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红?季志强
摘要:小学低年级学生,正处于“解决问题”的启蒙阶段,而且生性好动,注意力容易分散。在教学过程中,对教师的教学策略要求更高。因此,结合课堂教学实践,对小学低年级数学“解决问题”的教学策略作初步探讨是必要的。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低段
解决问题作为数学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已获得广泛认同,新的《数学课程标准》也把“解决问题”作为一个重要的学习领域。解决问题的教学,就是要让学生通过亲身经历观察、分析、操作、实践等解决问题的过程,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获得解决数学问题时广泛使用的方法和策略。本文主要阐述解决问题的分析策略,并探究促进学生解决问题策略发展的途径。
一、创设情境,激发解决问题欲望
俗话说得好,兴趣是学生最好的教师。情景教学手段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师根据教学内容,设置与之相适应的情景,通过情景设置,导入问题,让学生在情境中解决问题。
例如,在《两、三位数的加法和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利用多媒体技术,采用动画片的形式向学生提出问题:有20只鸭子在池塘中嬉戏,随后游来了12只,但是有10只鸭子上了岸,这时池塘中还有多少鸭子?对于这个问题,教师可以设置相应的情景,将学生带入问题情境之中,让学生很快融入情景,进行积极探索。在这个例子之中,教师通过情景模式的设置,充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将抽象的问题直观、生动、形象地展现在学生的面前,使教学内容变得丰富有趣。同时,教师在播放图片的时候,需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帮助学生形成一个系统的思路,从而对问题进行更好的解决。
二、引导审题,初步把握题目大意
现在的“解决问题”已不再是以前的纯文字的叙述,取而代之的是图文并茂,这样既便于教师的教,更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帮助学生通过阅读教材,理解题目所阐述的问题。可是,学生一碰到文字较多或者有一定拓展性的题目的时候,就会出现读不懂题意,不知道从何下手的现象,从数学课上学生的表现、作业以及考试情况便可以看出。
审题是解答“解决问题”的基础,也是关键。平时教学中,我要求学生在解答应用题的时候至少用心地读3遍题目,然后从中找出关键的字、词、句,并画出来,理解其意思,弄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所求问题。如:像有的题目的问题中会出现“各是多少?”,要让学生明白是什么意思?王阿姨家平均每月用水6吨,照這样计算,他家一年大约用水多少吨?此题就包含了隐藏条件?一张课桌65元,是一张凳子的2倍,一套课桌多少元?这里“一套”是什么意思?……用质疑的方式来帮助学生理解题意,既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又有利于学生又快又准确地解决问题。
三、联系实际,寻找解决问题关键
数学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二者密切联系。因此,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联系实际来帮助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实践证明,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关键,从而更好的解决数学课堂中的问题,这对于学生的发展是极为有利的。
例如:在《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一)》的教学中,教师为了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培养学生的应用意识,教师为学生出了这样一道应用题:小明跟小兰一起去称体重,小明的体重是36千克,小兰的体重是28千克,问小明比小兰重多少?小兰比小明轻多少?教师出这道题的目的是让学生能更好的运用本节所学的“100以内的减法运算的知识”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但是,很多学生都出现了困惑的表情,有许多学生对于教师出的这道题里的“重”、“轻”这两个字的意义不是很理解。这时候,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去寻找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师:我们可以换一个字,来重新整合一下这道题,可以把重换成多,小明比小兰多多少千克?那我们再试着转化一下这道题是不是可以变成38比28多多少?教师的一番细心引导,使这道题变得简单轻松。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并且让学生联系实际情况,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促进自我提高与发展。
四、总结方法,培养学生化归思想
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化归思想是重要的解题思想。无论是解题思想还是解题策略,都需要从小培养,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而且还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对思考过程进行细化,分析解题方法,从而能够正确快速地解决问题。化归思想主要是指在研究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将其通过转化,变成一种容易让学生理解和接受的形式,从而得到正确的答案。
例如,小狗和小猫比赛跑步,小猫每秒跑4米,小狗每秒跑6米,在小猫和小狗赛跑的道路每隔8米设置一个陷阱,当一个掉入陷阱的时候,另一个会跑多远?对于这种灵活性较大的问题,很多小学生会觉得困难。此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采用划归思想,建立数学模型,便可以进行对比和分析。分析:4和8的公倍数是8,小猫落入陷阱的时间是2秒,而6和8的公倍数的24,小狗掉入陷阱的时间是4秒,当小猫先落入陷阱的时候,用了两秒的时间,那么小狗此时跑了12米(2x6)。利用这种化归思想,将问题变成倍数问题,从而能快速有效地解决问题。
五、总结归纳,提高学生综合能力
在小学数学低年级解决问题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分析和探究,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不仅应该引导学生解决问题,而且还应该帮助学生分析问题、总结归纳问题。教师在教学的时候,通过对问题进行举例分析,从而展开合理的延伸,这样有利于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和归纳。例如,在《两位数加减法》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问题32+14=?、67-50=?、80+12=?以及43-21=?根据这四个问题,引导学生掌握加减法的技巧,并逐步归纳出“个位加个位,十位加十位,有进位就进;个位和十位分别相减,不够向高位借”的方法,通过总结和归纳,让学生充分掌握学习和解决问题的策略。
参考文献:
[1]陈俊.小学低年级数学实施生活化教学模式的策略[J].林区教学,2010(9):83-85.
[2]钟志德.培养低段学生解决数学问题能力的基本策略[J].小学教学设计:数学,2015(8).endprint