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大学生公益活动在大学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

2017-08-03 12:11杨丽丽李芳
新西部·中旬刊 2017年7期
关键词:服务性公益活动公民

杨丽丽?李芳

【摘 要】 在当前的大学教育中,大学生公益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地位和作用。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形式,是大学生服务性学习、提升综合素质以及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需要引起全社会尤其是高等教育领域各方的重视。

【关键词】 大学教育;大学生公益活动;地位;作用

公益活动是由个人或社会组织规划和运营的为了满足社会弱势群体或普通大众某些方面的基本生活需求,进而提供无偿帮助和服务的社会活动。公益活动是政府机制和市场机制之外为社会提供服务的一种重要形式,是现代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社会活动形式,它一方面承担着弥补政府和市场的不足进而提供公共产品和公共服务的职责,另一方面则依靠公益主体无私的奉献精神和高尚的道德品质引领和示范着整个社会的精神道德追求,体现着人类对共同善的向往。公益活动往往是公益主体以非政府的形式进行的,这些主体是活跃在社会中的各种志愿者组织、非营利组织、第三部门等群体和个人,其活动是自愿而非强制的,具有救助性和社会性的特点。

大学生群体是当今社会中的一个特殊群体,是最有活力、最有理想并且可塑性极强的一群人,大学生以群体或个体形式从事公益活动已屡见不鲜。“大学生公益活动是指大学生自愿参与或组织的,以助益他人、服务社群、增加公共福利为目标取向的公益服务行动。”[1]大学生公益活动对提升大学教育质量,培养具有综合素质的高级人才有着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2010年7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纲要中提到“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志愿服务和公益事业”。可见,大学生公益活动在当今大学中的作用已受到政府和决策层的高度重视。因此,在高等教育教学中,我们首先需要重新认识社会公益活动在大学生综合素质培养中的重要性,并在此基础上,加大力度推动和促进大学生公益活动向更深层次迈进。

一、大学生公益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重要实践形式

随着全球化进程的不断推进,各种文化思潮和价值观念冲击着当今的大学校园,部分大学生表现出价值信仰缺乏、思想迷茫、社会责任感淡化、焦虑抑郁等思想和心理问题。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就是针对学生中出现的这些不良思想和心理状况而设立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认识我国国情与国际政治局势,使其开阔视野,增长见识,培养一定的政治敏感性,端正政治态度,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世界观,提高精神境界和思想修养。大学思想政治教育是我国大学教育的优良传统,不可或缺。但是现实中的大学思想政治教育课经常面临着各种问题,如思想政治教育方式单一,形式主义明显、教育效果不尽如人意等。我国大学的思想政治教育课很多采用课堂讲授的方式,纯理论灌输式的填鸭式教学缺乏来自情感方面的感召力和来自实践体验方面的说服力,往往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不能从思想深处打动学生,引起情感共鸣,使学生自觉地接受和践行社会主义价值观和思想信念。

思想政治教育不同于其它的专业知识课程,它并非纯知识性的学习课,它关系到人的态度、情感、理念的改变和培养,在很大程度上需要通过社会实践形式实现其目的。大学生公益活动作为一种社会实践形式给大学生提供了一个了解社情民意的机会和途径,大学生走向社会,走向基层,接触基层群众,通过实实在在的体验和感受了解国情,培养其对国家和人民的感情,增加其社会责任感,使其更进一步了解当前国家的政策和治国的理念。大学生公益活动因为切近现实,个性化强,并且能在潜移默化中将公益精神和社会责任感植入学生的心里,起到了课堂教学所不能达到的效果。因此,可以说,大学生公益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形式,是传统课堂教学的有益补充。

二、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大学生服务性学习的重要途径

“服务性学习(Service-learning)是一种将有意义的社区服务与教学和反思进行整合,从而丰富学习经验、教授公民责任和强大社区的教学策略。”[2]服务性学习是美国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兴起的教育理念和教育实践方法,它引入国内仅有十余年。服务性学习将学校课堂学习与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将提供给社区的服务与课程联系起来,让学生参与到有组织的服务行动中,运用已有知识和能力满足社区需求。学生通过这种学习方式不仅为社会做出了贡献,而且还培养了能力,促进了智力发展和公民参与。服务性学习不是单纯的社区服务,它的实质是课程与服务的结合,它是经过精心组织,结合课程学习进行的满足社区实际需要的活动。它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必须为学生提供一定的学习体验和经验。这种学习形式为学生创设了一种真实的社会环境,让学生真正面对问题,在实际情境中锻炼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培养其社会责任感和与人沟通和协作的能力。

服务性学习是当今大学教学中正在探索完善并不断推广的一种新型的学习方式,是大学教育中不可或缺的教育模式。公益活动中有很大一部分服务具备服务性学习的特征,可以将学生的专业成长要求与公民社会的服务需求结合起来,实现平等互利。如大学中的社区管理方向、法律服务方向等专业的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学校相关机构的统一组织去社区、街道、政府机关等单位提供公益服务和帮助,学以致用,并且在这一过程中提高学生自身的专业技能和素质。

服务性学习虽然是一种创新型的教学方式,但它的策划、组织和实施的难度较大,需要学校、教师、社区、学生等各方面的积极参与和合作,尤其需要教师进行大量的教学策划和准备工作,因此,服务性学习在我国的普及性和深入性程度还远远不够。虽然我国高校的服务性学习的研究和实践仍处于起步阶段,仅局限于部分领域和学校,但是其积极意义和未來发展前景不容忽视,通过大学生公益活动推动服务性学习的发展无疑是一条可以尝试的路径。

