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茂林��
[摘要]好的问题能启发学生的思维,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能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在高中数学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精心设计问题.
[关键词]问题设计;课堂教学;高中数学
[中图分类号]G633.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6058(2017)20002201
爱因斯坦说过:“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教师在教学设计时,要关注问题设计.通过设计系列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持续有效地学习.以问题发现與提出为起点,通过分层递进、逐步延伸、适度扩展的问题设计,将问题迁移贯穿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这就需要教师对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进行科学、合理的设计.
一、问题设计理念要科学
1.问题设计要有针对性.事实上,思维是从问题开始的,没有问题也就不可能产生思维.教师应该认真思考课堂上该设计些什么问题,绝不能想到什么就提问什么,而应该在备课时就要设计好该用什么问题去有针对性地突出重点,突破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果问题设计没有针对性,那么课堂教学效率就会大打折扣.
2.问题设计要有梯度.教师应考虑心理学中学生的最近发展区,把握好问题的层次与难度.一般问题设计要用递进式,环环相扣,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诱导启发学生思维,从而达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目的,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习惯.
3.问题解决要有自主性.教师提出问题后,鼓励学生大胆探索,勇于发表自己的观点,对一些有难度的问题可以交流合作.课堂上教师不能随意熄灭学生思维的奇异火花,更不能否定学生的奇思妙想,这样会扼杀学生的思维,不利于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二、问题设计方式要讲实效
1.扩展式设问.教师设计问题,除了让学生掌握知识以外,还要让学生掌握相关的数学思想方法,探求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中的一些定理是由特殊情况推导出一般情况的结论.例如,《正弦定理》是在初中解直角三角形问题时,发现在直角三角形中有这个结论.那么在任意三角形中这个结论还能否成立?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掌握正弦定理及其证明方法,还应让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思考问题的方法,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2.递进式设问.教学过程中,一些问题综合性很强,也很抽象,学生不易理解或寻找解题思路较为困难,这时教师可以结合知识的特点设计递进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顺利完成对问题的解决,提升学生思维的严谨性和深刻性.例如,在学习《直线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时,我们可以设计这样的问题:(1)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能垂直于这个平面吗?(2)一条直线垂直于一个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那么这条直线能垂直于这个平面吗?(3)当(1)中平面内的两条直线满足什么条件时,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通过探究,学生自然会发现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继续追问:第二个问题中,平面内的无数条直线有何关系?(4)若直线与平面斜交,平面内的直线在什么条件下与斜线垂直?这样就可以探求发现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这样设计问题就把一个很难的问题分解为几个常见的小问题,让学生有能力解决问题.同时让学生感受到探求知识的兴趣,激发求知欲.
3.类比式设问.通过类比,可以加深学生对数学知识间关系的理解.教学过程中,高中数学中相似的知识点也不少,可采用类比的方式设问.例如,在学完《等差数列》后,在学习《等比数列》时,我们可以采用类比式设问:(1)参照等差数列的定义,如何定义等比数列?(2)如何参照等差数列的性质,去探究等比数列的类似性质?之后引导学生归纳这两种数列的定义、性质、通项、前n项和的异同点,这样才能加深学生对这些知识的理解.
4.抓易错点设问.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有些知识点的理解不够深刻,往往比较容易出错,我们就应在这些知识的易错点处多设问,让学生自我发现错误,加深理解,避免以后出现同样的错误.
5.呈现多种解法的设计.在数学解题过程中,一些题目有多种解法,往往某些已知条件因分析角度不同有多种处理的方法,教学时不妨把各种方法都一一呈现出来,让学生比较解法的优劣,选择最佳方案解决问题,提升学生的思维能力.
6.结合实际生活的设计.数学是来自生产、生活又服务于生产、生活的科学.若在设计问题时结合实际生产、生活,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可以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促进知识的内化与应用.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直接影响着教学效果,也体现着教师的智慧和水平.教师要高度重视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设计,以问题为抓手,引导学生积极思维、独立思考.教师要不断研究学生,研究课堂,精心设计教学,设计出有利于学生学习和思考的问题,让课堂变得生动而高效.
(责任编辑黄桂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