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颖
当前的一些学习困难学生,我们以前叫他们差生,后来又叫做学困生,现在又把他们称为“待优生”。他们经常不完成作业,也不愛回答问题,往往很自卑。忽略这部分学生的教育,对他们的成长不利,甚至将来他们有部分人走向社会后还可能成为不安定因素,影响社会的和谐发展。
一、“待优生”的产生原因
“对症下药,药到病除”,要想真正转化“待优生”,就一定要找到造成后进的真正原因。笔者根据从教经历,总结了如下几点。
一是家庭原因。不少“待优生”的父母不重视对孩子的教育,或者教育方式简单粗暴;有些“待优生”的长辈一味溺爱,疏于管理教育孩子;有些“待优生”生活在单亲家庭,父亲或母亲对孩子的关心不够。
二是学校原因。学校和班级管理不当,是产生“待优生”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有的教师缺乏耐心,挖苦、讥讽、责骂学生,使学生怀疑自己的学习能力;学校只关注学生学习成绩,忽视了学生身上的闪光点,造成学生厌学、弃学。
三是社会原因。受社会上急功近利的价值取向等负面影响,一些缺乏引导的学生迷失了自我,使他们对学习失去兴趣。加上现在学习压力增大,使学生对学习产生了一种消极、抵触情绪。
二、小组合作学习对于转化“待优生”的作用
从上述种种原因中不难发现,要转化“待优生”,就要创造条件,让他们有发挥自己能力的平台,而小组合作学习就是这样一种有利的平台。
小组的合作学习可以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这就为转化“待优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教师要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个小组中要既有“待优生”,又有优生。为了使自己的小组能表现更出色,小组中的优生会主动帮助“待优生”。而为了集体的荣誉,“待优生”也会自觉地投入学习,使自己不拖小组的后腿。这样不但激发了“待优生”的学习兴趣,也能够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通过不断对“待优生”委以更多“重任”,比如代表小组进行发言等,给他们创设表现自我的机会,这也能督促“待优生”不断进步。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待优生”的学习成绩,而且可以使整个班级的凝聚力增强。
三、让“待优生”融入小组合作学习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可能会遇到“待优生”被排斥和被冷落的现象。这时,教师就要注意使用恰当的方法进行引导,让小组成员认识到合作学习的重要性,要求小组内成员互相取长补短,让“待优生”放下心理包袱,主动融入到小组合作学习中去,从而获得进步和提高。
此外,为了提高小组内的合作意识与学习效率,切实帮助“待优生”提高成绩,教师要将问题细化,每一个讨论的题目都需要小组各成员之间分工明确、相互配合才能完成。这样就让小组内的每一个成员都有事可做,让“待优生”主动学习和思考,并认识到自身的价值。比如,每个小组的成员都有“头衔”;每次讨论、实验的过程都需要各成员相互间的合作才能完成。这样就能使“待优生”融入集体,并培养起学习兴趣。
在小组合作学习中,教师要鼓励小组之间进行比拼,并选出最优秀的小组。因此在完成小组合作任务的基础上,教师要努力培养“待优生”的竞争意识,以使“待优生”始终保持对学习的动力和热情,达到促进“待优生”全面进步的目的。
四、教师要充分鼓励“待优生”
鼓励是一门艺术,教师要充分利用鼓励的作用,尤其对“待优生”要多加鼓励和表扬,这更能激发他们的求知欲,使他们体验到学习的乐趣。比如在小组合作学习过程中,教师要适当地多给“待优生”机会,鼓励他们多发言多表现,然后对敢于表现的“待优生”积极给予表扬。教师的一句“你能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非常棒”“你今天的总结很到位,继续加油”等,都会给“待优生”莫大的激励和信心,久而久之,会使“待优生”变得更为大胆和积极,树立起对学习的信心。
五、循序渐进地转化“待优生”
对于“待优生”的教育还需要教师善于捕捉其身上的闪光点和积极因素,应该把热情关心同严格要求结合起来,逐步提高对他们的要求。这既是对他们的信任,也是促进他们不断进步的推动力。要培养“待优生”在小组合作学习中的主角意识,让他们参与小组管理。还要让组员帮助他们制定个人进步计划,分设几个台阶,使他们“跳一跳,摸得着”,经过努力能逐步达到设定的目标。然后在新的起点上,又提出高一点的要求,就这样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
“待优生”的转化是一门艺术,更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家庭、学校、社会的通力合作。作为一名教师,应当用真心去呵护“待优生”,用诚心去善待“待优生”,才能成功地将他们转化为真正的优秀生。
(作者单位:江西省上栗县福田镇边塘小学)
责任编辑:万永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