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娟
摘 要 如何有效预防和减少青少年犯罪行为的发生?引起了中学思想品德教师的思考。培养中学生法律意识,进行法律教育,可以预防和减少学生违法犯罪,促使他们养成依法办事、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
关键词 初中政治 法制教育 措施
中圖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7)16-0017-01
一、初中思想品德课中如何渗透法制教育现状分析
通过分析,我们不难发现,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因素很多,有青少年主观原因和特定的生理心理因素,也有不良的外部环境,尤其是经济原因和文化因素的影响,当然我们的教育和社会保护也存在着很大的缺陷,使得青少年犯罪的现象层出不穷。作为一名初中的思品老师,我们无权也无心去批评现实社会的客观环境,但我们应该从自身的教育制度、教材安排来寻找一些原因。就目前的现状来看,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我们的普法教育还停留在一定的形式上,初中阶段是青少年长身体、长知识,形成正确世界观和人生观的重要时期,这一阶段的教育对他们以后一生的成长至关重要。青少年在这一时期学习法律知识,增强法律意识,逐步培养法律观念意义十分重要。而学校尤其是我们的思品课应成为学生普法教育的主阵地,应该在学生的普法教育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通过学习,学生应该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初步学会运用法律行使和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把学生培养成知法、懂法、守法的合格的社会公民。
二、思想政治学科渗透法制教育的策略
思想政治课的灵魂就在于其鲜活的时代性,因此每节课要让学生进行五分钟时政演讲,学生通过这一环节不仅可以体验生活,关注社会万象,也可以提高认知、辨别、判断、参与社会的能力。在时政材料的选取上选择一些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例如,在讲到《消费者合法权益》时,引导学生选用一些侵害消费者合法权益的时事政治让学生进行评讲,例如引用三鹿奶粉的三聚氰胺事件,损害了婴幼儿的健康,帮助学生学习《消费者权益保护法》,提高消费者维权意识。法制教育方面的时政要在课任老师的指导下,能有效的和本课要讲的内容有机结合起来,把时政评讲作为学生进行法制教育的一个窗口,培养学生法律意识,懂得用法律手段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三、激发学生学习法律的积极性
而现在的学生对传统的说教式的教学普遍不感兴趣,甚至十分反感,在课堂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对法律知识的兴趣,使学生系统掌握法律理论知识,提高遵纪守法的意识,成为我们课堂的手段,实际教学中,经常采用“小辩论会”“我做小法官”“法律知识竞赛”“小品表演”等形式,收到了很好的效果。例如,在讲《公民的义务》一课时,为了让学生更清楚的认识权利和义务之间到底是什么关系,我们该享受权利,还是在享受权利的同时,不忘记履行自己的义务?我就组织了同学们进行一场辩论。我们的辩题是:正方:既享受权利,又要自觉履行义务。反方:多享受权利,少履行义务或不履行义务。学生们辩论的热情很高,争论激烈。结果学生自然就清楚了权利和义务具有一致性,我们每个人既是享受权利的主体,又是履行义务的主体。
四、在课堂总结升华中渗透法制教育
一堂课即将结束之际,教师在对学科教学进行言简意赅的结课时,把课上学生所接触到的法律因素恰到好处地点上一点,使学生在课堂上形成的一些零碎的、不清晰的对法制的感受,通过教师的指点变得明了起来,这种结课时教师的轻轻一点,往往会给学生脑海里留下深刻的印象,起到“课已尽而意无穷”的效果。
五、坚持不懈抓好课外法制教育
法制教育,作为德育教育的组成部分,我们一般都采用常规教育的办法,例如老师讲课、学生讨论、总结交流等。有时也用黑板报、学习园地、学生小报等形式。这些常规教育方法和手段,在进行法制教育时,起到了良好的作用。同时,我还努力探索特色教育在法制教育中的作用。例如,用主题班会的形式,让学生自己设计、自己编排,自己表演、自己评价。由于主题班会生动活泼,为学生所喜闻乐见,教育效果就格外突出。在平时的教育教学过程中,除了经常性的教育之外,还可以充分利用节日、活动日等对学生进行教育。.同时,每学期放假前夕,都要对学生进行社会治安方面的法制教育,防止部分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诱惑或影响。
参考文献:
[1]黄济,王策三.现代教育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6.
[2]孙喜亭.教育原理[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责任编辑 陈 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