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虹
摘 要 教学活动是人类生活中的一部分,离开生活的教学活动是不存在的,而语文教学更离不开生活,生活中无时无处不存在语文教学。教学中必须将教育与生活紧密相连,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 教学生活化 教学策略
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5-0055-01
教学的生活化是将教学活动置于现实的生活背景之中,从而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同时将教学的目的、要求转化为学生作为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让他们在生活中学习,在学习中更好地生活,让语文教学返朴归真、回归生活,这样才能让语文教学充满着时代的气息和活力。那么,如何才能将语文教学与学生丰富多彩的生活联系起来呢?
一、创设情境,体验生活
教学时,教师不但要有意识地创设情境,再现课文内容,让学生身临其境,还要让学生联系已有的经验,去体验生活,去感悟生活,加深感受。如在教學《让我们荡起双桨》一文时,在学生充分想象的基础上,用多媒体展示一幅和风拂面,几位同学在公园内尽情游湖,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的春景图,伴着这如诗如画的意境,《让我们荡起双桨》的旋律响起,学生一边表演,一边齐声欢唱,从学生优美的动作、沉醉的表情可以看出:他们所体验到的并不仅仅是黑白的文字了,而是充满了生命活力的生活世界,这样既加深了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也激发了他们对祖国美好河山的热爱。
二、开展辩论,认识生活
辩论是学生根据自己对问题的理解,表明思想的倾向性,也是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综合能力的有效方法。学习《“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我把学生分成正反两方,学生自学课文后,正、反方学生振振有词地阐述自己的观点,表述时不仅运用文中的语言、例子,还列举生活中典型的、真实的事例加以论证。通过辩论,最后达成共识,既理解了课文内容,又达到思想教育的目的,实现了文和道的有机结合。
三、美文欣赏,感悟生活
语文教材是美的载体,它凭借语言文字、透露出物美、景美、事美、情美、人更美,由此巧妙运用,欣赏富有韵味的语句、段落,能唤起人们的美感,对事物的认识有个质的飞跃。《桂林山水》一文,让学生在自读课文时,找出重点句,用你的口把作者的心表达出来。学生反复朗读,寻找感觉,体验“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的意境。汇报时,学生边读课文,边配上音乐,让学生头脑中浮现画面,想象当时的情景,理解美的语言,美的意境,学会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本领。
四、激情演讲,表现生活
演讲是论说能力的表现。演讲的最大功能是深入人心,给听众教益和鼓舞。我教学《只有一个地球》一文时,让学生反复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阐明喜欢的理由以及对文章的看法,然后进行演讲比赛。由于学生选择的角度不同,理解的层次不同,认识事物的能力和方法也不同,所以学生演讲的内容也不同。有人为人口膨胀发出叹息,有人阐发对环境破坏的愤怒,有人对不能移居其他星球饱含忧虑,也有的人对美好地球充满向往……通过演讲,学生互相启发,加深了理解,也拓宽了视野。
五、动手描绘,美化生活
在我们的小学语文教材中很多诗文画面优美,意境深远,还有不少和时令、季节相关的课文,在教学这些课文时,我有意识地让学生边学边画,在活动中体验生活美。在孩子们学了《春风吹》后,让他们将自己脑中想象到的春天的美景,用自己手中的画笔描绘下来——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山林,高飞的风筝……稚嫩的画笔掩藏不住一颗颗热爱生活、热爱生命的真挚童心。我们让学生发挥想象动手画一画,让优美的文字倾注柔和的线条,绚丽的色彩,又会别有一番景象。
参考文献:
[1]朱慕菊.走进新课程:与课程实施者对话[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
[2]埃德加·富尔.学会生存[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19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