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洪春
从2016年秋季开始,七年级使用人教版新编排的教材。这套新教材和旧教材,在体例上没有大的区别,但是在课文内容编排上和知识点的提法上有了很大的区别。比如旧教材将科举制度就作为专门一篇课文,而新教材将此项内容分散在各篇课文;在贞观之治的措施上,新旧教材的提法有很大区别。总体感觉新教材更注重人文性和感染力。对于农村学生,如何进行新教材的历史教学,我提出以下两点不成熟的建议。
一、培养学生整体学习历史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让学生掌握整体学习方法后,学生就容易形成完整的知识印象,更容易理解、掌握知识,避免死记硬背。那些支离破碎的知识,前后不连贯、不系统,学生印象就不深刻,很难掌握。所以在日常教学中,我一直坚持整体教学法。整体学习法就是把学习的内容当作一个整体来学,先求得一个概括、全面的了解,弄清它们之间的相互联系,从整体到部分,以大带小的学习方法。
(一)给学生建立整体知识结构,形成完整的知识链。在每讲到一个知识点时,我都会链接相关知识点,让学生弄清前后的变化,进行对比学习。比如在今年春季开学,我就把七年级下册历史做了一个整体介绍,第一单元是隋唐时期,第二单元是宋元时期,第三单元是明清时期。然后我又展示了自己绘制的《中国封建社会发展历史曲线图》,形象地展示我国封建社会形成、发展、鼎盛、衰落、滅亡的整个过程,让学生形成整体知识结构。
(二)整合每篇课文的知识点,对知识点进行重组。在讲授《明朝的统治》这篇课文时,我就把“科举考试的变化”从第三框题,重组并入第二框题“朱元璋强化皇权”。因为施行八股取士,实际也是强化皇权的一项措施。在讲授涉及台湾的内容的时候,我就将三国时代卫温到达夷洲,元朝设立澎湖巡检司,清朝设立台湾府归纳在一起。在讲授“科举制度”的时候,我就把隋朝、唐朝、宋朝、明朝这四个科举制度发展变化的重要朝代归纳在一起,学生便于比较学习。
二、培养学生课堂自主学习知识的能力和习惯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所以在实施素质教育过程中,要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促使学生在教学活动中自主去探索、去思考,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托尔斯泰说:“成功的教学所需要的不是强制,而是激发学生的兴趣。”兴趣是学习最好的老师。心理学研究表明,学习兴趣的水平对学习效果能产生很大影响。学生学习兴趣浓厚,情绪高涨,他就会深入地、兴致勃勃地学习相关方面的知识,并且广泛地涉猎与之有关的知识,遇到困难时表现出顽强的钻研精神。“是给学生一头猎物,还是给学生一杆枪?”每位有远见的教师都会选择后一种答案。因为猎物总有被吃完的时候,而学生一旦有了“一杆枪”,他就可以靠自己不断地去捕猎继续生存下去。而在历史教学中怎样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习惯呢?下面介绍一下我的课堂教学步骤。
(一)学生自主快速阅读。这个环节,老师首先展示以问题呈现的本堂课的教学知识点,然后学生带着问题快速浏览课文。学生浏览时老师强调,不能慢看,必须快速看。同时要求学生边浏览,边勾画,边思考,实现动眼、动手、动脑。
(二)同伴互助,相互讨论解决自己的疑问。学生快速浏览课文后,对于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或者在书上没有找到的教学目标中的知识点,这时可以前后左右问问,相互帮助解决问题。我经常给学生灌输的一个理念就是,平时不懂的要大胆地问,到了考试的时候就没有机会问了。
(三)知识点展示交流。在阅读和相互问的基础上,学生展示自己找到的相关知识点,并且阐述自己的看法。其他的同学进行补充、完善和质疑。
(四)重难点突破。以上步骤解决的都是基础知识。对于课文中的难点和重点,我每堂课都要设计一个讨论话题。学生先是小组内讨论,然后每组推荐一个同学进行交流,其他的同学可以质疑辩论。
(五)自主检测。每堂课我都要设计难度不一、有深浅梯度的课堂练习题。首先是学生自主完成,然后通过投影仪展示学生完成的练习单。学生答题的正误、书写情况,一览无遗。这个环节必须当堂完成,及时给予学生正确的答案,更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印象。
(六)开展小组背诵擂台赛。历史知识的落实,最关键的还是在于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记住知识点。我将每个单元的知识重点排列在一起,每个单元分成三次在小组内完成背诵。这样做到了背诵人人过关。
当然对人教版新编排的教材的教学探索还有一个过程,我相信最基本的教学方法是传承的。同时我们也要积极分析新教材,将新教材和学生实际结合,找到学生最容易学习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