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实践教学体系

2017-08-03 18:09陶水侠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摘 要】 本文依据应用型人才培养要求,分析了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的不足,探讨了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体系的优化对策: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关键词】 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优化

财务管理专业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随着生源的不断增加,学生的就业压力也随之加大,培养出懂理论,熟技能的应用型人才,是三本院校长期生存之道。虽然实践教学在财务管理教学中早已实施,但长期以来,受母体学校影响,三本院校的课程培养体系大多由母体院校相关教学体系演变而来,虽然有所改进和变通,但仍然脱离不了“重理论,轻实践”的传统高校教育方式,这样培养出来的学生很难满足企事业单位需求的“高素质,能上手”的应用型人才。究其原因,三本院校在实践教学设计、实践教学开展的广度和深度、教学师资、实习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都存在或多或少的问题,直接影响到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背离社会需求,因此,对独立学院财务管理专业的实践教学体系優化迫在眉睫。

为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满足学院对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新要求,突出三本院校人才培养的特色,构建与应用型大学相适应的人才培养体系,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是三本院校谋求长远发展的必要条件。三本院校应紧紧围绕建设特色鲜明的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目标,坚持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以市场需求和职业需要为导向,以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主要途径,以培养高素质应用技术型人才为主要任务,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立校企合作培养体制,完善实践教学和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

长期以来,三本院校为了提高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一直致力于培养高素质的应用型人才,在实习实训课程设置上,三本院校财务管理实践教学现有的教学具有课内实验、单项集中实训、综合实训、社会实践和毕业实习等多种形式。但在执行过程中,由于难以做到和市场的无缝对接,制约了财务管理专业教育教学的发展。以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为例,目前,该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存在以下问题:

1、实践教学体系不尽完善

(1)财务管理专业教学体系由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两大部分组成,沿袭传统的高校教育体系,重理论、轻实践,导致实践教学课时严重不足,不能深入的植入相关实践内容,难以扎实的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无法满足用人单位的实际需求。(2)校内实习实训以课内实验和单项集中实训为主,综合实训为辅,在教学过程中,无法直接面对市场需求。课内实验,是结合课程需求,配合相应的上机实验,如证券投资学、应用统计学等课程的上机实验等内容。单项集中实训,是指安排在每学期末为时两周(共计60课时)的集中实训,如会计实务一,主要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对象,让学生加深对会计工作流程的认知;财务管理电算化及生产认真,旨在让学生了解电子账务处理过程;会计实务二,侧重于成本核算的会计业务处理,让学生在实训过程中进行完整的成本核算过程,使得他们的应用能力有所提升;ERP沙盘模拟沙盘实训,旨在让学生了解企业的整个生产流程及战略规划,让所学的理论知识与实际生产结合起来,能学以致用。会计综合教程开设在大四学年第一学期,是分岗位的会计手工实训,让学生在岗前能对会计岗位及其岗位职责有所认知。以上开设的实习实训课程虽然在一定层度上熟悉与掌握了会计流程及其各部分核算内容,但是学生仅停留于“纸上谈兵”,无法对未来会计工作有直接的感知和体会。面对实际问题,仍然有无从下手之感。

(3)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滞后,毕业实习流于形式。由于财务管理专业的特殊性,推进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可谓是困难重重。一方面,财务管理专业学生人数众多,而用人单位对财务人员的需求量有限,很难集中安排实习;另一方面,独立院校虽然不断在加强校企合作,积极的建设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但企事业单位多以盈利为目的,没义务为学生提供实习服务,加之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较差,业务处理缺乏经验,无法在短时间内独挡一面。以上多方面的原因导致学生的校外实习实训大多流于形式,只能是停留在观摩或者“打杂”的层面,很难真正接触到会计岗位的实质内容。

2、实践教学考核只看重最终结果,轻过程管理

现如今三本院校实践教学考核方式主要面向最终实训成果的评价,而轻视实践过程的操作性。即学生平时表现和实践操作所占分值比重较小,对学生成绩影响较大的是最终的实训成果,导致学生互相抄袭严重,无法真正起到相应的实习实训效果。

3、“双师型”教师严重匮乏,师资队伍结构不合理

三本院校大多成立不太久,但生源却逐年迅猛增加,但是三本院校师资力量的投入与学生总量的增长却没有呈现出协调发展态势。学校的师资呈现出以下特点:(1)教师队伍年龄结构不合理,40岁以下的年轻教师居多,高级职称教师严重缺乏,无法体现“老带新,新促老”的良性发展态势;(2)教师学历层次整体水平偏低,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严重缺乏;(3)“双师型”教师难觅,教师来源单一,大部分为高校应届毕业生,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在实践教学的指导中难免有“纸上谈兵”之嫌,直接影响实践教学效果。

