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丹 田玉宝 田庆军
摘 要:文化自信是当代大学生更好地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必然要求。通过分析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阐明应在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借鉴和扬弃其他民族外来文化方面来增强大学生的文化自信。
关键词:校园文化活动;大学生;文化自信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1216(2017)07B-0013-02
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们一定要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树立高度的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大学里,校园文化活动对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因此,研究校园文化活动和大学生文化自信间的关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去粗取精: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解释
关于文化自信,云杉认为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一个政党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张志娟认为,文化自信是一种信念、信心,可以概括为个体、民族或国家对自身文化价值的充分信任与肯定,以及对自身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在本文的语境里,以云杉的定义为准,即大学生发自内心的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价值的充分肯定,是其对文化生命力的坚定信念。
二、由此及彼: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现状
(一)对传统文化的忽视
目前,大学生不同程度地表现出文化底蕴不足的现象。客观因素是社会背景和教育效果欠缺,主观因素主要是自身修养不够,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如很大一部分学生不知道什么是四书五经,不清楚何为“经、史、子、集”,对国学书籍更是感到云里雾里。
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千百年来指引着世世代代的中华儿女,是中国人道德修养、行为方式的基础准则,更是中华儿女的文化自信之源。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忽视,导致其民族文化自豪感缺失,不会辩证地看待传统文化,一方面缺乏对待传统文化的正确态度,不会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另一方面缺乏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这必然会导致文化自信缺失。
(二)对主流文化的漠视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兴国之魂,是社会主义主流文化的精髓。大学生文化自信的培育依赖于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内化为学生的信念,外化为行动。
大学生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漠视,不能将个人命运和国家民族联系在一起,造成其社会责任感和理想信念缺失,更谈不上文化自信。
当代大学生核心价值观从整体而言,是积极的,热爱祖国,政治立场坚定,积极向党组织靠拢,但随着西方文化的强势入侵,大学生对主流文化的漠视,导致大学生在文化自信树立过程中出现了一些问题,如一些学生的“诚信”出现了危机,有一些学生对思想政治课不感兴趣,旷课、迟到、早退成为常态,考试作弊,更有甚者对“雷锋精神”等主流文化持怀疑态度。
(三)对外来文化的重视
近年来,西方外来文化对中国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工作等方面产生了一定的影响。一些学生在就业时,利益是最先考虑的问题,只顾待遇;一些学生对端午节、中秋节等具有中国特色的节日漠视,却对圣诞节、情人节等西方节日非常热衷;一些学生非国外的名牌服饰不穿,愿意吃国外的快餐等。
大学生对外来文化的过度重视,导致其对民族传统文化的忽视,不利于学生辨别外来文化的良莠,更助长了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消极思想。在外来文化的侵蚀下,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轻视,对先进文化的“游离”,更会消磨对本国文化的自信。
三、由表及里:针对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研究
从目前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表面现象可以看出,校园文化活动在培养学生文化自信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2017年1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实施中华優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的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意见》的提出,为广大学生认同和传承中华民族传统文化提供了保障。
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我校通过校园文化活动推进传统文化进校园。利用报刊、布告栏、电子屏、微信、微博等手段弘扬教育传统节日文化;利用校园文化艺术节、辩论赛、主题读书日等方式让学生了解传统知识,学生处组织的以“通读经典,传承经典”为主题的读书活动,旨在通过阅读经典书籍,将优秀传统文化根植于学生头脑中;组织大学生走进中小学校园弘扬传统文化,使之发挥光与热;组织专家讲座,让学生了解并领会中华传统文化的要旨。校园文化活动有利于使学生充分认识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情操,“安贫守道”的信仰,“人定胜天”的气节等优秀传统文化,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二)反思和创造中国特色主流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我们党在沉淀和反思千百年来的中华文化与其他外来文化的前提下,提出的符合中国实际且与时俱进的文化硕果,现代大学生的历史责任是在此根本上推进我国文化实现大繁荣,从而增强文化自信。
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在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过程中,各个班级将活动成果体现在班级网络主页上。学生根据自己前期的准备,将“共同理想、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社会主义荣辱观”等内容以主题班会等形式展现出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通过支教活动、社会实践等学生乐于接受的形式展现。另外,校团委组织的“百团大战”活动,积极发挥移动网络、微信等新兴教育载体的宣传阵地作用,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以团支部为单位、抢答题为形式进行开展,吸引了广大学生的注意。这些校园文化活动营造了学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的氛围,将其内化为深刻的思考,从而增强了文化自信。
(三)扬弃外来文化,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
坚持中国主流文化,不是说只有本民族的文化才是最好的,只能喜欢本民族的文化。保留与摒弃,就是在尊重本国文化和外来文化的前提下,对其他民族的外来文化有选择地保留,吸收利于我国文化的成分,求同存异,尊重多样化,以自信的态度使其为我所用。
学会借鉴外来文化的精华,高校可以组织知识讲座,教会学生理性思考各种文化现象,辨别其他文化的精髓;也可以利用宣传类的活动,如以国外的名人名言选集作为人文知识学习的载体,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加大中国传统节日的影响力,来弱化学生对“洋节”的趋之若鹜。以沈阳工业大学为例,文法学院开通的“汪江在线”品牌栏目,能够及时向学生传递校园文化活动及当前文化流行的特点与趋势,深受学生喜爱,在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传统优秀文化、主流文化的同时,以包容的眼光,教育学生客观对待西方文化,尊重不同的文化。除了理性地思考文化现象,更能理性地选择个人的价值目标,避免了盲目崇拜,有利于在多元文化交融和碰撞中,坚定共产主义信仰,增强大学生的自信。
基金项目:本研究为2017年沈阳市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研究课题“校园文化活动增强大学生文化自信的路径研究”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DSZ-2017-048。
参考文献:
[1]云杉.文化自觉文化自信文化自强[J].新华文摘,2010,(20).
[2]张志娟,秦东芳.大学生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培育途径研究[J].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13,(12).
[3]罗爱军.中国优秀文化视域下的大学生文化自信探究[J].沈阳建筑大学学报,2015,(6).
[4]郝桂荣,李本智.大学生文化观现状及树立文化自信研究[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5,(2).
[5]胡晓轩.培育当代大学生文化自信的途径探赜[J].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2014,(8).
[6]吴青松.高校校园文化与就业文化建设的融合[J].科技创新导报,2017,(11).
[7]何桂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视域下高校统战文化建设[J].福建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17,(2).
[8]吴涵梅,陈恩平,林来元,高长花.大学生网络文化素养与校园文化、网络文化的互动探析[J].教育现代化,2016,(36).
[9]刘瑜.浅析高校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成长的影响[J].新乡教育学院学报,2003,(3).endprint
内蒙古教育·基教版2017年7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