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洁
摘要:“图画文字说”产生于18世纪的欧洲,认为人类文字起源于某种整幅的图画。但直到20世纪中期,才形成了广泛的影响。本文受刘丹青先生《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一文的启发,独辟蹊径,从物尽其用角度出发,对图画文化的经济性原则等进行探讨,以求对图画文字的特性能有一个更好地把握。
关键词:图画文字;经济性;物尽其用
一、原始图画文字的概念
(一)西方学者的看法
前苏联学者伊斯特林在《文字的产生和发展》中提出,图画文字是历史上有史可证的最原始、最古老的文字。图画文字是“复杂的图画或一组图画,独立表达某个完整的,在图形上没有分解为单个词的信息。”
1992年,美·白瑟拉托《before writing》问世,该书以丰富的考古资料和相关理据,证明了楔形文字的本质是计数用的“陶筹”,被称为“陶筹文字”。这种说法在某种程度上推翻了“图画文字说”。
(二)中国学者的看法
周有光先生在《比较文字学初探》中提出:“图画字是图画形成的文字,这种文字初期往往使用连环画的形式。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合一,图画就是文字;有的是图画和文字分开,图画上面再加图形文字,相互说明。”在周先生看来,图画文字或许是一种没有成熟的文字。
此外,唐兰先生在《古文字学导论》中,也提到过,“汉字的起源是图画的主张,即以原始图画为基础的象形符号,它是当时先民们需要生存、交际和发展的情况下,逐渐演变和推进的……当我们的祖先用原始工具在树枝、陶片上刻下历史性的一笔时,这便是原始图画最初的一笔,也是古汉字最初的足迹。”
郭沫若先生也认为“字为初,本为画”,图画的产生比文字早很多。人类在完成由图画到文字的演变过程中,经历了一个非常重要的过渡阶段——图画文字阶段。
二、图画文字的特点
(一)图绘性与图像不稳定性
“图画文字”并不是一个个单独的孤立的图形,而是一组组复杂的叙述性的图形。但图画文字中的图形是由特定的个人根据某一具体情况而作的,并且,人们往往会根据自己的喜爱和习惯,对最初创造出来的“图画文字”加以改动,所以会导致其图像的不稳定性与多义性。
(二)信息量大
“图画文字”包含的信息量明显大于其他表现手段。图画符号以其整體的优势——象形、象意,奠定了汉字起源的基础。
(三)不合语序或省略
原始图画文字的语序与我们想要表达的语序往往都是不一致的。而且,其由于省略的原因,使得表达更趋晦涩性。
(四)字词缺少严格的对应关系
原始图画文字并不像我们如今的文字一样,讲究字词之间严格的对应关系。往往一幅图可以表达一大段话的意思。
三、“图画文字”的物尽其用原则
(一)从经济性角度看
“经济性原则”,即“省力原则”,是指用尽可能少的投入来获得最大的效果。就“图画文字”而言,意味着一幅简单的图画,往往可以表达丰富的含义,而且在不同场合,或许可以表达不同的意思。
“图画文字”往往表达篇章、章节较长的内容。比如原始社会时期傈僳族门板上的图画文字,以直线与圆圈这些简易的图形,就表达了丰富的含义。
(二)从“文字画”角度看
在一种文字体系产生之初,文字与语言单位的关系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其记录语言的功能也不是完善的。沈兼士先生曾经提出过“文字画”的概念,旨在说明原始汉字的面貌。在文字萌芽时期,人们用于记事或传递信息的往往是单个或一组图形。这些图形与文字有着某些相似之处,但它们还不能用于准确地记录语言。所以,人们习惯于把这些原始图画文字称为“文字画”。例如:
王曰兔 ,田其执。(《甲骨文合集》6528)
上述卜辞的意思是商王命令用“以鹰捕兔”的方式来田猎,然后问“田”这个人是否能捕获猎物。以我们如今的语序来看,往往习惯于说“鹰兔”,而不是“兔鹰”。从这一个层面来看,“文字画”(鹰逐兔)与我们如今的用语习惯还是有区别的。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看,在原始社会,人们往往习惯于以一种方便、简化的图绘形式 ,即“文字画”的样式来表示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
(三)从“假借”角度看
丽江纳西族经典《古事记》中有一段原始文字。其中这个图形符号,在纳西古文字中,最初的意思是“解开”,后来由于在纳西语中表示“解开”义的词与表示“白”义的词同音,后来人们习惯于假借它来表示“白”的意思。
从现代汉语的角度来说,这种某种程度上也属于“同音假借”的范畴。而这一种假借,也增加了人们用字的方便,省得再重新造字,使得原始图画文字更好地达到了物尽其用的目的。
四、结语
原始图画文字是先民们在原始时期为方便记事而创造的一种文字。这种文字可以说是早期文字发展的雏形,是一种带有明显图画痕迹的原始文字符号。纵然其具有很多的不确定性、不稳定性,但其对文字发展的作用是不容忽视的,其对物尽其用规则的应用也值得我们进一步探索。
参考文献:
[1]伊斯特林,左少兴.文字的产生和发展[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2.
[2]胡厚宣.甲骨文合集[M].北京:中华书局,1982.
[3]周有光.比较文字学初探[M].北京:语文出版社,1998.
[4]唐兰.古文字学导论[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6.
[5]裘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
[6]王元鹿.比较文字学[M].南宁:广西教育出版社,2001.
[7]沈兼士.国语问题之历史的研究[A].沈兼士学术论文集[C].北京:中华书局,1988.
[8]刘丹青.论语言库藏的物尽其用原则[J].中国语文,2014(5):387-479.endprint
北方文学·上旬2017年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