二、三本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优化措施

为了适应市场需求,实现三本院校培养具有一定的专业技能和理论知识相结合的应用型人才的目标,有必要对现有的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进行深入的研究与改革。面向市场需求的教育模式是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岗位需求为主线,有目的地培养出能胜任财务管理相关工作岗位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基于这一目标,就要求我们在设计实践教学环节时,要按照各个财务管理岗位的实际业务流程及各个岗位权责设计实习实训内容与模式,使学生通过实训,了解和掌握一线岗位的实际需求,熟知各岗位间的关系和配合衔接,真正做到和企业岗位的无缝对接。要达成这一目的,要对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做出以下优化:

1、加大实践教学投入,改革现有教学模式

目前,三本院校的实践教学占总学分的比重较小,实习实训课程开设阶段也不尽合理。为了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一方面要加大时间投入,保证实习实训的教学时间,提高实践教学的课时比例;另一方面,我国三本院校大多采用“3+1”的教学模式,前三年的理论课程,加上最后一学年的包括毕业实习、毕业论文、顶岗实习在内的相关课程,沿袭理论指导实践的教育模式,使学生不能面向市场需求,脱离岗位需求,局限于“纸上谈兵”。我们应当积极探索一种面向工作岗位需求的教学模式,寻求“工学结合”,让学生先在学校了解一定的理论知识,然后到相關岗位实习一段时间,然后再回到学校,结合实际问题再进行理论学习。通过这种教学模式,能做到理论指导实践—实践检验理论—理论进一步升华的良性循环,能在提高理论教学效果的同时,真正提高学生的职业素质和实际动手能力,实现学校教育与市场需求的无缝对接。

2、加大校内实习实训基地建设,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俗话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要想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就要为学生提供“练兵场”,学校实习实训基地就是学生的“练兵场”,既然我们培养的人才要满足社会需求,我们就要在校内建立能够模拟企业财务部门各会计岗位运作过程的实践教学环境,提供高度仿真的硬件、软件和实际业务资料。在实践教学体系设计和实践教学内容设计上,就要求我们的教师“走出去”,要让我们的教师进入一线企业,了解一线工作岗位所需,目标明确的确定各岗位实习实训内容。

3、加强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

财务管理专业的就业特征决定了建立该专业的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即便如此,为了能使学生真正的学以致用,我们依然要努力推进校外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一方面,三本院校可以有选择地与当地企业签订协议,建立长期的校企合作关系,并与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保持有效的沟通,使顶岗实习学生能真正的进入相关岗位,真正起到校外实习的目的,有效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另一方面,我们也可以尝试将企业引进校园,在学校成立“代记账公司”、“创新创业基地”,让学生能真正接触到真实的经济业务和仿真的企业经营环境,提高他们的业务素养及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基于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性较强的特征,我们在构建师资队伍时,就需要一大批既懂理论教学,又能实际操练的专业教师,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双师型”教师。目前,三本院校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在构建过程中可谓是困难重重,专职教师缺乏实践技能,兼职教师实践脱离理论,使得教学效果差强人意。要想加强“双师型”队伍建设,最有效的途径是加大经费投入,促进专职教师向“双师型”教师转变。在技能上,鼓励专职教师深入基层,到企业进行挂职锻炼,做兼职会计,了解财务管理专业相关工作岗位所需,能因材施教;在理论上,可以要求专业教师参加重大科研项目,考取相关的资格证书,提高业务水平及科研能力。

【参考文献】

[1] 李丹.民办高校会计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的思考[J].产业与科技论坛,2014.13.

[2] 闫永海,何独明.应用型本科财务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2015.2.

【作者简介】

陶水侠,任职于西安科技大学高新学院,研究方向:公司理财与资本运营.

猜你喜欢
财务管理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实践教学
财务管理专业学生素质提升路径研究与实践
应用型人才培养下作物栽培学教学方法改革
基于OBE模式的模具课程设计改革与实践
财务管理本科专业课程考核与应用型人才培养问题研究
基于CDIO理念的高职财务管理专业改革与建设
茶学专业校企合作实践教学探索
《电气工程毕业设计》 课程的教学设计
高职院校商务礼仪课程教学改革探索刍议
《数据库高级应用》教学创新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