三、大学生公益活动是提升大学生综合素质的重要途径

当今社会对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尤其是大学生毕业求职走向工作岗位之际,工作单位和社会要求大学生具备德育素质、智育素质、身心素质和发展性素质等多种素质和能力,并且能够在工作和实践中贯彻和应用。因此,当代大学教育必须适应社会潮流,满足社会需求,传统的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理念要逐渐向注重综合素质的培养转变,这种转变不仅需要教育教学内容的转变,而且需要教育形式和途径的创新,大学生公益活动为大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提供了一条重要途径和渠道。学生们通过清理校园垃圾、植树、义务维修活动、助教支教、定点义工、公益传播与创新等校内外的各种公益活动丰富了生活、陶冶了情操、增长了才干,扩大了视野,最终提升了自身的各项素质。

可以说,大学生参加公益活动就是一种德育教育实践,它使学生的德育教育由抽象的理念向现实转变,大大提高了德育教育的效果,提高了学生的道德水准和修养。同时,实践中的公益活动可以锻炼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增长才干,增强信心,将学到的书本知识转化成实际能力,提升其智育素质和身心素质以及发展性素质等。种种现象表明,由于专业不同,学习内容不同,学习方式不同等原因,导致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在综合素质的结构和内容等方面存在一定差异,部分学生的人文素养和行动能力有待提高。通过公益活动这一途径可以有效地从不同方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缩小大学生群体中不同个体间的素质差异,创新学生综合素质培养路径。

四、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培育公民社会的重要途径

公民社会是独立于国家的公共生活空间,是国家的一种制衡力量。公民社会的兴起和繁荣是政治民主的体现和社会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成熟的公民社会意味着理性宽松的政治制度,平等有序的政治参与,具有政治知识和技能的公民群体。公民社会的发展,一方面需要社会制度的改革和完善,另一方面,公民道德教育也是公民社会形成和发展的重要推动力量。现代教育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培养合格的、高素质的良善公民。作为培养高层次人才的大学教育无疑成为培养现代合格公民,促进公民道德教育的重要载体。“大学公民教育的内容维度大致可分为公民知识、公民技能、公民道德和价值观等。”[3]大学生公益活动是具有开放性和实践性的公民道德教育形式,它从上述内容维度方面为社会培养现代合格公民,在培养大学生的公益精神,塑造良好人格,推动公民社会进步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

大学生公益活动使公益精神深入人心,对培养公民意识起到了积极作用。中共十七大报告中提出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益精神是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培育和弘扬公益精神,能够促进公民意识的形成和公民社会的培养。大学生群体在公益活动中不仅自身深刻地认识了公益的实质,增强了社会责任感,而且还将公益精神进行了宣传和推广,让更多的人看到了他人的存在和社会的长远利益。大学生们通过救死扶伤、济贫助困以及教育文化、卫生保健、环境保护等公益服务事业,将利他、助人、向善等道德价值进行了弘扬,为全社会起到了道德示范和宣传作用,从而起到了引导社会价值取向,调动社会其他成员参与社会公益事業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为公民社会的培养做出了贡献。

大学生公益活动提供了公民参与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有效途径,通过提升公民的参与能力和责任意识,培养公民的主动参与精神和参与技巧,推动公民社会的形成和完善。现代公民社会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公民作为社会的主人对公共事务的处理和社会各领域的治理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影响,公民通过有效地参与公共事务理解自身的权利和义务,理解社会公平和正义的含义,理解并促成公共利益的有效实现。大学生群体作为公民群体中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公益活动参与社会实践,可以锻炼其参与社会生活的能力,帮助其理解并承担公民责任,学习公民应具备的基本素质和技能,推进公民社会的进一步发展。

五、结语

近年来,我国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参加人数日益增多,大学生参与热情日益高涨,形式更加多样,高校公益社团蓬勃涌现,为我国志愿服务队伍培养了大批青年志愿者。2016年1月,在第四届全国高校公益论坛上“中国扶贫基金会发布的《2015年度大学生公益现状调查报告》显示,2015年度我国有超过九成以上的大学生参与过捐款、捐物、献血、志愿服务等公益活动,其中志愿服务成为大学生参与度最高的公益类型。”[4]可见,大学生公益活动正成为大学中一种必不可少的学习和实践的重要途径,社会各界应进一步认识其重要性并加以关注,通过多种方式为其提供平台和支持,促进我国大学生公益活动的深入、全面发展和良性运行。

【参考文献】

[1] 钟一彪.大学生公益活动的功能定位[J].北京青年政治学院学报,2013.4.32.

[2] 刘志.服务性学习:美国高校创业教育教学策略的新探索[J].教育发展研究,2015.3.79.

[3] 张笑涛.美国大学公民教育的历史经验及启示[J].继续教育研究,2016.7.108.

[4] 舒迪.九成以上大学生参与过公益活动[N].人民政协报,2016-01-28(9).

【作者简介】

杨丽丽(1974-)女,陕西蓝田人,西北政法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公共政策与公共管理.

李 芳(1970-)女,陕西商州人,西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副研究员,主要从事高等教育管理工作.

猜你喜欢
服务性公益活动公民
中国公民分批撤离乌克兰
“温暖寒冬”公益活动行(三)
国家发改委:经营服务性收费清单全国一张网
浅析如何发挥数学在工程造价专业课教学中的服务性
公民并积极着
公民生来有权说话:言论自由海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