中级水平留学生包含“所”的语料786条,其中包含“所”字结构的语料352条,几乎占到了整个“所”字语料的一半,这说明尽管“所”字结构较复杂,但是对于掌握了一定汉语知识的韩国中级留学生,“所”字结构的使用是较为普遍的。但在形式的使用上存在着差异,对基式及 “名+所+动+(的)”式、“所+动+(的)+名”式、“所+动+(的)”式使用频率较高,对“所”与“动”之间加介词基本没有涉及,因此我们主要探讨上述四种形式使用中的偏误情况。统计存在偏误77句,根据偏误类型分类如下:

根据鲁健骥在《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一文中所提出来的,偏误类性分为“遗漏、误加、误代、错序”四种,这也是本文所采用的分析角度。上表表明“遗漏偏误”在所有偏误类型中数量最多;其次为“杂糅偏误”;再次是“语用偏误”;再次是“误加偏误”和“误代偏误”;“错序偏误”出现最少。本文主要以出现最频繁的遗漏偏误为主要分析对象,又加入“杂糅偏误”和“语用偏误”两类。

(一)遗漏偏误

“遗漏偏误”是指“由于在词语或句子中遗漏了某个/几个成分导致的偏误”[1]。此类偏误主要包括遗漏“所”字结构,以及遗漏了“所”字结构的其他部分两大类。这两类遗漏都会导致语义不完整或者语法结构上的错误。

第一类遗漏“所”字结构,即该使用“所”字结构的时候却没有使用。例如:

(1)*就如大多数的家长,男女分班可减少男同学与女同学的接触。

(2)*如上说的,在古代的印度和尚为了自己的提高每天不喝水。

(3)*从我以上說的个人经验。

以上三个错误的案例,均是因为没有使用“所”字结构而出现了错误。前一句语义和结构均残缺,在“家长”后加上“所说的”,才能构成完整的句子;后两句语法结构残缺,第三句在“说”的前面加上“所”,才能充当句子的状语,第四句在“说”字前加上“所”,才能充当“个人经验”的定语。

第二类是遗漏“所”字结构的其他部分,主要表现为遗漏“所+动+(的)”的“的”,和“所+动+(的)+名”的“名”,例如:

(1)*人们所说“吃”的意思不只是要饱。

(2)*这就是一般人所说 “一代不如一代”。

(3)*可是那是家里人在死者死后所说的。

以上的例子都是因为缺少某一成分而不能成立,前两句在动词后加上“的”就成为正确的句子。后一句在动词后加上“话”,才有明确的中心语。

(二)杂糅偏误

“杂糅”,是指“把两个或者多个语法形式不恰当的糅合在一起,共同承担某一句子成分”[5]。这种偏误出现主要是因为两个或者多个语法形式之间存在着相似性,而韩国留学生对汉语掌握有限,故混为一谈。例如:

(1)*但如果人们都像上面所说的前者一样,那么我们在这世界上还活着有什么用!

(2)*这是短文里所说的所谓“吃了会有害于人体健康”的食品。

(3)*如果三个和尚按照我所想的想法来行动的话,他们肯定不会走到没水可喝的地步。

以上例子,均因将两种语法形式不恰当地杂糅起来而造成了语病,(1)中“像上面所说的”和“前者”表达相同意思,(2)中“所说的”和“所谓”也表达了相同意思,(4)中“所想的”、“想法”均是可以充当主、宾语的体词。

(三)语用偏误

“语用偏误”,是在特定的语境条件下,语义和表达方式不相符合,无法准确表达说话者的意图,没有达到完满的交际效果,主要表现为词语句式的使用不符合汉语习惯。我们之所以将“语用偏误”单独讨论,是因为在分析语料的过程中,存在很多句子并无语法错误,但读起来总给人一种“洋腔洋调”的感觉,主要集中在不符合汉语搭配习惯和感情色彩出现偏差两方面。例如:

(1)综合以上所说的,吸烟影响了个人健康,严重而言可能会因此而得了绝症最后死亡,这是很可悲的事。

(2)如果在这个世界里,没有妈妈你所付出的代价,我就不能存在于这个世界。

上述句子没有语法上的错误,但是读起来却让人感觉很拗口,(1)改为“综上所述”将更符合汉语习惯,(2)“所付出的代价”和整句要表达的感情不相符合。

二、“所”字结构偏误的原因分析

通过以上的分析,不难发现,韩国中级留学生在使用“所”字结构存在着不同类型的偏误,这些偏误的原因可以归结如下:

(一)“所”字结构难度较大

“所”字结构是古汉语留下来的一种较为特殊的用法。在古代汉语中,“‘所是一种起结构作用的词,它能将一种词同另外一种词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固定的词组,做句子的一个成份,表达某种特定的意义。”[6]其特点是“所”字与动词结合组成词组,充当名词所充当的成份(主语和宾语为主),具有强烈的名词化功能。但现代汉语中,这种功能已逐渐被“所+动+的”的“的”所取代。对于初步掌握汉语的韩国留学生来说,不了解“所”字结构的源流發展,就很难判断什么时候应该直接使用“所+动”,什么时候还需要在“所+动”之后加上“的”将整个结构体词化。endprint

此外,作为虚词的“所”本身没有词汇意义,其结构功能的实现完全是因为它自身具有的“粘着性”,也就是说:“‘所字的结合能力甚强,一经同名词和动词结合,就凝结为一,成为一个崭新的语法结构。”[7]但是在对“所”字词性的确定上还存在着很大的争议,马建忠在《马氏文通》中认为“所”为“接读代字”;王力(1954)早期认为“所”是动词的前附记号,后来(1984)认为“所”是一个特别的指示代词;王克仲(1982)提出“所”为结构助词等等。这种学术界存在的争论导致了汉语教授过程中教学标准不一致,使韩国留学生在“所”字结构的习得过程中出现障碍。

(二)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9]世界上的每一种语言都是一个独立完整、相对稳定的机构体系,在充分掌握了本族语后去学习一门新的语言,就意味着需要冲破原有的体系,建立一个差异巨大、甚至完全不同的新体系,在这个过程中,学习者自身的语言文化背景对二语习得产生着难以克服的影响,能够促进二语习得的影响我们称之为“母语正迁移”,反之,则称为“母语负迁移”。

“学习者在不熟悉目的语规则的情况下,只能依赖母语知识,因而同一母语背景的学习者往往出现同类性质的偏误。”[9]从洪堡特对语言的分类上来看,韩国语是黏着语,助词主要有格助词和添意助词两类,放在体词性成分后面表示处所、时间、对象等语法意义,而汉语是孤立语,虽然也通过助词来表达语法关系,但主要分为时态助词、结构助词和语气助词。“所”作为结构助词组成的“所”字结构在韩国语中是不存在的,所以难免会无法摆脱母语思维的影响,在使用时先说出体词性成分,然后想到汉语的结构助词不能像韩语助词那样使用,从而造成漏用。

(三)回避“所”字结构

“第二语言学习中的回避现象实质上是对外语学习中的不确定性的回避,是学习者不愿承担学习过程中的风险而采取的一種消极手段。”[10]‘所”字结构属于中高级汉语语法知识,对于初学者来说,如果有比“所”字结构更加简单、更加熟悉的语法形式,自然会倾向于更加简单的句式。例如“*实行前也得好好儿想一想处于的情况”,该用“所处”的时候用了“处于”,其直接原因是语言学习中的避错心理,根本原因则是对“所”字结构的语义语用特征掌握不够充分。

三、结语

汉语是缺乏语法形态的语言,虚词在表达语法关系和组合句子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但由于虚词一般不具有实际意义,理解和掌握起来难度较大,因此成为了外国学生汉语学习中的难以跨越的鸿沟。而汉语中许多虚词都是由实词演变而来,如果能够了解汉语虚词的来源及其演变过程,就能够更好地认识虚词的意义和用法,从而帮助我们按照认知规律合理地安排语言项目,从而更高效地指导外国学生学习汉语。

参考文献:

[1][2][3][4][9]鲁健骥.外国人学汉语的语法偏误分析[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1): 49.53.55.58.59.

[5]周小兵.非母语者汉语语法偏误研究程序[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 2009(1):4.

[6]王杰.谈古汉语的“所”字结构[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87,5.

[7]冷国俭.关于“所”字词性的思考[J].佳木斯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87(1):99.

[8]华相.韩国留学生习得介词“给”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对策[J].暨南大学华文学院学报, 2009(1):25.

[10]阮周林.第二语言学习中回避现象分析[J].外语教学,2005(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偏误分析
越南留学生使用标点符号的运用偏误分析
英汉辅音系统差异对中学英语教学的影响
韩国留学生汉语写作常见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
外国留学生使用“把”字句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
从话题一焦点结构审视连动式中的偏误问题
动态助词“了”、“过”的对比分析与对外汉语教学
留学生汉语学习中“对于、关于”的偏误分析
英语学习者焦点句式习得的偏误现象及成因研究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偏误分析的心得
留学生使用成语的偏误及对策研究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11期

北方文学·上旬的其它文章
梦中漫天的星星(续)
蓝色在我心间
春游组诗
二胡
偷得浮生片刻闲
缘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